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系膜脂膜炎

腸系膜脂膜炎

腸系膜脂膜炎是累及腸系膜脂肪組織的一種少見慢性非特異性炎症,其特點是腸系膜脂肪組織的壞死、慢性炎症及纖維化。最主要侵及小腸系膜,占90%以上,偶可累及結腸系膜、後腹膜、網膜等。本病好發於年齡50歲以上的人群。患者多為男性,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2~3倍。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腸系膜脂膜炎
  • 外文名:mesenteric panniculitis
  • 常見發病部位:腸道
  • 常見病因:疾病或外傷、腹部手術史
  • 常見症狀:發熱、噁心、嘔吐及腹瀉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腸系膜脂膜炎的確切病因不清楚,大部分病例是非特異性的。但有一些伴隨疾病或外傷、腹部手術史,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IDS)、淋巴瘤或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結核病、膽固醇酯蓄積病、熱或化學損傷、維生素缺乏症、血管炎、膽瘺或尿瘺、過敏反應等亦可引起。

臨床表現

少數患者可無腹部症狀與體徵,大部分患者的症狀可表現為腹痛,並伴有噁心、發熱、腹脹、體重減輕和胃腸道功能失調。腹部體徵包括腹部包塊腹膜刺激征、腹部膨隆、胸腔積液和腹水等。

檢查

1.實驗室檢查:大部分患者生化檢查,血液、尿液和大便常規檢查均為陰性結果。少部分表現為白細胞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加快、缺鐵性小細胞性貧血、低白蛋白血症C反應蛋白升高。
2.影像學檢查
(1)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CT可明確顯示病變的範圍,是診斷腸系膜脂膜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典型的CT表現為圍繞系膜大血管、邊界清楚、密度不均勻的單個或多個軟組織密度腫塊,其內可見脂肪密度和低密度囊變區,大血管和腫塊周圍可見“脂肪暈環”,腸袢向四周移位。其他表現為系膜根部圍繞系膜血管單個或多個以脂肪成分為主的腫塊,內有散在放射條索狀或結節樣軟組織密度區。還有表現為有包膜的密度不均勻腫塊,內有脂肪、水樣或軟組織密度影。有少部分由於淋巴管擴張而表現為多房囊性腫塊,中心可見鈣化。
(2)磁共振成像(MRI):顯示脂肪、軟組織成分和血管優於CT,是診斷腸系膜脂膜炎最有價值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3)B型超聲:可見邊界不清的以高回聲為主的包塊,其內若有低回聲區常提示脂肪組織壞死、液化;中心若有更高回聲區,常提示為鈣化。

診斷

依據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診斷,但術前診斷較困難,多需剖腹探查後經病理檢查確診。

治療

若患者出現發熱、噁心、嘔吐及腹瀉等,或病變向全身擴展,可抗感染和套用免疫抑制劑等治療。
2.手術治療
(1)有明顯腹痛、腹部包塊者。
(2)腹部包塊較大壓迫腸腔,致腸腔高度狹窄或者梗阻者。
(3)與結腸癌、淋巴瘤等鑑別有困難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