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功能紊亂

腸功能紊亂

腸道功能紊亂又稱胃神經官能征,是一組胃腸綜合徵,患者多表現為胃腸的運動與分泌機能失調,但無器質性病理改變,不包括其他系統疾病引起的胃腸道功能紊亂。主要為高級神經活動發生障礙引起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異常所導致。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腸功能紊亂
  • 中醫學名:腹痛
  • 英文名稱:Intestinal function disorder
  • 所屬科室:內科 - 消化內科
  • 發病部位:腸道
  • 主要症狀:肚痛
  • 多發群體:壓力大
  • 傳染性:無傳染性
一、病因及常見疾病:,二、鑑別診斷:,三、檢查:,四、治療原則:,

一、病因及常見疾病:

慢性非器質性腸功能紊亂疾病的發生多與精神、飲食、環境刺激及腸道動力學等因素密切相關。有研究表明,多種致病因素所致腸道蠕動能力減弱、糞便滯留腸道內後,患者免疫力低下、合併膽道或泌尿系感染,進而可引發腸功能紊亂。
可分為五個亞型:
(一)腸易激綜合徵(IBS):
本病是一組包括持續或間歇發作的,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為臨床表現的腸功能紊亂性疾病。在不同人群中其流行程度不同。IBS多呈慢性復發過程並常伴發其他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
(二)功能性腹脹氣:
本病包括一組功能性腸紊亂症狀,主要是感覺腹脹或脹氣,且不符合其他功能性胃腸紊亂的診斷標準。臨床上女性多見。
(三)功能性便秘:
本病是一組以持續性或間斷性排便困難為臨床表現的功能性腸病。女性中較為常見,並隨年齡增長而有增多趨勢。
(四)功能性腹瀉:
本病是一種表現為不伴腹痛,持續性或復發性解軟便、水樣便的病症。
(五)非特異性功能性腸紊亂:
是功能性腸道症狀不符合上述分類功能性腸道的病症。

二、鑑別診斷:

患者參照2006年羅馬工作委員會公布的《羅馬Ⅲ診斷標準》中腸易激綜合徵(腹瀉型)診斷標準進行診斷,症見:腹痛、腹脹,飲食減少,胸脘痞悶,大便時溏時瀉,神疲乏力等。

三、檢查:

(一)X線檢查:
有一些優於胃鏡的功能,如對胃的毗鄰關係、胃的形態、胃的僵硬度和蠕動度的觀察,尤其對“皮革樣胃”(即瀰漫性浸潤型胃癌)的診斷。
(二)胃鏡檢查:
能在直視下對胃的所有部位從多角度進行全面檢查,並能對病變部位直接攝影、錄像、組織活檢等。
(三)胃液分析:
胃液分析是通過胃管抽取胃液,對其量、成分和酸度等進行分析,了解胃分泌功能,有助於某些胃、十二指腸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隨著近年來胃鏡技術的普及和胃腸道激素研究的進展,胃液分析在臨床上的套用越來越少。

四、治療原則:

只有通過精神調適和改變行為等方式,才能從根本上調整胃腸道功能紊亂。傳統治療套用飲食療法、營養支持療法、鎮靜安眠、解痙止痛等綜合治療方法。可根據病情對症使用理腸調胃安神劑、谷維素、消化酶、維生素B1等治療。對具有明顯精神症狀的患者,給予抗焦慮或抗抑鬱藥,解除心理障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