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蛤蜊

膠州灣蛤蜊

膠州灣蛤蜊,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膠州灣蛤蜊生產海域位於膠州灣北部灣底,因潮汐、河流、底質等因素,使得該海域浮游植物、營養鹽豐富,水溫、鹽度、pH值均較為適宜,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膠州灣蛤蜊的優秀品質,色形俱佳、味道鮮美。

2010年04月0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膠州灣蛤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膠州灣蛤蜊
  • 產地名稱: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
  • 品質特點:肥滿度好,肉質鮮嫩,鮮中帶甜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366號
  • 批准時間:2010年04月02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藥用價值,產地環境,位置境域,氣候情況,水文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膠州灣蛤蜊屬雙殼貝類。貝殼韌帶外在,位於後方。主齒加上前側齒有三個。貝殼薄,成長卵圓形。放射肋細密,位於前後部的較粗大,與同心生長輪脈交織成布紋狀。貝殼表面的顏色、花紋變化大,從殼頂到腹面有2—3條淺色的色帶。膠州灣蛤蜊肥滿度好,肉質鮮嫩,鮮中帶甜,湯汁濃鮮,色如牛奶,口味獨特而上乘。
膠州灣蛤蜊膠州灣蛤蜊

營養價值

膠州灣蛤蜊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美味廉價海鮮食品,營養十分豐富,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胺基酸及鐵、鈣、磷、硒等微量元素,含A、B1、B2、煙酸等多種維生素,所含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59.18%。據科學測定,每百克膠州灣蛤蜊肉的曬乾製品中,蛋白質的含量高達51.3克,脂肪6.4克,碳水化合物21.7克,灰分7.9克,並含有278毫克鈣、758毫克磷、264毫克鐵及一定量的維生素A、B1、B2和煙酸等。其中蛋白質的含量在同類海產品中名列前茅。

藥用價值

自古以來,除了食用,蛤蜊還被廣泛地套用於醫藥。
宋朝掌禹錫在《嘉祐本草》中對蛤蜊的醫療作用作了詳細全面的總結,他說蛤蜊肉具有“潤五臟、止消痛、開胃、治老癖、為寒熱、婦人血塊”等功用,並說“宜煮食之”。蛤蜊殼也是良藥,可用於“清熱利濕、化痰飲、定喘嗽、止嘔逆、消浮腫、利小便、化積塊、解結氣、消癭核、散腫毒。”據傳掌禹錫所做的研究的標本就是取樣於膠州灣城陽沿岸的蛤蜊。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用“蛤類之利於人者,故名。”來解釋“蛤蜊”名字的由來。
膠州灣蛤蜊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抗動脈硬化、降低血脂、改善心律失常、腦功能的作用。

產地環境

位置境域

城陽區地處青島市市區北部、膠州灣北岸,位於東經120°7′—120°34′、北緯36°11′—36°24′。就陸域來說,東依嶗山區,南接李滄區,西與膠州市相鄰,北與即墨市毗連。全區總面積553.2平方千米,海岸線長78千米。

氣候情況

城陽區屬北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及季風進退均較為明顯,雨水豐富,年溫適中,氣候溫和,受海洋的調節作用,又表現出春冷、夏涼、秋暖、冬溫,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和濕度大等海洋性氣候特徵。區內歷年平均氣溫在11℃—12℃之間。

水文情況

膠州灣屬半封閉海灣,歷年平均水溫13.5℃,冬季最低水溫-0.5—3.4℃,夏季最高水溫25.2—28.7℃。潮汐屬正規半日潮,漲潮流速平均約大於落潮流速0.11米/秒。城陽區海域位於膠州灣底部,該海域灘涂廣闊,水質肥沃,多為泥沙底質,五條河流入海,營養鹽含量豐富,補充源充足,鹽度一年中幾乎都處於垂直分布狀態,月平均鹽度最大變幅為5.06‰,4—10月鹽度值變化範圍為20.77‰—31.71‰。浮游生物極其豐富,歷來是貝類生活的優良海區,現有蛤蜊、毛蚶、縊蟶、多種牡蠣、螺類等10餘種優質經濟貝類在此生長繁殖。
膠州灣膠州灣

歷史淵源

膠州灣蛤蜊自古就是城陽地區漁民捕食販售的傳統產品。
北宋《物類相感志》中記有醃蛤蜊法在城陽地區就一直延續到今天,書中說:“醃蛤蜊以爐灰入鹽,鹹之味好,且不開口,要即熟則在日中曬。”沈括的《夢溪筆談》記錄的吃蛤蜊的大笑話在城陽地區廣為流傳。
元代,《雲林堂飲食制度制》一書記錄的生吃一譜更是取膠州灣蛤蜊吃法之精髓:“用蛤蜊洗淨,生擘開,留漿別器中,利去蛤蜊泥沙,批破,水洗淨,留洗水,再用溫湯洗,次用蔥絲或桔絲少許,拌蛤蜊肉,勻排碗中,以前漿及二次洗水湯澄清去腳,入蔥、椒、酒調利,入汁澆供,甚妙。”
清朝年間的書籍,記錄蛤蜊食譜尤其繁多,其與膠州灣蛤蜊相關或有淵源的就有袁枚的《隨園食單》、漢學家郝懿行的《記海錯》。
膠州灣蛤蜊真正規模外銷始於解放後20世紀60年代,據《嶗山縣誌》記載,自1964年開始紅島公社即封灘養殖蛤蜊2000餘畝,當年起即向國家交售,其中部分供外貿單位出口。
2004年起,為弘揚蛤蜊文化,體驗海趣風俗,由城陽區紅島街道承辦的“蛤蜊節”連續舉辦,位列青島市十大民俗節日。
2009年11月,東北亞地方政府聯合會海洋和漁業專門委員會成立之際,膠州灣蛤蜊位於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舉辦的中國·山東十大漁業推介會之列。

生產情況

2010年,膠州灣蛤蜊養殖區面積為1.206萬公頃,年產量可達1.8億千克。
2012年,城陽區蛤蜊養殖面積達10萬畝,年產量達18萬噸,年產值達7億元;從事以蛤蜊為主的加工企業50餘家,產品外銷韓、日、歐、美等國家和地區。零售市場方面,除了島城外,主要銷往山東周邊等地。
2017年,城陽區膠州灣蛤蜊生產海域達7.5萬畝,一年的產量可達十幾萬噸,當地加工蛤蜊的廠家有50家左右。
膠州灣蛤蜊膠州灣蛤蜊

產品榮譽

膠州灣蛤蜊先後獲得“青島市十大名特優農產品品牌”、“上海中國農博會優質產品金獎”、“最受市民喜愛的島城農產品”、“青島市十大漁業品牌”、“青島市十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榮譽。
2010年04月0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膠州灣蛤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2年,膠州灣蛤蜊在2011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品牌價值被評估為13.52億元人民幣。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膠州灣蛤蜊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城陽區所轄的紅島、河套、流亭、上馬、棘洪灘五個街道(共111個社區),及城陽區境內大沽河河道以東與以下六點依次連線以內海域:A:36°08′36N,120°11′47E;B:36°08′53N,120°11′63E;C:36°09′98N,120°19′23E;D:36°10′57N,120°19′70E;E:36°12′00N,120°19′82E;F:36°12′42N,120°20′36E。地處北緯36°08′—36°24′,東經120°07′—120°20′,總面積44110公頃。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環境:膠州灣因物產豐富,素有金海灣之稱。膠州灣蛤蜊生產海域位於膠州灣北部,處於灣底部,因潮汐、河流、底質等因素,使得該海域更加肥腴,同時灘涂廣闊,多為泥沙底質,營養鹽含量豐富,水溫、鹽度適宜,pH適中(7.8—8.4),溶解氧豐富,4—10月含量可達7—11毫克/升,流速0.4—0.5米/秒,各項水質指標符合標準NY/T5289的要求。葉綠素a的變化範圍在0.61—34.5毫克/立方米之間,年均4.08毫克/立方米;初級生產力變化範圍在28—1941毫克C/立方米.d之間,年均值為433.4毫克C/立方米.d,均高於膠州灣其他海域。浮游植物豐富,以貝類的優質餌料硅藻為主,占浮游植物的79.2%,總的浮游生物量居膠州灣之首。
(2)苗種:一部分來自本保護區自然生優質苗,其他來自福建、浙江親體優良、技術規範的正規育苗公司,標準為規格整齊,殼長0.5—2厘米,無破損、健壯、活力強。
(3)生產管理:整個海域規劃分片,輪番放苗(俗稱歇灘),最佳化蛤蜊的生活環境,以提高肥滿度、營養含量等指標;在泥含量過高的海區撒沙,改良底質,營造適宜的底質環境;建立生產日誌、定期進行水質檢測、生物體抽樣檢測,監控生產過程的質量安全。
(4)收穫:按規定採用人工採收,避免對底質造成大的破壞,以維護生態穩定。所有用具均是清潔、無毒、無污染的。
(5)生產記錄要求:生產記錄內容包括苗種來源、放苗時間與密度、各期生長速度、病害發生及治療用藥情況、各期水質檢測、生物體檢測結果、收穫日期、規格等。內容記錄遵照客觀、連續、完整的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