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振

臧振

臧振,男,漢族,祖籍浙江吳興,1943年8月生於四川樂山王通橋, 1963 年考通北京大學歷史系。 1968 年分配到陝西乾縣羊毛灣水庫接受教育。 1969 年又到華陰縣 5251 部隊農場。 1970 年到陝北佳縣中學任教。 1980 年考上南京大學先秦思想史方向研究生, 1982 年獲碩士學位,分配到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 1990 年在北大考古系訪學一年。 1994 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96 年晉升教授。 2003 年為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臧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43年8月
  • 出生地:四川樂山王通橋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出版圖書,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43年8月生於四川樂山王通橋, 1963 年考通北京大學歷史系。 1968 年分配到陝西乾縣羊毛灣水庫接受教育。 1969 年又到華陰縣 5251 部隊農場。 1970 年到陝北佳縣中學任教。 1980 年考上南京大學先秦思想史方向研究生, 1982 年獲碩士學位,分配到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 1990 年在北大考古系訪學一年。 1994 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96 年晉升教授。 2003 年為博士生導師。在高校工作的二十年間,長期從事教學工作。

主講課程

給本科生講授過“中國古代史”、“考古學概論”、漏懂慨“文物保護與鑑賞”等課程。給研究生開設過“先秦思想史”、“商周考古”、“歷史文獻選讀”等課程。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臧振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01年1月1日
《中國古玉文化》是中國書店2001-1-1出版的圖書。

主要貢獻

個人著述
總體
參與《中國古代史新編》的編寫工作。主編《十三經辭典·尚書卷》。出版學術專著兩部,發表學術論文 40 余篇,史學隨筆約 10 篇。
具體著述
蒙昧中的智慧:中國巫術》,華夏出版社, 1994 年出版。
中國古玉文化》(二人合著),中國書店, 2001 年出版。
《略論諸葛亮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河北師院學報》 1987 年第 2 期。
《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再探》,《寶雞師院學報》, 1986 年第 1 期。
《地理環境是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的決定因素》,《寶雞師院學報》, 1987 年第 1 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地理》 1987 年第 7 期)
《白家甲的家族公社》,《陝西師大學報》 1987 年第 3 期。
《春秋時期一個被遺忘的改革家—郭偃》,《人局幾凶文雜誌》 1988 年第 6 期。(人大《先秦秦漢史》 1989 年第 1 期)。
《“價人維藩”解》,《孔子研究》, 1990 年第 1 期。
《玉琮功能芻議》,《考古與文物》, 1993 年第 4 期。
《“玉石之路”初探》,《人文雜誌》 1994 年第 2 期。
《玉器與周人的社會生活》,《人文雜誌》 1997 年第 5 期。
《論鳳鳥在周文化中的地位》,《陝西師大學報》 1998 年第 1 期。(人大《先秦秦漢史》 1998 年第 3 期)。
《 〈 詩 〉古訓在文化史研究中的價值 》,《貴州社會科學》 1998 年第 2 期。
《董仲舒的歷史命運》,《陝西師大學報》 1999 年第 2 期。(人大《中國哲學》 1999 年第 10 期)。
《略論五行思想的起源、演變與影奔漏陵響》,《陝西師大繼續教學學報腿龍祝主》 1999 年第 3 期。府祖重跨(人大《中國哲學》 1999 年第 12 期)。
《呼喚史學研究領迎寒挨域的科學與民主》,《陝西師大學報》乃幾, 2000 年第 2 期。
《民族凝聚力三題》,《人文雜誌》 1999 年第 6 期。
《會心不覺拈花笑》,《陝西師大學報》, 2001 年第 1 期。(人大《歷史學》 2001 年第 6 期)
《宗族社會初論》,《陝西師大學報》, 2001 年第 3 期。
《古玉功能摭辨》,《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紫禁城出版社, 2004 。

獲獎記錄

曾兩次獲陝西師大教學質量優秀獎。

主要貢獻

個人著述
總體
參與《中國古代史新編》的編寫工作。主編《十三經辭典·尚書卷》。出版學術專著兩部,發表學術論文 40 余篇,史學隨筆約 10 篇。
具體著述
蒙昧中的智慧:中國巫術》,華夏出版社, 1994 年出版。
中國古玉文化》(二人合著),中國書店, 2001 年出版。
《略論諸葛亮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河北師院學報》 1987 年第 2 期。
《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再探》,《寶雞師院學報》, 1986 年第 1 期。
《地理環境是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的決定因素》,《寶雞師院學報》, 1987 年第 1 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地理》 1987 年第 7 期)
《白家甲的家族公社》,《陝西師大學報》 1987 年第 3 期。
《春秋時期一個被遺忘的改革家—郭偃》,《人文雜誌》 1988 年第 6 期。(人大《先秦秦漢史》 1989 年第 1 期)。
《“價人維藩”解》,《孔子研究》, 1990 年第 1 期。
《玉琮功能芻議》,《考古與文物》, 1993 年第 4 期。
《“玉石之路”初探》,《人文雜誌》 1994 年第 2 期。
《玉器與周人的社會生活》,《人文雜誌》 1997 年第 5 期。
《論鳳鳥在周文化中的地位》,《陝西師大學報》 1998 年第 1 期。(人大《先秦秦漢史》 1998 年第 3 期)。
《 〈 詩 〉古訓在文化史研究中的價值 》,《貴州社會科學》 1998 年第 2 期。
《董仲舒的歷史命運》,《陝西師大學報》 1999 年第 2 期。(人大《中國哲學》 1999 年第 10 期)。
《略論五行思想的起源、演變與影響》,《陝西師大繼續教學學報》 1999 年第 3 期。(人大《中國哲學》 1999 年第 12 期)。
《呼喚史學研究領域的科學與民主》,《陝西師大學報》, 2000 年第 2 期。
《民族凝聚力三題》,《人文雜誌》 1999 年第 6 期。
《會心不覺拈花笑》,《陝西師大學報》, 2001 年第 1 期。(人大《歷史學》 2001 年第 6 期)
《宗族社會初論》,《陝西師大學報》, 2001 年第 3 期。
《古玉功能摭辨》,《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紫禁城出版社, 2004 。

獲獎記錄

曾兩次獲陝西師大教學質量優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