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 Z3599基因的功能鑑定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 Z3599基因的功能鑑定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 Z3599基因的功能鑑定》是依託西南大學,由丁紅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 Z3599基因的功能鑑定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丁紅雷
  • 依託單位:西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病原體和宿主的相互作用是決定感染的關鍵。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 O157:H7通過III型分泌系統將其毒力效應分子轉運至宿主細胞內,與宿主細胞分子相互作用,介導肌動蛋白聚集,引起粘附與擦拭(A/E)損傷。但此過程中的信號轉導通路尚不清楚。了解A/E損傷相關的信號轉導分子,對闡明該菌的致病機理具有重要意義。新近在沙門氏菌中發現一種參與肌動蛋白聚集的信號分子SteC,通過生物信息學比較和免疫組化實驗表明 O157:H7 的Z3599蛋白與SteC蛋白具有相似的功能,可能在A/E損傷的信號轉導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擬採用O157:H7 黏附HeLa細胞模型、基因打靶技術敲除Z3599等方法,分析鑑定Z3599在EHEC O157:H7中引起A/E損傷中的作用。同時,通過胞內和胞外實驗,研究其與目前已知信號轉導分子的關係,明確其在O157:H7引起A/E損傷中的地位。

結題摘要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O157:H7是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病原菌,其感染具有暴發流行趨勢、強烈的致病性與致死性和抗生素治療加劇病情等特點,可以作為細菌武器與生物恐怖戰劑的原料,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但其致病機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闡明其致病機理對提高應對該菌引起的暴發流行、生物恐怖的預防和處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本研究首先基於大腸桿菌O157:H7 EDL933全基因組序列,預測了所有開放閱讀框的亞細胞定位,並篩選出可能在病原菌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發揮作用的外膜蛋白152個,分泌蛋白142個。這為後續大腸桿菌O157:H7致病過程、致病機理和免疫反應機制提供了良好的目標分子。第二,鑑定了Z3599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通過研究發現,Z3599蛋白為外膜蛋白。這與本課題最初認為的Z3599蛋白能夠分泌到宿主細胞內並發揮重要的生物學功能不一致。第三、原核表達、純化了Z1370蛋白,免疫小鼠製備了其抗體。同時發現Z1370蛋白在細菌中可經過自身催化,剪下為小於其原蛋白的蛋白形式,並可能以這種形式行使其生物學功能。第四、原核表達、純化了多個預測為外膜蛋白或分泌蛋白的大腸桿菌O157:H7蛋白。第五、基於已經全基因組測序的4株豬肺炎支原體,預測了豬肺炎支原體蛋白的亞細胞定位。其中外膜蛋白58個,分泌蛋白4個。第六、對幽門螺桿菌CagT及CagM蛋白的生物學性質及功能進行了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