膫是一個漢字,讀音為liáo,古同“膋”。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膫
liáo
ㄌㄧㄠˊ 形聲。字從肉從尞,尞亦聲。“尞”意為“長”、“遠”。“肉”與“尞”聯合起來表示“長條肉”。本義:陰莖。
古同“膋”。
男子或雄性動物的生殖器:“灌得肚兒脹,溺得~兒疼。”
中國漢代侯國名。
鄭碼:QGKK,U:81AB,GBK:C482
筆畫數:16,部首:月,筆順編號:3511134432511234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洛蕭切《集韻》憐蕭切,𠀤同膋。《說文》牛腸脂也。詩:取其血膫。◎按詩小雅今作膋。
又《集韻》侯國名。在南陽。《前漢·功臣表》膫侯次公。
又《西南夷傳》粵將畢取以軍降,為膫侯。《注》屬南陽。
又《廣韻》《集韻》力照切《韻會》《正韻》力吊切,𠀤音尞。炙也。《集韻》本作爒。
又《集韻》郞刀切,音勞。腸脂也。
又《集韻》侯國名。在南陽。《前漢·功臣表》膫侯次公。
又《西南夷傳》粵將畢取以軍降,為膫侯。《注》屬南陽。
又《廣韻》《集韻》力照切《韻會》《正韻》力吊切,𠀤音尞。炙也。《集韻》本作爒。
又《集韻》郞刀切,音勞。腸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