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個人簡介,成就,
個人簡介
臧成耀,1924年7月29日出生於河北省阜平縣安家莊一個農民家庭,其祖父、父親都是種田能手。叔父是中共地下黨員,在照旺台村當國小教員,他隨叔父上國小,受叔父革命思想的影響很深。以後他考上縣城完小,是全村唯一在縣城上學的學生。在叔父的支持、鼓勵下,1937年他考上冀中博野縣四存中學,因抗戰爆發,冀中淪陷,輟學回家。1937年12月,臧成耀當了村裡的國小教員。1938年4月,他被吸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時年未滿14周歲。黨組織派他參加農民幹部訓練班,實際是黨員訓練班。同年10月,調他任區青年抗日救國會主任。1939 年,他參加晉察冀邊區辦的民眾團體幹部訓練班,學習抗日統一戰線政策、工會農會等民眾團體工作。訓練班結束後,讓他留在邊區青救會工作。以後,他前後擔任過阜平縣幾個區的青救會主任。1942年精簡機構,邊區政府將青救會與婦聯、農會、工會合併為一個機構,即抗日救國聯合會,他被調任城南區的抗日救國聯合會主任。1943年秋,晉察冀邊區遭日寇大掃蕩3個月。掃蕩使百姓生產、生活異常困難,他率領民兵積極投入秋種、秋收、救濟等工作,在縣抗聯總結大會上受到表揚。1945年調任縣供銷合作社主任。幾年的民眾工作,使他積累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不久便被調到邊區政府農林處工作。1948年5月,他到達平山,在華北人民政府農業部棉產改進會工作。北平解放後,他來到北平棉產改進會工作,負責棉花良種的推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臧成耀任農業部工業原料局棉產處處長,主抓了引進的斯字棉、岱字棉等良種的試驗推廣工作,建立軋花廠,制定了棉糧比價政策,促使全國棉花產量大幅度上升。1955年,他又組織在主要棉產區以衣分高的岱字棉代替了斯字棉,棉花產量又上一層樓。1958年以後,因“大躍進”運動,棉花良種推廣工作一度陷於混亂。
1958年,臧成耀下放到河南省許昌縣任縣委書記處書記。當時,浮誇風盛行,糧食產量虛報嚴重。他率領下放幹部與當地領導搞好關係,統一認識,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好老百姓的生活,做兩本帳,頂住壓力,避免了損失。1959年回到農業部,繼續從事棉花經作生產行政領導工作。
1968年,臧成耀被派往坦尚尼亞援建農場。他領導專家組進行勘察、定點、設計,建成了3000公頃規模的姆巴拉利農場,發展水稻生產,給該國的糧食供應解決了很大問題。他還根據當地發展水稻生產的要求,積極向有關部門建議,建成了一座小水電站,為水稻加工提供能源,坦方非常滿意。
1970年3月回國後,他參加農林部各級領導新班子的組建工作。4月15日農林部成立,他先任辦事組副組長,兩個月後到農業組,11月17日任科學教育組組長,1973年組改局,任局長。1979年3月任科學技術局局長。20世紀70年代他主要抓恢復,20世紀80年代主要抓建設。在此期間,他抓了幾件大事:一是制定計畫,開展科研工作;二是組織協作,共同攻關;三是爭取條件,加強科技建設;四是開展國際交流,培訓科技人才。同時,進行了技術推廣的組織建設,為普及縣技術推廣中心的建設打下基礎。
1979年,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斷的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恢復,臧成耀以科技局局長身份兼任該委員會秘書長、常委。以後,在第三屆、第四屆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擔任委員會副主任、常委,第五屆被聘為顧問,始終孜孜不倦地致力於科技委的恢復和發展工作。1992年科技委開會期間,在對偽科學的揭露和討論中,因情緒激動,突發腦溢血,病倒在工作崗位上。但稍有恢復後,仍時時關心農業科技事業,經常了解情況,提出建議,還練習用左手寫字,記心得,做摘記,關心國家大事。
成就
臧成耀自1945年從事農業工作後,刻苦鑽研業務,深入調查研究,自學農業知識,達到了大專水平。在社會團體中,他曾任中國農學會多屆常務理事、黨組書記,中國農業科技管理研究會首屆會長,現為榮譽會長,中國棉花學會第二、三屆理事長,中國農用塑膠套用技術學會(原稱中國農學會地膜覆蓋栽培研究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會長),中國園藝學會西瓜甜瓜協會第一、二屆會長,中國奶牛協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