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球菌對利奈唑胺的新耐藥機制研究

《腸球菌對利奈唑胺的新耐藥機制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呂媛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腸球菌對利奈唑胺的新耐藥機制研究
  • 項目負責人:呂媛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利奈唑胺耐藥腸球菌的出現與流行對公共衛生和臨床的潛在危害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已報導的耐藥機制有三種:核糖體23SrRNA、L蛋白突變、cfr基因,然而近年來未檢出上述機制的利奈唑胺腸球菌逐漸被報導,尤其在中國這類菌株較多。. 我們前期研究已獲得不含已報導機制的利奈唑胺耐藥腸球菌並且通過質粒傳遞實驗成功獲得接合轉移子,提示有新的利奈唑胺耐藥基因並且該基因可以水平傳播。本項目通過對接合子的質粒全序列測定以及基因克隆技術研究介導利奈唑胺耐藥的新基因;通過PCR技術篩查該基因在我國腸球菌的流行現狀,套用PFGE技術和MLST研究陽性菌株的親緣性關係,採用S1-PFGE和Southern blot雜交定位、介導該基因轉移的遺傳元件結構圖繪製及解析來探明該新基因在我國腸球菌的流行和傳播機制,上述研究能更全面揭示利奈唑胺的耐藥機制,為耐藥基因的轉移擴散的風險評估和防控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利奈唑胺是治療萬古黴素耐藥腸球菌、甲氧西林耐藥葡萄球菌等難治性感染的有效藥物,利奈唑胺耐藥菌株的出現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研究利奈唑胺的耐藥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前期研究中發現的3株利奈唑胺耐藥腸球菌為研究對象,與其他課題組合作發現了介導利奈唑胺耐藥的新基因optrA。隨後以我國2004-2018年度臨床分離的3592株腸球菌為研究對象,研究了該基因的流行特徵,探索了其傳播機制。結果顯示:14年間,optrA基因的整體檢出率為2.3%;optrA的整體檢出率呈上升趨勢,由2004-2005年度的0.4%上升到2017-2018年度的2.7%,2013-2104年度的檢出率最高,為3.9%;該基因在糞腸球菌中的檢出率高於屎腸球菌。脈衝場凝膠電泳和多位點序列分型結果顯示攜帶optrA菌株的同源性較低,克隆型較分散。S1-PFGE&Southern blot結果表明optrA基因既可位於質粒也可位於染色體,並且質粒攜帶菌株數多於染色體攜帶的菌株數。質粒接合傳遞實驗顯示optrA基因可以水平傳遞。對部分菌株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結果顯示糞腸球菌攜帶optrA的質粒與首次報導的optrA質粒pE349相似;6株糞腸球菌的質粒與已報導的optrA質粒p10-2-2相似,在optrA基因的側翼存在插入序列IS1216E,而位於染色體的optrA基因的環境則多與已報導的菌株E016或G20類似。屎腸球菌的optrA基因的環境與已報導的糞腸球菌E016或G20相似相似;1株泰國腸球菌和1株鶉雞腸球菌的optrA側翼序列結構與糞腸球菌E016相似,這提示optrA基因可能在不同菌種間傳播。另外我們還對2015年以來新報導的其他利奈唑胺耐藥基因cfr(B)、cfr(C)、poxtA基因以及經典的耐藥基因cfr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未發現cfr、cfr(C)陽性菌株;檢測到1株cfr(B)陽性的屎腸球菌;篩查到poxtA基因陽性的菌株。與optrA基因類似,poxtA編碼的胺基酸序列也屬於ABC轉運蛋白家族,2018年報導。與optrA基因比較,poxtA基因的檢出率低於optrA基因,整體檢出率為0.3%;並且與optrA基因不同,屎腸球菌中poxtA基因的檢出率高於糞腸球菌,分別為0.5%、0.1%。本研究對於全面了解利奈唑胺耐藥基因的流行特徵和傳播情況具有一定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