回族住宅

回族住宅

少數民族回族,是中國中的一個比較特殊的民族,他們信奉的是起源於中東的伊斯蘭教,就因為這個,他們的住宅就別有風味。 回回民族不僅在居住區域上有自己的特點,而且在住宅的造型、結構、設施及其他方面也有自己的習俗。中國清真寺都必須嚴格遵循伊斯蘭教建築的一些基本原則,具備伊斯蘭教建築的某些特點,也成了回族建築的一個標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回族住宅
  • 住宅類型:三種
  • 所屬:回族
  • 實質:住宅
住宅類型,第一種類型,第二種類型,第三種類型,第四種類型,建築習慣,概述,造型,民居特點,院落,室外裝飾,室內裝飾,民居歷史,

住宅類型

第一種類型

第一種:根據山大溝深、丘陵縱橫的自然條件和地形特徵,修成窯洞居住。如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河南、河北等山區的回民,因本地林木少,經濟基礎薄弱,大多住這種窯洞。
修窯洞一般先在依山靠崖的地方剷出一個斷面,然後掘窯洞,回民叫這種窯為“崖窯”。有的斷面大,有的斷面小,小則能掘三孔窯,大則能掘五六孔窯。掘窯洞要有一定的技術,一般都由“窯匠”提鎬,小工挖土,最後由窯匠再修飾一遍,鑿成“人字”形的畫紋,最後用泥抹牆。窯洞的樣式為底方頂圓,大小視其土質而定,土質堅硬則窯洞可挖得大些,土質鬆軟沙化則要挖得小些。土質好的窯洞一般深為十二米左右,寬三至四米,高三米有餘。洞口多用土坯、石頭砌成,並鑲一門兩窗或三窗。回族窯洞一般中間一孔為主窯或叫客窯、大窯,邊上的一孔為火窯,供做飯和居住用。火窯一般都是進門後在左側或右側有炕並連著鍋台,中間有土坯砌的梯形高低牆。炕和鍋台同用一個大煙囪,炕角還有一個控制炕的溫度的洞,可以插一塊板子。梯形高低牆上一般可放一盞燈,給鍋台和炕照明。火窯頂垴還有個小窯,叫套窯,安放石磨或貯存土豆、蘿蔔、糧食等。窯外上側喜歡挖一個高二米左右、深四米左右、寬二米左右的窯洞,回民俗稱“高窯子”或“高樓子”。高窯一般均為回族老人念經禮拜的地方。有的在斷面兩側挖兩孔小窯,作倉庫和牲畜圈。畜圈一般都有欄,廁所一般都在院外。為了安全,整個院子習慣用土牆圍住。
回族這種窯洞,結構簡單,堅固耐用,節省材料,經濟方便,施工簡單,冬暖夏涼。

第二種類型

第二種:根據地勢較平坦的川、壩、塬、台、平川的地形特徵和缺錢少木材的自然經濟條件,利用地面空間,用土坯和黃草泥壘窯洞,回民叫箍窯。箍窯技術性較強:首先要打好高一米四左右、寬七十厘米、長五米左右的窯墩子,類似拱形橋的橋墩,俗稱窯腿子。一般並排修兩孔箍窯需要三個墩子,修三孔箍窯要四個墩子,以此類推。其次,要打好胡基,打胡基要選好土的濕度和土質,土質為黑黏土和黃土最好。開始打時,要削一塊平整結實的舊石磨或石板、水泥板,準備好篩過的草木灰,待模子放在石板上後,要在石板的底部和模子的四周撒一把草木灰,然後再往模子裡填土,用腳踩實整成魚背形,最後用杵子夯實。回民當中有一則打胡基的順口溜:“三杴九杵子,二十四個腳底子。”說明打胡基的艱辛。有了窯墩和胡基就可以箍窯。箍窯有專門掌楦子的師傅。先把拱形窯楦子架在窯墩子上,然後一層土坯一層草芥稀泥。箍完後整個窯的形狀呈尖圓拱形,好似牛脊樑形。最後外抹一層黃土和麥草粗泥,涼乾後再抹層黃土和麥衣的細泥,使其光滑照人。
箍窯比較堅固,一般可住幾十年乃至百年,但住箍窯比住窯洞麻煩,每三五年需要在窯的外面抹層泥,否則,遇到連陰雨有下塌的危險。箍窯一般並排修三五孔,其外形獨特、美觀,採光較好,冬暖夏涼。

第三種類型

第三種:根據地形特點和經濟條件,建造上棟下宇的房屋。人類社會發展的水平越高,人們對居住條件的要求也就越高。有句俗語說:“回族有錢蓋房,漢族有錢存糧。”說明回族人民經濟富裕後首先改善居住條件。

第四種類型

回族清真寺:是漢文化同伊斯蘭文化的結合體。首先,它採用了漢族建築的院落式布局原則,組合成封閉形的院落,並且有明確的軸線對稱關係。如四川成都鼓樓街清真寺、天津大夥巷清真寺。其次,大量套用了中國特色小品建築,如牌樓、影壁、磚門樓、屋宇式門房,甚至作為伊斯蘭教的特色建筑邦克樓,亦做成亭閣式樣。有些清真寺重複套用上述小品建築於總體布局中,更強調出中國的傳統特色。如濟寧東大寺在大殿前布置了四道門才達到主體建築。再有,回族清真寺大殿的屋頂組合亦是一項有成就的藝術創造。由於一般禮拜殿的空間縱深很大,同時又要解決採光與防雨的問題,故回族禮拜殿多為組合式坡屋頂,多者達五座屋頂勾聯相接。這種形制實例很多,如北京牛街清真寺、寧夏同心韋州大寺、寧夏石嘴山清真大寺、山東濟寧西大寺等皆是。另外,清真寺為進一步強調屋頂的華美性,在組合屋頂之上再加上高峻的亭閣。如天津大夥巷清真寺的後殿部分並排設計了五座重檐方亭和六角亭,亭閣比例瘦長,沖天挺拔之勢異常顯著,與阿拉伯伊斯蘭教建築中尖塔式邦克樓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後,回族清真寺的內檐套用了大量傳統的漢族建築的裝修裝飾手法,又與伊斯蘭文化相結合。如北京牛街清真寺禮拜殿的隔斷採用中亞形式的尖拱券及阿拉伯文字圖案的券邊,但券身上又布滿紅地瀝粉貼金的纏枝西番蓮圖案,產生一種融合的藝術風貌。此外,中國傳統的磚雕、木刻,也在清真寺中大量套用,有些雕刻品幾乎成為珍貴的藝術品。
回族住宅

建築習慣

概述

回族蓋房,不看風水,只注意選擇地勢平坦、日光好、清潔和用水方便的地方。黃土高原的回民蓋房,多取陽山坡或僻風灣蓋房。

造型

房子的造型有土木結構平房、前後兩坡磚瓦房、前坡磚瓦房、二層樓房等。北方多住土木結構和磚木結構平房;南方和一些雨水較多的陰濕地區多住前坡磚瓦房和前後兩坡磚瓦房、樓房等。回民蓋房動工之日,一般都選擇主麻等吉祥的日子,有的還要乾“爾埋里”,然後才動工。土木結構的平房和磚瓦房,一般都在打好地基的基礎上,砌牆立柱,在牆裡面要豎木立柱,回族俗稱土柱、後聯柱支梁,樑上接檁順檁搭椽再鋪葦笆或席,最後墊麥草塗泥。在支梁之日,回民講究請阿訇用紅紙寫一段《古蘭經》貼在大樑上,直到房子蓋成也不輕易去掉,以求吉祥。回民這種土坯式房屋一般都能與木構架緊密結合,逐步成為構架式與土坯式的複合類型,再由土坯式逐步發展為磚瓦式,即房子由土坯草泥牆轉為磚和石灰石式混凝土牆,房頂由茅草頂轉為瓦頂。現在回民的房子樣式很多,有虎包頭式,有小高樓式,有普通平房等等。房子一般喜歡和習慣向陽背陰,房子不講究單數、雙數,根據經濟條件,量力而行,有蓋兩間的,有蓋三四間的,也有蓋五六間和七八間的。回民當中的一些教主和阿訇有的還蓋十幾間,甚至幾十間的。回民好勝心強,蓋房不蓋則已,要蓋則比較講究,要一松到底的木料,即松柱、松梁、松檁、松椽,連門窗也是松木的。這種松木房子很少糊頂棚。房子不論是三四間,還是六七間,中間兩間一般為客房,也叫大房。其餘都是單間的,按輩分居住。甘肅、青海的有些回民房屋一般中間蓋兩間客房,兩邊蓋兩間小耳房,左側和右側蓋廚房、倉庫等。北方回民都喜歡住套屋:由兩個單間套在一起,用一門兩窗或兩間客房套一間臥室。寧夏的回民住房一般都分正房、套房、廚房、倉庫、煤房以及雞舍和牲畜房等。有的家中有老人和宗教人員,還專門設有禮拜房。按輩分和已婚狀況分房住宿。男孩十二歲、女孩九歲以上都分開居住。西北等地的回民還習慣蓋高房子,即除了蓋四五間平房外,再蓋一間或兩間二層小樓子,俗稱小高樓或高房子。這種高房子多數是為家庭老人禮拜用的,以防小孩及他人打擾。

民居特點

院落

回族的房子講究工藝和裝潢,頗具民族特色;如寧夏同心縣的有些回民蓋小高樓式的房子,門窗全是拱形,大門樓採用綠色的大圓頂式,顯得肅穆典雅,格外別致。大門兩側有用阿文寫的楹聯。寧夏吳忠、同心、三營,甘肅臨夏、張家川等地的回民,特別是臨夏的回民房子的檐頭、檁榫、磚牆、門窗、廊前等處搞木雕或磚雕。用聰明的智慧刻牡丹葡萄等各種花卉圖案,抽象多變的幾何形以及卷草式的植物紋樣和吉祥如意的圖案,古樸典雅,別具風格,在全國也頗有名氣。有的回民還在大門口做一照壁,照壁用石灰石或水泥裝飾,繪上秀麗的自然景色和各式圖畫。過去一些回族宗教頭面人物的住宅更具伊斯蘭特色和民族特色,從房子的結構、類型、造型、工藝、裝潢、布局、使用均可看出。如寧夏哲赫忍耶派過去的金積堡洪樂府、西吉灘住宅,規模都比較大。洪樂府住宅分有十五個院落,有教主居住的“爺爺院”,有放經典和熱依斯居住的“熱依斯院”,有接待遠方賓客的“客房院”,有禮拜和乾爾埋里的“亭子院”,有洗大小淨的“水房院”,還有宰牲的“宰牲院”等等。每一個院的裝潢都有其特點。
與其他少數民族雜居的回民,他們的居住習俗,既有本民族的特色,又受其他民族的影響。如居住在雲南傣族中的回民,其居住習俗為傣族、回族特色兼而有之。如這裡的回民也住傣族人住的竹樓草房,但居住習俗不像傣族那樣樓上住人,樓下圈牲畜,樓上一分為二,火塘在外間,裡間全家人住,老人、兒子、媳婦以蚊帳相隔。回族的居住習俗像內地的,中間有堂屋,兩邊有宿舍,老人、婦女以及孩子分別居住,牛圈在外面。

室外裝飾

回民在住家上歷來愛美,素以清潔、文明著稱。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城市還是農村,你只要到回民家,就會感到回民在住宅的設計、陳設、布局、裝飾以及生活的點綴等方面,富有獨特的回回民族特點。特別是回族人喜歡種花弄草,庭院裡喜栽各種樹木和花草,不少地方的回民還有養盆花的傳統習慣,窗台上、院子裡到處擺放著千姿百態、爭奇鬥妍的盆花。在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家家戶戶院子裡種花、養花,一年四季都可看到盛開的鮮花,盛夏、初冬,更是萬紫乾紅,陣陣馨香,令人陶醉。
回民除了種養玫瑰月季石榴丁香等花外,北方回民特別喜歡養鳳仙花(阿拉伯語謂之:“海葫”),俗稱指甲花;不只為了觀賞和美化環境,青年婦女還常常用它來染指甲。

室內裝飾

回民的室內裝飾也別具特色。一般回民家庭西牆上都懸掛阿文中堂和具有伊斯蘭藝術特色的工藝制鏡以及克爾白掛圖等。掛曆一般都是伊斯蘭教曆和公曆對照的,圖案多為著名清真寺或天房、花草等,既便於查閱回族傳統節日和伊斯蘭教宗教節日,又能夠欣賞。
由於受阿拉伯地區風俗的影響,回族還喜愛薰香,一般家庭都備有香案和香爐,每當打掃完室內衛生後,都要燃上幾柱香,使室內空氣更加清新,給人以清爽舒適之感。

民居歷史

新中國成立前,回族人民住窯洞、箍窯的較多,住房的少,且住房比較簡陋,有不少回民住著茅屋。有句俗語說:“回回的房沒有梁。”新中國成立後,回民的居住條件有了改善,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回族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居住條件大大改善,有不少人住上了新房,有的還蓋起了樓房。昔日的窯洞、箍窯、茅屋有一部分已經或正在被發展中的回族人民用現代建築技術建造的新房屋逐步取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