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泥活字

膠泥活字是北宋畢升創造的印刷技術。印刷術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印刷術是雕版印刷術。這種技術的發明的年代,一般認為在初唐,即公元7—8世紀。雕版印刷存在著刻版費工、費料、大批書版存放不便、有錯字不易校改的缺點。北宋平民出身的畢升, 在仁宗慶曆 (1041—1048)年間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膠泥活字
  • 發明年代:北宋
  • 發明人:畢升
  • 性質: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
其法為:用膠泥制字,每字一印,用火燒硬;另設一鐵板,勻塗松脂、蠟、紙灰等合制而成的粘膠物於其上。印刷時,把鐵制的框子放在鐵板上,在框子中排列膠泥活字,製成一版,再用火烤板,使膠粘物品熔化,隨即用另一平板把字面壓平;冷卻後就可上墨印刷;畢,再以火烤鐵板,即可將字型拆下收回,以留再用。畢升的這個發明,在印刷事業上是個劃時代的技術革新。其後,人們在推廣使用中不斷改進,先後製成陶活字、錫活字、銅活字,直至鉛活字,印刷技術不斷進步。中國印刷技術發明以後,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國,促進了人類科學的發展、交流和生產力的進步。它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