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病家園》是唐代陳子昂所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臥病家園
- 作者:陳子昂
- 創作年代:唐代
- 文學體裁:詩歌
詩歌原文,人物生平,相關事件,碩果纍纍,作者簡介,
詩歌原文
臥病家園 陳子昂
世上無名子。
人間歲月賒。
縱橫策已棄。
寂寞道為家。
臥病誰能問。
閒居空物華。
猶憶靈台友。
棲真隱太霞。
還丹奔日御。
卻老餌雲芽。
寧知白社客。
不厭青門瓜。
人物生平
陳子昂(約659年-700年,一說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遂寧)人,初唐詩人,詩歌革新家。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進士。因上書言事被武后賞識,授麟台正字。曾多次上書論政事,官至右拾遺。
陳子昂幼而聰穎,少而任俠,年十七、八,尚不知書。後因擊劍傷人,始棄武從文,慨然立志,謝絕舊友,深鑽經史,不幾年便學涉百家,不讓乃父。高宗調露元年(679年),懷經緯之才的陳子昂,出三峽,北上長安,進入當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並參加了第二年科舉考試。落第後還鄉。回故里金華山研讀,“數年之間,經史百家,罔不賅覽。尤善屬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風骨”,為他後來革新文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永淳元年(682年),學有所成的陳子昂,再次入京應試,仍不為人知。適一人賣胡琴,索價百萬,豪貴圍觀,莫敢問津,陳子昂擠進人群,出千緡買之。並於次日在長安宣陽里宴會豪貴,捧琴感嘆:“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樂,豈宜留心。”話完即碎琴遍發詩文給與會者。其時京兆司功王適讀後,驚嘆曰:“此人必為海內文宗矣!”一時帝京斐然矚目。不久應試得中進士,但因其文“歷抵群公”,得罪權貴,不為所用。不久唐高宗病逝於洛陽,武則天執掌朝政,議遷梓宮歸葬乾 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陳子昂
陵。陳子昂聞後,上書闕下加以諫阻,武則天看後,嘆其才,授以麟台正字,旋遷右拾遺。
青年時期,他任俠使氣,政治熱情很高,“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十七、八歲開始折節讀書,二十一歲入京,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二十四歲中進士,為武則天所賞識,任麟台正字,後升為右拾遺。而後隨武攸宜東征契丹,反對外族統治者製造分裂的戰爭,多次進諫,未被採納,卻被斥降職。其時,他寫下許多詩篇,反映邊地人民的痛苦,抒發報國壯志無法實現的悲憤。東征之後,辭官回鄉,後被人陷害,冤死獄中,年僅四十二歲。今存《陳伯玉集》。
陳子昂生活於唐高宗和武則天時代,其主要政治活動是在武則天時期。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上承貞觀、永征,下啟開元、天寶,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這一時期是由一個能幹而又野心勃勃的女人統治,她的夢想是當一個女皇帝,這在一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是很難實現的。武則天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克服了重重阻礙。她一掌權,就開始打擊關隴貴族,扶持庶族地主勢力,為他們打開了入朝做官的大門。而且,她還不拘一格,廣開才路,大刀闊斧地破格提拔人才,以鞏固自己的統治。這也給地位低微的陳子昂提供了一個機遇,使他有機會進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所以,陳子昂對武則天是忠心耿耿,堅決擁護武則天稱帝。
武則天時期是在文學上醞釀著變革的一個重要時期。唐朝以前的文學多追求形式和技巧,脫離現實,內容貧乏,文風浮糜。而唐初,由於六朝詩風相沿已久,積習已深,再加初唐百年間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統治階級日趨荒淫享樂,他們需要一批御用文人來替他們歌功頌德,粉飾太平。這樣,助長了浮糜文風的發展。這期間,雖有魏徵、初唐四傑(王勃、廬照鄰、楊炯、駱賓王)等有識之士指出弊病,並在內容和形式上作過一些改革,但這些改革是不夠徹底的。時代呼喚徹底的改革者,陳子昂異軍突起,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為唐詩的繁榮和發展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陳子昂在政治上曾針對時弊,提過一些改革的建議。在文學方面針對初唐的浮艷詩風,力主恢復漢魏風骨,反對齊、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文風。他自己的創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詩,風格樸質而明朗,格調蒼涼激越,標誌著初唐詩風的轉變。
有《陳子昂集》,事見《舊唐書》卷一九○中、《新唐書》卷一○七有傳
相關事件
(一)
陳子昂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陳子昂青少年時家庭較富裕,輕財好施,慷 陳子昂像
慨任俠。成年後始發憤攻讀,博覽群書,擅長寫作。同時關心國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樹。24歲時舉進士,官麟台正字,後升右拾遺,直言敢諫。時武則天當政,信用酷吏,濫殺無辜。他不畏迫害,屢次上書諫諍。武則天計畫開鑿蜀山經雅州道攻擊生羌族,他又上書反對,主張與民休息。他的言論切直,常不被採納,並一度因“逆黨”反對武則天的株連而下獄。垂拱二年(686),曾隨左補闕喬知之軍隊到達西北居延海、張掖河一帶。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叛亂,又隨建安王武攸宜大軍出征。兩次從軍,使他對邊塞形勢和當地人民生活獲得較為深刻的認識。聖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鄉,不久父死。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獄中(沈亞之《上九江鄭使君書》)。今天射洪縣城古城牆名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稱實為紀念陳子昂。陳子昂的詩歌創作,在唐詩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績。盧藏用說他“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陳伯玉文集序》)。宋劉克莊《後村詩話》說:“唐初王、楊、沈、宋擅名,然不脫齊梁之體,獨陳拾遺首倡高雅沖淡之音。一掃六代之纖弱,趨於黃初、建安矣。”金元好問《論詩絕句》也云:“沈宋橫馳翰墨場,風流初不廢齊梁。論功若準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都中肯地評價了他作為唐詩革新先驅者的巨大貢獻。但他的部分詩篇,還存在著語言比較枯燥、形象不夠鮮明的缺點。
(二)
父親的去世,給陳子昂以莫大的打擊,然而,更大的打擊還在後面。陳子昂老家所在的射洪縣縣令段簡是個貪得無厭的小人,他聽說陳家錢財富足,就心生歹意,圖謀勒索。陳子昂家人給縣令送去了20萬緡,尚不能滿足段簡的胃口,沒有滿足的段簡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將陳子昂打入了南監。
據說,陳子昂在獄中曾經自己給自己卜過一卦,卦相大凶,陳子昂驚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不久,他果然死在獄中,時年42歲。
這是《唐書》上的記載,但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一直到死,陳子昂都是未解職的朝廷諫官,不知當地縣令的“勇氣”何來,居然敢敲詐“國家工作人員”,以至於讓陳子昂冤死獄中,這一直是一個謎。後來,有人說是因為陳子昂在朝做官時曾開罪於武三思,所以武三思才指示當地的縣令如此折磨陳子昂。這似乎也不太好理解,因為武三思如果想收拾陳子昂,根本用不著搞得這么複雜。
不論怎樣,陳子昂就這樣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蓋棺論定,新、舊《唐書》給予他的一致評價是“褊躁無威儀”。所謂“褊”,意即狹小、狹隘;所謂“躁”,意即性急。“褊躁”用在陳子昂身上,也許比較合適。
陳子昂的一生其實就是褊躁的一生,從自我炒作,到大拍武則天馬屁,其實都是陳子昂褊躁的表現。但是,陳子昂卻有一件十分得意的事情,此事載於《唐書》之中。
某日,武則天治下發生了一樁轟動一時的謀殺案。被殺者是御史大夫趙師韞,他在外出公幹途中被人殺死於一家驛站。兇手是同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徐元慶,當時徐的身份是該驛站里的一名服務人員。刁民殺高官,這顯然具有十足的爆炸性,整個帝國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來了。
為什麼這個小服務員要殺害朝廷要員呢?標準答案是徐元慶為父報仇。原來,趙師韞曾任下邽縣尉,我們知道,縣尉在古代是縣令的屬官,專司當地的治安工作。徐元慶的父親因為犯罪被趙師韞正法。不久,趙師韞升任京官。徐元慶為報殺父之仇,隱姓埋名,到一家驛站做起了服務員。因為他心裡清楚,這是他可以接近趙師韞的唯一方法。終於有一天,趙師韞為公事出差來到了徐元慶所在的驛站,徐元慶抓住機會,乾淨利落地幹掉了趙師韞,報了殺父之仇。
徐元慶到底是孝子還是兇犯,該殺還是該予以表彰,這在當時引發了激烈的爭論。當時占上風的觀點是, 徐元慶應該受到表彰,至少應該予以無罪釋放,因為徐元慶是為了替父報仇才走上了殺人的道路。因此,儘管徐元慶殺了人,但他殺人的動機高尚,出發點良好,在講究以德治國的大背景下,朝廷應該赦免徐元慶的罪行。
就在此事將要以這樣的結果落下帷幕之時,陳子昂力排眾議,寫下了一篇《復仇議》,他在文章中說:“今儻義元慶之節,廢國之刑,將為後圖,政必多難;則元慶之罪,不可廢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親,親親相讎,其亂誰救?故聖人作始,必圖其終,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義,其政不行。’且夫以私義而害公法,仁者不為;以公法而徇私節,王道不設。元慶之所以仁高振古,義伏當時,以其能忘生而及於德也。今若釋元慶之罪以利其生,是奪其德而虧其義;非所謂殺身成仁,全死無生之節也。如臣等所見,謂宜正國之法,置之以刑,然後旌其閭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陳子昂的意思很清楚,徐元慶謀殺之罪,案情清楚,按照唐律當然毫無爭議地應該判處死刑,只有判處死刑才能體現法律的嚴肅性。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徐元慶這樣做卻是為父親報仇,是對父親的一片孝心才讓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將殺父的仇恨記在心間,誓與仇人不共戴天,其孝心感天動地,足以令日月變色。因此,陳子昂建議在對徐元慶處以極刑之後還應為他舉行盛大的表彰會,以頌揚他的一片孝心。陳子昂的建議巧妙地解決了“禮”與“法”的衝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最後徐元慶案也就按照陳子昂的建議給了結了。
事情得以如此圓滿地解決,陳子昂難免得意揚揚,他順理成章地要求:有必要將我的《復仇議》“編之於令,永為國典”。陳子昂的要求最後也得到了滿足。然而,幾十年後,陳子昂的《復仇議》就被柳宗元給抓住了把柄。柳宗元認為陳子昂邏輯混亂,大腦不清。柳宗元開宗明義地說:毫不懷疑,陳子昂的建議是完全錯誤的。那么,為什麼?柳宗元條分縷析地說:徐元慶一案的要點在於徐元慶的父親是否真的有罪,如果徐元慶的父親有罪,那么被縣尉正法就是罪有應得,父親有罪被誅而徐元慶卻執意為父報仇,謀殺朝廷命官就是十惡不赦的大罪,殺之是題中應有之義;反之,如果徐元慶的父親死於無罪,趙師韞就涉嫌草菅人命,這樣的惡官被徐元慶殺掉也就毫不足惜,徐元慶的行為在客觀上也就是為國除害,徐元慶不但不應被殺,而且還應予以表彰;徐元慶要么有罪,要么無罪,二者只能居其一,一個人決不可能像陳子昂所分析的那樣既有罪又無罪。柳宗元因而斷定,陳子昂的分析看似滴水不漏,實則精神分裂,其本質是核心價值觀念的多元論,陳子昂的建議最終也只能擾亂人心,讓人無所依從。就這樣,陳子昂唯一的一次輝煌記錄被柳宗元給解構了,柳宗元為此還專門寫了一篇《駁復仇議》的文章,並被作為定論收入在了唐朝的法律文獻內。
碩果纍纍
唐代初期詩歌,沿襲六朝余習,風格綺靡纖弱,陳子昂挺身而出,
陳子昂照片集錦(6張)力圖扭轉這種傾向。陳子昂的詩歌,以其進步、充實的思想內容,質樸、剛健的語言風格,對整個唐代詩歌產生了巨大影響。陳子昂死後,其友人盧藏用為之編次遺文10卷。今存《陳伯玉文集》是經後人重編的。刻本中以明弘治間楊澄校刻楊春本《陳伯玉文集》10卷收輯作品比較多,並附錄《新唐書》本傳等有關材料。《四部叢刊》本即據此本影印。《世界文庫》本,曾據明、清各本作過若干校訂。今人徐鵬校點《陳子昂集》,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校以《全唐詩》、《全唐文》、《文苑英華》等書,補入詩文10餘篇,成為較完備的本子,後附今人羅庸《陳子昂年譜》。今人彭慶生有《陳子昂詩注》。後附其所編《陳子昂年譜》及“諸家評論”。岑仲勉有《陳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跡》一文(載《輔仁學志》第14卷第一、二合期)。
有詩文《慶雲章》、《感遇詩三十八首》、 《觀荊玉篇》、《鴛鴦篇》、 《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 《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 西還至散關答喬補闕知之》、《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題居延古城贈喬十二知之》、《 贈趙六貞固二首》、《答韓使同在邊》、《征東至淇門答宋十一參軍之問》、《 答洛陽主人》、《 酬暉上人秋夜山亭有贈》、《 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贈》、《酬暉上人夏日林泉》、《 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送別出塞》、《登薊丘樓送賈兵曹入都》、《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秋園臥病呈暉上人》、《登澤州城北樓宴 山水粉圖》、 《彩樹歌》、《春台引》、 《寒食集畢錄事宅作》、 《登幽州台歌》、 《喜馬參軍相遇醉歌》 《度荊門望楚》 《晚次樂鄉縣》、《同王員外雨後登開元寺南樓因酬暉上人獨坐山亭有贈》、 《東徵答朝臣( 一作達 )》、《相送》、《詠主人壁上畫鶴寄喬主簿崔著作》、 《居延海樹聞鶯同作》、 《題李三書齋》、 《崇嗣》、 《送魏大從軍》、 《送殷大入蜀》、 《落第西還別劉祭酒高明府》、 《落第西還別魏四懍》、《送客》、《春夜別友人二首》《遂州南江別鄉曲故人》、 《送東萊王學士無競》、 《送梁李二明府》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 《春晦餞陶七於江南同用風字》、 《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議泰之二使》、 《登薊城西北樓送崔著作融入都》、 《月夜有懷》、《夏日游暉上人房》、 《春日登金( 一作九 )》、《華觀》、 《群公集畢氏林亭》、 《宴胡楚真禁所》、 《魏氏園林人賦一物得秋亭萱草》、 《晦日宴高氏林亭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 《上元夜效小庾體》、 《洛城觀酺應制》、 《奉和皇帝上( 一作丘 )禮撫事述懷應制》、《酬田逸人游岩見尋不遇題隱居里壁》、 《白帝城懷古》、 《峴山懷古》、 《宿空舲峽青樹村浦》、 《宿襄河驛浦》、 《贈嚴倉曹乞推命錄》 《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 《江上暫別蕭四劉三旋欣接遇》、 《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 《臥病家園》、《於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合州津口別舍弟至東陽峽步趁不及眷然有憶作以示之》、 《萬州曉發放舟乘漲還寄蜀中親朋》、 《入峭峽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嶺相映有奇致焉》、 《入東陽峽與李明府舟前後不相及》、 《同旻上人傷壽安傅少府》、 《南山家園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涼獨坐思遠率成十韻》、 《還至張掖古城聞東軍告捷贈韋五虛已》、 《題祀山烽樹贈喬十二侍御》、《初入峽苦風寄故鄉親友》、 《題田洗馬游岩桔槔》、 《古意題徐令壁(一作題著作令壁)》、 《贈別冀侍御崔司議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見歲時雜詠末句缺一字)》。
作者簡介
陳子昂(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讚賞,拜麟台正字,右拾遺。後世因稱陳拾遺。敢於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征契丹。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於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伯玉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