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源性肝膿腫

膽源性肝膿腫是膽石、膽管狹窄等原因引起的膽管梗阻、感染所致肝膿腫,是肝膽管結石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此病是一種肝內多發性膿腫,常與急性梗阻性化膿膽管炎同時存在。臨床起病多急驟,主要表現為急性感染的症狀。好發年齡為21~40歲,男性多於女性。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膽源性肝膿腫
  • 就診科室:普通外科
  • 多發群體:21~40歲,男性
  • 常見發病部位:膽、肝
  • 常見病因:膽管結石、蛔蟲、膽道狹窄等導致膽管梗阻和炎症,細菌沿膽管上行,侵入肝臟引起炎症反應=
  • 常見症狀:患者常有膽結石、膽管炎症和梗阻等原發病的表現,繼而多突發寒戰、高熱、肝區疼痛和大量出汗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膽管結石、蛔蟲、膽道狹窄等導致膽管梗阻和炎症,細菌沿膽管上行,侵入肝臟引起炎症反應,進而形成多個小膿腫,以後逐漸融合成較大膿腔。膿腫常為多發性且與膽管相通,罕見巨大膿腫。原有膽管結石者,膽管多擴張、增厚,門管區大量纖維組織增生,不易破潰。膽源性肝膿腫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腸埃希菌為主,其次為厭氧性鏈球菌。

臨床表現

1.症狀
患者既往多有膽管結石、膽管手術、反覆膽管炎等膽管疾病病史,故常有膽結石、膽管炎症和梗阻等原發病的表現,繼而多突發寒戰、高熱、肝區疼痛和大量出汗。肝區疼痛呈持續性鈍痛,向右肩部放射,或引起胸痛,並可出現刺激性咳嗽和呼吸困難。由於膿毒性反應及消耗,短期內即出現重病而容,伴貧血、低蛋白血症。
2.體徵
體溫可達39℃~40℃,多為弛張熱。如病變在右肝前葉,可見局部隆起,皮膚有凹陷性水腫,肝臟大並有觸痛,右上腹壓痛明顯或出現腹肌緊張;病變在肝左葉則上述症狀出現在劍突下,呈危重病容;部分患者可出現黃疸。

檢查

  1. 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明顯升高,可見核左移或中毒顆粒。
  2. 肝功能檢查:肝功能常有輕度異常,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水平輕度升高,出現梗阻性黃疸時。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都明顯增加。
  3. 血液培養:可發現致病菌。
  4. X線檢查:可見肝臟明顯增大,右側膈肌抬高,右下肺不張,胸膜反應和反應性胸腔積液。
  5. B超:顯示肝內膽管結石的強光團樣聲影、膽管擴張,肝內液性暗區。
  6. CT:有助於明確膿腫的存在和定位。
  7. MRI:有助於鑑別診斷。

診斷

具有膽管結石和膽管感染病史,突然出現高熱、肝區疼痛,肝臟腫大並有觸痛及叩擊痛,應考慮到肝膿腫的可能,結合B超等檢查,大多可以明確診斷。X線、CT、MRI檢查,有助於診斷及鑑別診斷。

併發症

此病可引起多種併發症,如瀰漫性腹膜炎、膈下膿腫、胸膜炎、膿胸、心包積膿、膽管出血,甚至導致敗血症、膿毒血症、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等。

治療

非手術治療
對急性期的局限性的炎症,未形成大的膿腫且只是多發的一些小膿腫,多可用非手術治療。用大劑量抗生素和全身支持性措施促進膿腫自愈。
B超引導下經皮穿刺抽膿置管引流術
適用於單個較大的膿腫,在B超引導下以粗針行膿腔穿刺,反覆沖洗吸淨膿液後,置入導管,以備術後定時沖洗引流。此法簡便、創傷小、療效也滿意,特別適用於年老體弱及危重病人。穿刺抽膿或置管引流並不能完全代替手術引流。
手術治療
  1. 膿腫切開引流術:對於膽道原發病需手術治療,且膿腫較大,可能或已經穿破引起局部的腹膜炎,需手術治療。對需手術者常採用腹腔鏡肝膿腫切開引流。
  2. 肝切除術:對一些慢性的膿腫,或膿腫切開引流膿腫壁不塌陷,留有死腔以及肝內膽管結合合併肝左葉多發性膿腫者,行手術切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