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出版信息
內容介紹
全直腸系膜切除(TME)是由Heald在1988年提出。如Heald等人於1998年發表所示,該手術幫助降低局部復發風險和永久性造口的數目而又能維持附近的解剖構造(神經叢)。作者們在1991年11月首次以腹腔鏡進行此項手術。腹腔鏡手術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放大解剖構造(Okuda等人,1998)。腹腔鏡方式並未改變Heald所提出的技術原則。一旦直腸被割除,則藉由低位大腸直腸吻合術或大腸肛門吻合術重建消化道。我們將著重在低位大腸直腸吻合術。
理論基礎
直腸和其系膜完整全切除“enbloc”以治療直腸癌有其解剖上的基本理由(Hida等人,1997;Quirke等人,1986)。它應該是在不破壞周圍筋膜以避免腫瘤局部散播的前提下行“enbloc”切除。腫瘤性的切除是要把相連的淋巴結也清除。局部復發風險和切除質量有關,這和醫師的經驗有關(Kockerling等人,1998)。發生於末端系膜淋巴結的轉移有20%,和腫瘤的位置與侵犯的深度有關。直腸乙狀結腸癌的淋巴結轉移率是10%,上直腸是26.3%,下直腸是19.2%,pT1和pT2腫瘤的淋巴結轉移比率是0%,pT3腫瘤為21.9%,pT4腫瘤則為50%(Hida等人,1997)。
全直腸系膜切除術用於位在肛管上方2to10cm的直腸癌,並建議用在位於下直腸的T3和T4腫瘤。對於上直腸T3和T4腫瘤,直腸系膜至少要在腫瘤下5cm割除(Hida等人,1997)。對T3和T4病灶建議進行術前放射線治療;這不會影響手術,包括腹腔鏡手術,但要在放射線治療後6周進行手術,在此之前,嚴重的骨盆腔水腫會使剝離困難。
禁忌症
-不適合腹腔鏡手術者;
-腫瘤已侵犯鄰近器官(T4tumor);
-腫瘤太大;
-許多腹部傷疤
1.病患
病患應小心放置以避免併發症(神經和血管壓迫、臂神經叢受傷)並有助手術進行及麻醉監測。病患可以用肩膀上固定或胸部用皮繩捆住,以避免跌下。
-15°到25°之垂頭仰臥位並右傾和5°到10°;
-用沙袋墊在身體左半邊以調節側面臥姿:這有助於將器官降至右側腹腔。
-Lloyd-Davis姿勢,允許腹腔和會陰的接近:會陰要置於手術台的末端,方便在做大腸直腸吻合時圓型釘鎗的導入或大腸肛門吻合術;
-大腿與雙腳伸展開、髖部與膝蓋微曲,這樣助手比較有適當的位置而器械也可更容易被掌控;
-右臂靠緊身體以使助理可以站在病患的右邊肩膀位置;
-左臂以直角或者最好靠緊身體;
-胃管和尿管可用來幫助手術期間引流膀胱和胃部並控制利尿;
-加熱裝置以免失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