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泥活字是北宋畢升創造的印刷技術。印刷術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印刷術是雕版印刷術。這種技術的發明的年代,一般認為在初唐,即公元7—8世紀。雕版印刷存在著刻版費工、費料、大批書版存放不便、有錯字不易校改的缺點。北宋平民出身的畢升, 在仁宗慶曆 (1041—1048)年間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膠泥活字
- 發明年代:北宋
- 發明人:畢升
- 性質: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
膠泥活字是北宋畢升創造的印刷技術。印刷術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印刷術是雕版印刷術。這種技術的發明的年代,一般認為在初唐,即公元7—8世紀。雕版印刷存在著刻版費工、費料、大批書版存放不便、有錯字不易校改的缺點。北宋平民出身的畢升, 在仁宗慶曆 (1041—1048)年間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
膠泥活字是北宋畢升創造的印刷技術。印刷術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印刷術是雕版印刷術。這種技術的發明的年代,一般認為在初唐,即公元7—8世紀。雕版印刷存在著刻版費工、費料、大批書版存放不便、有錯字不易校改的...
膠泥製成的用於排版印刷的反文單字。據中國北宋科學家沈括(1030~1095)所著《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載,泥活字為慶曆年間(1041~1048)平民畢昇所發明。方法是用膠泥刻字,每字一印,經火燒硬而成泥活字,並用它們在兩塊鐵板上交替排版和印刷。沈括稱此法“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畢昇發明的泥活字...
活字印刷 北宋平民發明家畢昇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覆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畢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像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
畢昇的膠泥活字首先傳到朝鮮,稱為“陶活字”。後來又由朝鮮傳到日本、越南、菲律賓。十五世紀,活字板傳到歐洲。公元1456年,德國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聖經》,這是歐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國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活字印刷術經過德國而聲速傳到其他的十多個國家,促使文藝復興運動的到來。十六世紀,活字印刷...
正是在這種啟示下,畢昇才發明了活字版。卒於皇祐 經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畢昇墓及碑文考證,畢昇卒於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於皇祐四年(1052年)下葬。主要影響 主詞條:活字印刷術 畢昇創造發明的膠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國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是對中國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對中國...
北宋平民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畢升是北宋中期的一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覆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作用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幾百部甚至幾千部書,...
活字版印刷,用一定體型的單個字元組成印版用以印刷。活字版一般由字元活字、版面裝飾材料和填空材料組成。歷史 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畢昇發明了活字版。其活字用膠泥製成,“火燒令堅”,按韻存放。排版時用一鐵版,上布松脂蠟、紙灰等混合物,置鐵范,依次密布活字。排完一版後,加熱鐵板使松脂蠟等熔化,...
道光二十七年,又用膠泥聚珍版承印江西宜黃縣黃爵滋著《仙屏書室初集詩錄》一書,字跡清晰,工整美觀。鹹豐七年(1857年),又用膠泥聚珍版印成《水東翟氏宗譜》。所印諸書均可與木版印刷媲美。古稀之年,見所印成書,深感欣慰,遂作詩抒懷“一身籌活版,半世作雕蟲;珠玉千箱積,經營卅載功”。其存世泥活字...
此後,活字印本一般都稱為“聚珍本”,清末北京隆福寺專以木活字印書的書坊更以“聚珍堂”作為坊號,福建地區將活板稱為“子板”、“合字板”。清代也有用泥活字印書的。泥活字雖創始於畢昇,但數百年間卻無人沿用,所以人們對泥活字究竟能否實際使用,頗有韙疑。清道光中,蘇州李瑤用膠泥活字排印了《金石例...
青原新圩木活字印刷技藝,流傳於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的傳統技藝,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木活字印刷術起源於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元代王楨的《農書》一書中,詳細記載了木活字印刷術的內容。青原新圩木活字印刷術源於宋初,其印刷技術主要是用於族譜印刷方面...
宋朝(960年—1279年)在中國歷史上有大量的科技發明,四大發明之中的膠泥活字印刷術誕生於宋朝。四大發明的集中時間雖然都在宋朝,但大規模套用的時間卻不發生在宋朝,如四大發明之中的印刷術一直到1440年德國谷登堡的鉛字活字印刷術出現和印刷術開始在歐洲傳播以後,世界各地居民的識字率才開始攀升,而中國也在1833年...
著名的印刷史界老前輩張秀民先生雖然說畢升為“活字發明人”,但在論及孫?#93;“鐫金刷楮”印刷《圓夢秘策》八卷之事時亦曾提出對自己的質疑。他在《銅活字的發明與發展》(原載1954年1月9日《光明日報》)一文中指出,“這和畢升的發明膠泥活字,這一件印刷史上的大事,同在宋仁宗時代,前後相隔不過數年,...
膠泥活字,周必大技藝比肩宋朝畢升;反封哲學,顏山農思想輝映明代李贄。永樂大典,解縉功勞厥偉;西域史籍,陳誠慷慨忠義。羅洪先《廣輿》圖,歷歷山河閱萬里之方圓;曾安止《禾譜》卷,芊芊稼穡謀百姓之福祉。歐陽氏造人力耕地機,開農業機械化;羅探花研格物致知學,載哲學發展史。此乃被澤被惠,而至功至績者也。及...
宋代,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活字由單個字元組成,可以組合在一起印刷出相關圖文信息,用完拆開後又可以重複使用。隨著雕版技術和活字印刷的發展,公元1340年,我國發明了彩色雕刻套印版,即將同一版面的內容,按色彩要求雕刻成幾塊同樣大小的印版,各用一色,逐次加印在同一張紙上,顏色從最初的兩色到後來的五色和...
畢升飽償了侮辱與歧視,仍無錢刻印,於是決定自己刻板印書,大膽首創了活字印刷術。但為國子監提舉王天書刻書的失敗使王天書萬分惱怒,帶兵砸了活字版。畢升經過反覆試驗,終於研製成功膠泥活字丁。皮子龍向外國商人高價出售活字印刷術,並與王天書勾結迫害畢升。《農書》被毀,妻子和岳父被殺,畢升絕望地投江自盡的...
泰山磁版,以磁活字雕成的書版。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泰安人徐志定創製。以磁土為原料,參照制陶的工藝流程,經過反覆試驗而成,經試用“堅緻勝木”。我國的印刷術,最早發明的是雕版印刷,宋代畢昇創製出膠泥活字印刷術以後,元、明兩代又相繼創造了以木、錫、銅等製成的活字。以磁版印書的只有徐志定一人,...
宋代,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活字由單個字元組成,可以組合在一起印刷出相關圖文信息,用完拆開後又可以重複使用。隨著雕版技術和活字印刷的發展,公元1340年,我國發明了彩色雕刻套印版,即將同一版面的內容,按色彩要求雕刻成幾塊同樣大小的印版,各用一色,逐次加印在同一張紙上,顏色從最初的兩色到後來的五色和...
畢升(1000-1051)中國古代發明家。北宋布衣,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桂墩村)人。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術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在唐代發明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年),平民畢升創造了活字印刷術。畢升的膠泥活字...
王禎根據實際經驗,撰成《造活字印書法》,並繪製了“活字版韻輪圖”附在《農書》末尾,成為中國印刷史上的珍貴文獻。繼畢昇膠泥活字版後,木活字版的套用成為印刷技術上的又一重大改進。自14世紀初始,木活字排版印刷逐漸盛行於安徽、浙江一帶,成為中國印刷史上僅次於雕版印刷的重要印刷術。人物生平 王禎的家鄉,...
學校文化底蘊深厚,畢升故里承載著文人學士報國濟世的理想,畢家鋪留下了北宋發明家畢升活字印刷術的智慧。畢升(又作畢晟,約970年—1051年),中國發明家,發明活字版印刷術。漢族,北宋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住在這一帶,故取名始版。始版橋始建於明代,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建,因北宋是活字印刷術發明者居住在這一帶而得名,橋上刻有“始版橋”名。此橋南原有大悲庵,再向南有海潮寺。新中國成立後,橋廢。畢昇是湖北英山縣人,幼年時,就跟著父母家人避災逃荒,離開故鄉,在杭州發明膠泥活字印刷術。
在介紹活字印刷的方法和過程中,沒有出現一個“活”字,而字裡行間,卻無不在說明一個“活”字。“每字為一印”,字印獨立,不像雕版那樣所有的字都死死地雕在一塊板,可見使用靈活;“有奇字素無備者,旋(用膠泥)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足見制字取材容易,簡便靈活;字數少則“每字為一印”,...
紀錄片《畢昇墓碑之謎》通過演員扮演、模擬拍攝等方式,再現了上世紀90年代初發現並考證畢昇墓碑的過程,重現了千年以前畢昇離開故鄉,在杭州發明膠泥活字印刷術的情景。背景介紹 2015年1月,以“傳承畢昇精神,打造畢昇品牌”為主題的紀錄片《畢昇墓碑之謎》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影片於1月16日21時59分在央視科教...
畢昇(約970年—1051年),中國古代發明家,活字版印刷術發明者。漢族。北宋蘄州(今湖北英山縣人)。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宋朝的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記載了畢升的活字印刷術。發明了膠泥活字排版印刷術(沈括《夢溪筆談》載:“慶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