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多由於
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發病部位最多見於腸系膜上動脈起始部3~8cm,引起腸系膜上動脈狹窄。慢
性病變導致腸系膜上動脈血管狹窄過程中,可與供應腸道血供的其他2支動脈(腹腔乾動脈、腸系膜下動脈)形成廣泛動脈交通和側支循環代償,如非2~3支動脈病變,較少引起臨床症狀。
臨床表現
病人年齡多在40~59歲,女性多見。
1.餐後疼痛
餐後上腹部或中腹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通常於餐後30~45分鐘內出現腹部絞痛或鈍痛持續數小時,患者由於疼痛而減少進食。疼痛持續的時間與進食量有明顯相關性。
大便脂肪含量增加。
3.體重減輕
反覆發作腸絞痛使患者出現恐食症。
4.大部分患者上腹部可聽到收縮期雜音。
檢查
1.彩色都卜勒超聲檢查
了解腸系膜上動脈通暢情況。
2.CTA
了解腸系膜上動脈情況,同時了解腹腔乾、腸系膜下動脈及側支循環建立情況。
3.動脈造影
是診斷的金標準,但屬於有創檢查,一般不作為首選檢查。
診斷
特殊的腹痛性質是診斷腸系膜上動脈狹窄慢性缺血的重點,腹痛與進食高度相關。病程較長者往往有體重下降,消瘦。體徵及輔助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治療
1.症狀較輕者可採取保守治療
抗血小板藥物、擴血管藥物、少食多餐。症狀較重,經保守治療無效者,需要積極外科手術重建胃腸道血供。
2.手術治療
腹主動脈-腸系膜上動脈搭橋或髂動脈-腸系膜上動脈搭橋術;腸系膜上動脈內膜剝脫術,重建血供。
腔內技術重建腸系膜上動脈血供,腸系膜上動脈支架植入:對於存在局限
動脈硬化造成的狹窄病變,可行腸系膜上動脈支架置入、擴張管腔,改善腸道血供。
預後
手術後大多數患者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體重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但需治療基礎疾病。如
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