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沖洗

膠片沖洗是用顯影液定影液的要把膠片放到各種液體裡顯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膠片沖洗
  • 外文名:Photographic Chemicals
  • 包括:用顯影液和定影液
  • 性質:把膠片放到各種液體裡顯影
沖洗,原理,因素,

沖洗

現場拍攝完成後,就要在暗房中對膠片作後期處理。後期處理包括膠捲的沖洗、照片的印放和剪裁等。學習攝影,還應該了解並掌握暗房操作的基本技術。
 暗房又叫暗室,是一種不透光的、用於膠片沖洗和照片製作的專用房間。暗室內通常分為乾區、濕區兩部分。乾區內安放印相箱、放大機等設施,供印相和放大用;濕區主要供配製藥水,進行顯影、定影和水洗等項操作之用。對暗室的基本要求是不透光、設備布置有序,給排水便利,安靜、無震動,電源穩定,通風良好,最好能保持恆溫。

原理


 膠片曝光後,部分鹵化銀在光的作用下生成潛影。這些潛影人們看不見,必須經過顯影、定影,把這些潛影變成可見影像,並經印相或放大,方能得到與景物明暗一致的照片。所以,拍攝後要得到照片,必須經過膠捲的顯影、定影、負像轉正像(印相或放大)等環節。
 膠片曝光時,膠片上的鹵化銀由於光能的作用而分解成銀離子和鹵素離子,感光多的部分,分解的銀離子就多;感光少,鹵化銀分解也少。分解的銀離子與鹵素離子放出的電子相遇成為銀原子,構成了潛影。
 顯影過程是利用顯影劑的還原作用,把膠片上已經感光的鹵化銀還原成金屬銀。由於膠片各部位感光不同,還原出的銀粒子有多有少,因而膠片各部位的密度也不相同,而未感光的鹵化銀依然留在膠片上。
 定影過程是利用定影劑的溶解作用,把未感光的鹵化銀溶解在定影液中,以防其見光變色,難以長久保存。定影后,膠片上只留下還原出來的銀粒子所組成的影像。這是與現實景物影調明暗相反、黑白顛倒的像,稱為負像。
 負像轉正是利用印相或放大的過程,使黑白顛倒的負像再次顛倒,成為與景物影調的一致的正像。在負片上,景物高光部分的密度大,阻光率高;陰影部分的密度小,阻光率低。印相或放大時,底片上密度大的部分通光少,還原出的影調淺淡,密度小的部分通光多,還原出的影調深暗,從而與被攝景物的明暗程度相一致。
2,常用沖洗配方
黑白感光片常用的沖洗配方包括沖洗膠捲的顯影液、沖洗黑白照片的顯影液和通用定影液。
 1.沖洗膠捲的顯影液
 沖洗膠捲的顯影液應具備幾個條件:一是能顯影出層次豐富的影調,密度要適中;二是顯影出的底片影像的銀粒要細,便於放大;三是反差不宜太高或太低。反差太高,會影響高光部分影調的表現,細微部分的層次難以顯示;反差太低,影像又平淡無力。適合上述三項條件的顯影液比較多,最常用的有D-76顯影液和依爾福PQ-FGF微粒顯影液。
D-76顯影液
溫水(52℃)750ml
米吐爾2g
亞硫酸鈉100g
對苯二酚5g
硼砂2g
加水至1000ml
其pH值為8.4~8.7
原液使用,罐顯,18℃顯影時間8~12分鐘,20℃顯影時間為5~10分鐘。
D-76顯影液早在1927年就已使用,其感光度、顆粒性、清晰度等綜合性能良好,具有較好的保存性。作為標準的微粒顯影液,能夠得到反差適中、銀粒細膩的效果,一直受到好評。
膠片沖洗 - 二 常用的依爾福PQ-FGF微粒顯影液,配方如下。

PQ-FGF顯影液
溫水(52℃)750g無水亞硫酸鈉100g對苯二酚5g硼砂3g硼酸3.5g溴化鉀1g菲尼酮0.2g加水至1000mlPQ-FGF顯影液原液使用,具有保存性能好、顯影能力強的特點。此液與D-76顯影液呈現同樣的細微顆粒,反差柔和,穩定性好,顯影活性強,影調豐富,可增感至1.5~2倍。如需增感,可以拍攝時把ISO100/21°膠捲當ISO200/24用,顯影溫度為20℃,盆顯時間為9~13分鐘,罐顯時間為12~16分鐘。
 對於初學者來說,由於PQ-FGF型顯影液的性能不易掌握,故以使用D-76顯影液為佳。
 4、用於印放照片的顯影液
 照片是供讀者直接觀看的,因此要求照片有明快的影調,豐富的層次,適中的反差,儘量小的灰霧度。照片製作量較大時,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要求照片顯影液有較快的顯影速度。通用的相紙顯影液是D-72顯影液。
D-72顯影液
溫水(45℃左右)750ml米吐爾3g無水亞硫酸鈉45g對苯二酚12g碳酸鈉67g溴化鉀2g加水至1000mlpH值10.2D-72配方的特點是顯影劑含量較多,鹼性較強,顯影速度快。亞硫酸鈉含量則少於沖洗膠捲的配方,起保護顯影劑和防污染的作用,溴化鉀則能防止灰霧產生。
 用作一般照片顯影,可按1:1或1:2加水稀釋。18℃~20℃時,印相紙顯影1~2分鐘,放大紙顯影2~3分鐘。顯影效果與藥液濃度密切相關,原液使用時,顯影速度快,照片反差大,影調硬。花卉、風景及人像等要求顆粒細膩、反差適中的效果,可將原液稀釋後再用。
 在沒有微粒顯影液沖洗膠捲時,也可用D-72配方加倍稀釋後使用,如1:4稀釋後,顯影時間4~8分鐘;在1:10稀釋後,可用顯影罐沖洗,18℃~20℃時顯影12~16分鐘,可得到較為細膩的顆粒和適度的反差。
3、定影液
 常用的定影液有酸性定影液、酸性堅膜定影液和快速定影液等多種。目前通行的定影液是F-5酸性堅膜定影液,可同時用於膠捲和照片的定影。配方如下:
F-5酸性堅膜定影液
溫水(60℃~70℃)600ml硫代硫酸鈉240g亞硫酸鈉15g28%乙酸48ml硼酸7.5g鋁鉀礬15g加冷水至1000ml。(註:加鋁鉀礬時藥溫不超過30℃)
 這是柯達公司推出的集停顯、定影、堅膜三合一的配方,在國際上最為常用,性能也較全面。
 F-5定影液用於膠捲定影,原液使用,定影時間為10~20分鐘。用於照片,定影時間為5~10分鐘。如定影時間太短,則不易定透;照片定影時間過長,反差和密度會削弱,若定影液滲入相紙纖維過多,會增大水洗難度。

因素


除正確曝光外,膠捲沖洗是決定照片質量的另一重要環節。沖洗時,顯影配方、沖洗時間、藥液溫度和顯影過程中的攪動都會影響到負片的密度、反差、影調和層次的表現。因此,“定時、定溫、定攪動”成為膠片沖洗的基本要求。
1.顯影配方對沖洗效果的影響
 不同的顯影液配方,顯影劑含量不同,其pH值不相同,顯影效果也就不同。顯影劑含量多,其顯影能力強,對膠片還原作用就強;顯影液中對苯二酚含量多,反差就大;顯影液的鹼性強,其顯影能力會增強,影像顆粒也會變粗,灰霧度會加大。
2.藥液溫度對沖洗效果的影響
 感光片的沖洗溫度一般都標定在18℃-20℃,此時,能得到正常的反差、密度和影調。如果藥液溫度偏低,顯影劑還原能力降低,膠片的密度、反差無法得到正常的表現;如果藥溫偏高,顯影劑還原能力提高,會導致膠片密度增大,反差提高,甚至灰霧度加大。
3.顯影時間對沖洗效果的影響
 在正常的顯影溫度下,適當延長或縮短顯影時間,可以調控影像的密度和反差。顯影時間延長會使感光片的密度增加,如果延長的時間超過一定的臨界點,會導致未感光的鹵化銀還原而產生灰霧,從而降低反差,並影響層次的表現和畫面清晰度的表現;相反,縮短顯影時間會使感光片的密度減小,反差降低。
 顯影時間應從膠捲浸入顯影液時開始計算,至膠捲完全浸入停顯液或定影液中才算結束。不用停顯液時,應把第二次水洗30秒的時間計算在內,因為水洗時乳劑中的顯影劑依然在起作用。
4、攪動對沖洗效果的影響
 沖洗膠捲時的適度攪動,一是防止顯影進入膠捲後產生氣泡而造成顯影不均勻;二是在顯影時,從乳劑中溶解下來的溴化物堆積在膠片表面,影響顯影劑發生作用,攪動可以驅散這些溴離子,使膠片得以正常顯影。攪動次數少,影調柔和、反差偏小;攪動次數多,反差大,則影調較硬。
5、藥液新鮮程度對沖洗效果的影響
 顯影液、定影液的新鮮程度對沖洗效果也有影響。新鮮顯影液的顯影還原能力強、效果強烈;使用過的顯影液由於受膠片溶解的溴化物的影響,顯影能力受到一定抑制。多次使用會使顯影劑消耗較多,顯影能力降低,因此不加補充液的顯影液用後不宜保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