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腹股溝韌帶上方,臍外側襞外側的腹膜陷凹叫腹股溝外側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腹股溝外側窩
- 外文名:lateral inguinal fossa
一、腹股溝:,二、腹股溝韌帶:,
一、腹股溝:
(一)簡介:
位於大腿與腹交界處之凹溝,髂部呈三角形,上界自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緣,內界為腹直肌外側緣,下界為腹股溝韌帶,藉以與股部相隔,為識別腹股溝疝和股疝的標記。該區各層結構薄弱,承受腹內壓力大,精索、子宮圓韌帶均從此通過,因此,為疝的好發部位。
(二)腹股溝疝:
1.簡介:
腹股溝疝是指發生在腹股溝區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溝區域腹壁存在缺損,有突向體表的疝囊結構,腹腔內的器官或組織可通過先天的或後天形成的腹壁缺損進入疝囊。典型的腹股溝疝具有疝環、疝囊、疝內容物和疝被蓋等結構。依據解剖學上的“肌恥骨孔”概念,腹股溝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較為罕見的股血管前、外側疝等。
2.病因:
(1)鞘狀突未閉。是腹股溝疝發生的先天性因素。
(2)腹腔內壓力。腹內壓和瞬間的腹內壓變化是產生腹外疝的動力。
(3)腹壁局部薄弱。各種引起腹股溝區域腹壁的組織膠原代謝或成份改變所致的腹壁薄弱與腹股溝疝的發病有關。
(4)其他。遺傳因素、長期吸菸、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與腹股溝疝的發生有關。
3.病理生理:
當腹腔內器官或組織進入疝囊後,由於疝環的存在,可壓迫疝內容物,形成嵌頓疝。若為腸管時,可造成腸管的機械性梗阻而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和病理生理變化。隨著受壓時間延長,腸管出現水腫、滲出和被嵌頓腸管發生血運障礙,若未及時治療,可導致疝內容物壞死,穿孔,產生嚴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4.鑑別診斷:
(1)診斷:
典型的腹股溝疝可依據病史、症狀和體格檢查確立診斷。診斷不明確或有困難時可輔助B超、MRI或CT等影像學檢查,幫助建立診斷。影像學中的疝囊重建技術常可對腹股溝疝做出明確診斷。
(2)鑑別診斷:
推薦在作出腹股溝疝診斷時,還應常規進行鑑別診斷,全面考慮,防止發生對非疝病人進行疝的手術。
對腹股溝區存在包塊時需要鑑別的疾病包括腫大的淋巴結、動(靜)脈瘤、軟組織腫瘤、膿腫、異位睪丸、圓韌帶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對局部有疼痛不適症狀時需要鑑別的疾病包括內收肌肌腱炎、恥骨骨膜炎、髖關節炎、髂恥滑囊炎、輻射性腰痛、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5.治療原則:
(1)無症狀的腹股溝疝,依據循證醫學的證據,可隨診觀察,也可擇期手術治療。若為股疝(因發生嵌頓和絞窄機率較高或近期發現疝囊增大明顯者,推薦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對因年老體弱等原因不能耐受手術者,也可選擇疝托進行保守治療。
(2)有症狀的腹股溝疝,應擇期手術。
(3)嵌頓性及絞窄性疝應行急診手術。
(4)對於復發疝行手術治療時,應避開前次手術創傷所造成的解剖困難,這是需要考慮的選擇(如前次手術為常規開放手術,復發後再次手術採用後入或腹腔鏡手術修補)。
二、腹股溝韌帶:
即腹外斜肌腱膜在髂前上棘至恥骨結節間向後上方反折增厚的部分。外側腳向內上發出的纖維經精索之後,移行於腹直肌鞘前層,稱反轉韌帶;外側腳內端彎向後外的纖維形成腔隙韌帶(陷窩韌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