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全真道教音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膠東全真道教音樂
- 類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獲得項目資格單位:煙臺市文化館
膠東全真道教音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膠東全真道教音樂 膠東全真道教音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煙臺市文化館獲得“膠東全真道教音樂”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膠東道教音樂是山東省煙臺市的傳統民間音樂。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追隨王重陽在創派時的七個膠東道人,被稱為“全真七子”。七子在膠東山溝中,萌發了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道教創新派系的全真道北七真人。該派倡揚儒、釋、道“三教...
全真道音樂,道教全真派各類儀式中使用的音樂。主要用於修持、慶祝、祈禱等法事。修持法事所用為“早壇功課經”和“晚壇功課經”音樂;慶祝法事的音樂主要用於慶賀神仙、祖師聖誕等;祈禱法事音樂大多用於祈晴禱雨、消弭災厄、超度亡魂、...
道教音樂(嶗山道教音樂),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化特徵 嶗山道教屬於北全真派,故其音樂主要採用全真正韻,同時又結合進山東一帶的地方語言和民間音樂,在演唱風格、旋法特徵及結構形式上顯現出鮮明的...
道教音樂(全真道堂科儀音樂),中國香港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全真道堂」是對現存香港全真道派道教團體的一個統稱,它們大多數是自1920年代起由來自廣東的道門弟子成立。香港全真道堂所使用的儀式音樂承續自...
霍懷虛是山東平原縣人,泰山碧霞祠1985年歸還道教管理後,隨從全真龍門金山派第21代宗師張常明先師,作為第一批專職宗教管理人員之一接管泰山碧霞祠。憑著他對音樂藝術的真摯熱愛,在20多年的道教修行中,逐漸對泰山道教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青城山道教科儀音樂研究》、《無錫道教科儀音樂研究》、《武當韻》、《蘇州道教科儀音樂研究》、《伊斯蘭教禮儀音樂》、《禪林贊集》、《河北巨鹿道教法事科儀音樂》、《嶗山韻及膠東全真道音樂研究》、《貴州土家族儺壇儀式音樂研究...
音樂旋律婉轉、節奏富有變化,拍子經常交替出現,抑揚頓挫、扣人心弦,配以“嘭嘭”的單皮鼓聲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除了以上整套程式的套曲外,還有些說唱民間故事時演唱的曲調,如“靠山調”、“喜盈調”、“流水調”等,多吸收了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