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化銀感光材料的沖洗

鹵化銀感光材料曝光後發生極微弱的變化,產生肉眼看不見的潛影,只有經過顯影才能獲得可見的影像。沖洗過程一般分為幾個步驟,其中主要有顯影和定影,彩色感光材料在定影前還需漂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鹵化銀感光材料沖洗
  • 步驟:顯影和定影
  • 目的:獲得可見的影像
  • 原理:鹵化銀被還原為金屬銀
  • 成果:得到與原物相一致的圖像
正文,

正文


顯影 使潛影變為可見影像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鹵化銀被還原為金屬銀,但曝過光的鹵化銀比未曝光的優先被還原,因而構成銀的影像。銀鹽感光材料是在顯影液中被顯影的,在一定的溫度下浸入顯影液數分鐘後即可完成顯影。顯影液中的主要成分為顯影劑,顯影劑實際上是一種還原劑,它可使曝過光的鹵化銀更快地被還原為金屬銀。
黑白感光材料的顯影液 主要成分是顯影劑,常用的有:對苯二酚(俗名氫醌或幾奴尼)、N-甲基對氨基苯酚硫酸鹽(商品名米吐爾)、1-苯基-3-吡唑烷酮(商品名菲尼酮)。
一般的顯影液中常同時含有米吐爾和對苯二酚,或菲尼酮和對苯二酚。顯影液中除顯影劑外還常含有:①鹼性化合物(如碳酸鈉等),使顯影液保持足夠的顯影能力;②保護劑(如亞硫酸鈉等),使顯影液有一定的穩定性;③防灰霧劑(如溴化鉀等),以抑制感光材料在顯影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灰霧(未曝光部分在顯影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黑度稱為灰霧,它會降低影像的質量)。調節這些組分即可改變顯影液的性能,例如提高米吐爾(或菲尼酮)用量與對苯二酚用量的比例,可以增大曝光寬容度,而降低這個比例則可提高影像的反差;增加鹼的用量可提高顯影速度;增加亞硫酸鈉的用量則可獲得微粒顯影(影像的顆粒性得到改善)的效果。
彩色感光材料的顯影液 大致也有上述各種組分,但它的顯影劑不僅有還原曝過光的鹵化銀的能力,而且氧化產物又能與成色劑結合而生成黃、品紅和青色的染料。常用的彩色顯影劑有:4- 氨基-N-乙基 -N-羥乙基-3-甲基苯胺硫酸鹽(商品名CD-4)、4-氨基-3甲基-N-乙基-N(β-甲基磺醯氨基乙基)苯胺硫酸鹽(商品名CD-3)、4-氨基-3-甲基-N,N-二乙基苯胺鹽酸鹽(商品名CD-2)。
漂白  把銀影像重新轉變為銀鹽的過程。在彩色顯影時同時形成銀像和染料像,必須將銀像去除才能顯出鮮艷的彩色影像,因此漂白是彩色感光材料沖洗過程中必要的步驟。按化學性質來說,漂白是一個氧化反應,將經過顯影和水洗後的彩色感光材料浸入含有赤血鹽(鐵氰化鉀)的溶液中,使金屬銀氧化即可達到漂白的目的。
定影  把感光材料中未經顯影的鹵化銀和經過漂白而產生的銀鹽溶去,從而得到穩定影像的過程。用含有硫代硫酸鹽的溶液處理感光材料,即可達到定影的目的。常用的硫代硫酸鹽為硫代硫酸鈉(俗稱海波)。
除了一般的沖洗方法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沖洗加工法,其中有將黑白顯影和定影兩步合併在一步內完成的黑白單浴沖洗過程(或稱顯定合一);在彩色沖洗過程中將漂白和定影兩步合併為一步的漂定合一;以及利用粘稠沖洗液的粘液沖洗過程和將沖洗藥液吸著在一種能吸附液體的軟片上,再將此載液片緊貼在曝光後的感光材料上,以對後者進行沖洗加工的載液片沖洗過程。
反轉沖洗是使曝光後的感光材料直接得到正像的沖洗過程(見圖)。膠片曝光後,先經過第一次顯影(首顯),曝光部位被顯影,然後進行漂白,以使顯影銀轉變為銀的氧化物;再將膠片均勻曝光或用灰化劑使第一次未曝光的鹵化銀部分還原,並進行第二次顯影,使拍攝時未曝光的部位變為顯影銀;最後再定影,將全部銀鹽(剩餘的鹵化銀和銀的氧化物)除去,即可得到與原物相一致的圖像。
鹵化銀感光材料的沖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