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中心論

根據人體慢性病的發病順序知道,消化系統是人體的第一系統,有且只有當消化系統出現病變時,才會引發其他系統的病變;病變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從單一病種到多樣病種,從一系統到多系統,逐步形成複雜的慢性疾病。消化系統的代表器官是和腸,人體八大系統慢性疾病的發病順序以此簡稱為“腸胃中心理論”,即慢性病是以腸胃為中心,逐步形成並擴散到各個系統的,當其他系統出現病變時,腸胃是首先進入疾病狀態或發生病變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腸胃中心論
  • 說明:以腸胃為中心,逐步形成的
  • 類別:理論
  • 例如:消化系統的疾病
理論概念,研究過程,調查研究,全球研究,國內報告,初步結論,提出理論,發生順序,承受期限,第一系統,流程套用,套用流程,營養藥物,治療途徑,注意事項,

理論概念

根據人體慢性病的發病順序知道,消化系統是人體的第一系統,有且只有當消化系統出現病變時,才會引發其他系統的病變;病變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從單一病種到多樣病種,從一系統到多系統,逐步形成複雜的慢性疾病。消化系統的代表器官是和腸,人體八大系統慢性疾病的發病順序以此簡稱為“腸胃中心理論”,即慢性病是以腸胃為中心,逐步形成並擴散到各個系統的,當其他系統出現病變時,腸胃是首先進入疾病狀態或發生病變的。

研究過程

調查研究

2004年黎黍勻一直在調研慢性病的發病情況。在調查過程中,這些大學生無法發現高血壓、糖尿病風濕等疾病的跡象,而患有的決大多數是腸胃炎類疾病,即消化系統的疾病。
2005年,在觀測成年人疾病情況的時候,發現30歲到50歲的人群,高血壓、血脂血粘高、風濕、血糖高甚至糖尿病患者多,這些疾病最明顯。
2006年,在觀察老年人疾病情況的時候,發現這些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風濕、骨質增生、肺病者很多。
腸胃中心論
經過長期的思考, 在觀察了中老人病曆本的時候,發現都有腸胃類疾病記錄。證實了他的猜想:腸胃疾病和高血壓是同時存在的。那么,也就是說,慢性病應該有個過程,從單一到複雜,從一種到多種疾病發生。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了一份資料,調查發現,南京市有的人群已經患有多達10種疾病而不自知。經過閱讀研究中國30多個城市以及世界各國的慢性病調查,他發現了線索:
一是目前所有的慢性病調查有的錯誤傾向,就是都以患者最嚴重的疾病為主,不嚴重仍然存在的疾病不作記錄,給人造成似乎是該人只患一種病誤區。
二是發現消化系統疾病幾乎都存在慢性病患者身上。
也就是說,慢性病有可能是有順序發生的。
慢性病的研究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由於學科分化的專業要求,醫學界比較集中在單一系統、單一器官的研究,整體的系統性研究成果卻相當缺乏。
慢性病具有整體性特徵,因此決定了其研究的系統性。講究“單一、獨立”研究的現代醫學,忽視了人體慢性病八大系統之間的影響性。一直以來,慢性病患者都享受著專一用藥、單一治療的“服務”,結果是發現了大量慢性病根本不可能治療斷根的事實,錯過了治療患者的最佳時機。如果醫學界能夠從整體、全局來思考慢性病的發生和治療,慢性病治療會出現一個全新的局面,給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慢性病發病具有長期性、潛伏性、頑固性、整體性,這些特性決定了慢性病的發生肯定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也不可能一下子多種疾病同時出現的。慢性病的發生應該有一個普遍的發生順序才對。剩餘的問題就是要研究:人體的慢性病集中發生在八大系統中,八大系統中各大系統發病的順序是怎樣的,是高血壓先發生還是腸胃炎首先發生,得了骨質增生的人群,是不是還有腸胃之類的毛病。

全球研究

為了明確慢性病發病順序,首先收集了全球各國有代表性的國家慢性病死亡記錄。
如美國:
表 1999~2000年美國前十位死因及其所占比例
疾病名稱
順序
2000
1999
死亡數
%
死亡數
%
心臟病
1
710 760
29.6
725 192
30.3
惡性腫瘤
2
553 091
23.0
549 838
23.0
腦血管病
3
167 661
7.0
167 366
7.0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4
122 009
5.1
124 181
5.2
事故
5
97 900
4.1
97 860
4.1
糖尿病
6
69 301
2.9
68 399
2.9
流感與肺炎
7
65 313
2.7
63 730
2.7
老年痴呆
8
49 558
2.1
44 536
1.9
腎臟疾病
9
37 251
1.5
35 525
1.5
敗血症
10
31 224
1.3
30 680
1.3
所有死亡

2 403 351
100.0
2 391 399
100.0

國內報告

在分析中國十幾個省份的慢性病調查報告中,調查到的人群患有慢性病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免疫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方面。中國2001年中國前十位主要死因及DALYs比例資料。此外還有中國十幾個省份的慢性病調查報告。發現,慢性病死亡人群,最集中的是循環系統的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的癌症、呼吸系統的感染和癌症、內分泌系統的糖尿病。也就是說,從死亡角度來說,以上系統是最容易受到慢性病攻擊的,並且是所有慢性病中導致死亡最快的。但是,這是不是最早發生疾病的系統呢?其實,最早發生的疾病不一定是最早導致死亡的疾病,可是許多慢性病調查報告並不顯示這一點。
由於各地使用方式不一致,調查結果並不能真正體現患者的患病情況。如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社區居民進行慢性病調查時發現的。有不少居民對自己已經患上多種慢性病,還一無所知。患有10種慢性病的是一名78歲的男性老者,還有一名患有9種慢性病的58歲女性。這兩位居民都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膽結石等眾多慢性疾病。調查顯示,24.8%的男性和23.1%的女性自知自己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但也有不少人得了慢性病,自己卻一無所知。這種情形並不被很多調查報告反映。不少慢性病調查只是從個體最嚴重的單一慢性病進行統計,忽視了個體隱秘的其他慢性病統計,這樣的調查是不能真實反映慢性病發生規律的。
如廣西一著名國營企業員工慢性病調查報告,通過一般體檢法調查慢性病,包括測血壓、 X線、心電圖、 B超、血糖、肝功能、 AFP、甘油三酯、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液流變學、內科外科五官科等體檢項目。共調查 8545人,有慢性病者 6399例,總患病率為 74.88%,工人、科技人員、幹部的慢性病患病率分別為 75.85%、 72.86%和 66.94%。高血壓(11.21%)、慢性五官疾病(10.65%)和 HBsAg陽性( 9.13%)高於其他慢性疾病。這些調查並不能全面客觀地展示個體患慢性病的種數,以上的調查檢測方式只是反映了個體最嚴重的某種單一慢性病,如張三查處高血壓,但是無法知道他是否有腸易激綜合症。相對來說,南京市的調查更為客觀。
此外,也通過1633人的慢性病調查,人群包括兒童、青少年、中老年人,主要方式有治療檢查報告(如血壓、 X線、心電圖、 B超、血糖、肝功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醫生診斷、鞏膜測試、手診、面診、肚臍診等。結果列表如下:
表18-1 系統疾病與調查相關疾病數量表
系統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
免疫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
循環系統疾病
內分泌系統疾病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運動系統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
數量
1633
860
1001
804
734
470
361
93或731(污染區)
由上表數據發現,人體慢性病的發病順序呈現一定的規律性。其中以消化系統的疾病最多。

初步結論

統計國內外一些學者通過問卷調查某省份數據發現,慢性病發病最多的也是集中在消化系統。由於各地飲食、生活方式等有不同的差異,其他系統慢性病的數據一般存在較大的誤差。臨床和調查都證明,消化系統是所有系統中最早發病的。即消化系統是最早發生慢性病的系統。如果人體出現亞健康狀態或者發病,首先是腸胃出現亞健康狀態或發病,然後逐漸影響到全身。不過,到了第五個系統開始,慢性病的發病可能出現全身性發生。

提出理論

發生順序

根據人體的功能及原理,人體的八大系統發病順序可以簡單列表如下:
第一個出現疾病的系統:消化系統。消化系統包括口腔、咽喉、食管、胃、腸道、消化腺。原因:消化第一大關是胃,接著是腸道,如果胃和腸道受到損傷,就會影響食物營養的吸收,無法保證各個器官獲得足夠的營養成分,從而引發其他系統機能的衰退和病變。疾病列舉:胃脹、胃酸分泌混亂、胃潰瘍、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腸道炎、痔瘡等。
腸胃中心論
第二個出現疾病的系統: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包括淚、黏膜、淋巴、肝、脾等。原因:由於持續的營養缺乏,鋅鐵硒等無法正常吸收,免疫系統就受到傷害。疾病列舉:易感冒、肩部酸痛、腰痛、淋巴疼痛、淋巴結腫大、皮膚黑斑、體質虛弱等。
第三步出現的疾病的系統:呼吸系統。包括鼻、喉、氣管及支氣管、肺、胸膜和縱膈等。原因:免疫系統受到損傷,呼吸氣管受到堵塞,大量毒素不能通過呼吸道有效排出體外,蓄積於呼吸道薄弱地方,該系統開始出現肺功能衰弱、氣管發炎、肺部出現垃圾堆積等。疾病列舉:哮喘、肺炎、肺虛、肺結核、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等。
第四個出現的疾病的系統:神經系統。神經系統包括腦幹、間腦、小腦、大腦、脊髓、腦神經、植物神經、脊神經等。原因:免疫系統、呼吸系統無法從營養中得到保證,減弱了對神經系統的保護能力;神經系統開始受到損傷、衰退。疾病列舉:過度壓力感、煩躁、易怒、失眠、消極、神經衰弱、抑鬱症、神經性疼痛等。
第五個出現的疾病的系統:循環系統。循環系統包括心臟、動脈、靜脈、血液、淋巴系統等。原因:神經系統混亂,對營養需求反應遲鈍、血液循環系統對排毒反應能力減弱,循環系統開始受到損傷、破壞。疾病列舉:微循環障礙、低血壓、高血脂、貧血、中風、心律不齊、心臟病等。
第六個出現的疾病的系統:內分泌系統。內分泌系統包括腦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胰道腺、性腺、胸腺等。原因:循環系統出現混亂時,內分泌系統平衡能力就會降低,內分泌系統開始出現血糖混亂、胰島素功能衰退、性腺混亂。疾病列舉:痘疹、激素失調、甲亢、腎虛、子宮肌瘤、胰島素功能衰退、糖尿病等。
第七個出現的疾病的系統:泌尿生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包括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男女生殖系統。原因:泌尿系統受到損傷,泌尿系統平衡能力降低,該系統開始出現腎功能衰退、前列腺混亂。疾病列舉:腎虧、尿頻、尿路結石、膀胱炎、前列腺疾病等。
第八個出現的疾病的系統:骨骼系統。包括骨、關節、骨骼組成。原因:以上個系統及泌尿系統受到損傷,骨骼系統平衡能力降低,疾病真正侵襲入人體深層骨組織,該系統開始出現骨骼細胞增生速度加快、鈣流失過度、骨關節膠原蛋白受損,造成骨質疏鬆、增生等。疾病列舉:骨質疏鬆、骨質增生、腰椎增生、關節炎、骨膜炎等。
即人體八大系統慢性病發生的順序為:
消化系統——免疫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生殖系統——骨骼系統

承受期限

實際上,每個系統都有最長的承受期限,比如腸胃功能可以有12年,免疫系統最長承受期限是20年。如果在初期一兩年出現不良現象,人體一般不會有特別的症狀表現,即處在潛伏期,直到病重症狀才被發現,但是那時患者往往要付出較大的治療代價。
但是,如果人體的八大系統已經病變到第五個系統還沒有進行護理,八大系統將全面出現病變症狀,所以提前護理十分重要。
圖示如下:
系統6
系統1-系統2-系統3-系統4-系統5-系統7——八大系統全面病變
系統8

第一系統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八大系統是處於一個動態平衡過程,可以不斷地重複“健康—亞健康—疾病—痊癒—健康”的循環。隨著患者用藥、營養食品的治療過程,人體各個系統會自動出現調整現象。不可一成不變地對待。

流程套用

慢性病研究時,採用的一種護理方式。也是詳解腸胃中心論的應用程式。

套用流程

1. 諮詢患者最嚴重的疾病是什麼
——該疾病屬於第幾個系統的?
——是否屬於慢性病範疇?
——發病時間有多長?
——如果是長期,那么下一個系統將會受到影響而發病
——如果發病不久,下一個系統不一定會發生疾病
——通過各種診斷方法確認是否一致?
2. 然後回溯推導出其他系統的隱藏疾病
——如果是第三個系統,那么第二個系統、第一個系統是否出現病變?
——如果有,是慢性炎症還是陳舊性疾病?
——前面系統的疾病處於什麼狀態?
——什麼原因引發的?心理?生理?護理?遺傳?
——進行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原因探討及問詢
3. 通過各種檢測方式再次確認所有推測可能有的疾病
——醫生診斷報告
——醫院檢測報告
——中醫診斷結果
——虹膜檢測
——手紋診斷
——肚臍診斷
——指甲診斷
——元素分析診斷
——穴位按摩診斷
——經絡拍打診斷
——針灸診斷
——拔罐診斷
——氣色診斷
4. 確定疾病
——列出出現的所有疾病
——按照各個系統發病的順序逐一排列
——研究其相互之間的影響
——確定各個疾病需要的營養成分及藥物名稱
——討論各個疾病的護理不會出現藥物衝突
5. 確定以胃腸疾病為第一發生疾病
——慢性胃炎還是急性胃炎?
——慢性腸炎還是急性腸炎?
——從食道到肛門確定最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
——是否做過手術?
——是否使用過麻藥?
——是否胎期受到影響?
——時間長短
——使用過藥物
6. 確定全面的護理方案:根據五個方面進行
——飲食/營養/運動/心理/環境
7. 說明營養治療及藥物治療的細節
—— 方案設計
——藥物使用時間
——護理過程將出現的現象及信號
——自我調整的方法
8. 正式進入臨床護理階段
——適應期觀察
——治療期觀察
——康復期跟蹤
——是否隨時調整?
9. 觀測,隨時糾正,直到康復
——每日記錄護理情況
——是否出現異常?
——是否需要重新設計方案?
——是否與預測反映時間相符合?
——患者家屬意見
——患者經濟支持條件
——醫院建議意見
——患者本人意見
——護理營養師建議
以上即是營養師使用腸胃中心理論的護理程式。

營養藥物

涉及營養食品和藥物的關係建議如下:
(1) 是否單一使用藥物?
(2) 是否單一使用營養品?
(3) 是否先藥物再營養品?
(4) 是否先營養品再藥物?
(5) 是否營養、藥物同時用?
人體健康的護理出現情況:
有的人需要藥物治療而不能依賴營養
有的人需要營養補充而不需要藥物治療
有的人需要藥物和營養同時進行
有的人先需要營養補充才能進行藥物治療
有的人首先需要藥物治療才能進行營養補充

治療途徑

護理過程中,需要注意三種治療途徑的交換:
(1) 被動治療,即必須選擇的藥物治療,也指醫學上的治療方式;有副作用
(2) 主動治療,即通過滿足人體營養需求、增強體質的營養治療;無副作用
(3) 自主治療,即利用人體具有的本能、康復能力、心理調節達到效果的方式。
按照“腸胃中心論”原理推測,一個糖尿病患者,可以推測該患者已患有腸胃炎,接著是免疫功能下降,睡眠不佳,甚至已經得高血壓。推測結論已經在臨床得到證實。對於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患者,有些臨床治療忽略了患者消化系統的病變,著重點在於為患者降壓、降糖方面,因此增加了護理治療的成本,延緩了患者康復的速度。國內外專家提出糖尿病患者需要進行“五套馬車”的治療方案,即需要進行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跟蹤護理五方面的綜合治療。客觀地體現了慢性病治療的治療系統性。

注意事項

“腸胃中心論”是從慢性病發病的整體性、系統性方面提出的觀點,對現實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根據該理論,醫生或營養師可以綜合了解病患者的病情,能夠避免單一治療帶來的缺陷,讓病患者得到全面而科學的治療及護理。
該理論不適合於八大系統中非消化系統引起的疾病,如外源性損傷、病毒感染、事故性疾病等。至於慢性病發展到了第五系統之後將引發八大系統發生病變,而不是逐一發生的機理,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探討。
有了腸胃中心理論,對患者的護理工作就有了準則,能夠客觀全面地對待患者。由於人的個體差異、環境的不同、地域的變化等等因素,決定了健康的因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