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 Z3599基因的功能鑑定》是依託西南大學,由丁紅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 Z3599基因的功能鑑定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丁紅雷
- 依託單位:西南大學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 Z3599基因的功能鑑定》是依託西南大學,由丁紅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 Z3599基因的功能鑑定》是依託西南大學,由丁紅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病原體和宿主的相互作用是決定感染的關鍵。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 O157:H7通過III...
也有報導認為O157H7大腸桿菌可藉助一種新的基因而產生名叫“希加”的毒素對人體致病。毒素可破壞人的紅細胞導致溶血,也可吸附於腎臟,堵塞毛細血管從而可引起腎臟和腦功能障礙,導致病情惡化,但這一點也還有待於實驗的進一步證明。對溶血素的具體致病機制還不清楚。EHEC從口腔侵入人體,達腸腔後,藉助菌毛局限性黏附...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是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腹瀉和腸炎的一群大腸埃希氏菌。以O157:H7血清型為代表菌株。生物學特徵 1、EHECO157:H7屬於腸桿菌科埃希氏菌屬。革蘭氏染色陰性,無芽孢,有鞭毛,動力試驗呈陽性。其鞭毛抗原可丟失,動力試驗陰性。2、EHECO157:H7具有較強的耐酸性,pH2.5-3.0,37℃可耐受5小時;...
肉與肉製品中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檢驗方法 《肉與肉製品中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檢驗方法》是2019年1月1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備案信息 備案號:73991-2020 備案月報: 2020年第7號(總第243號)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腹瀉是一個病症名稱。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nterohemorrhage E.Coli,EHEC)是在1982年一次出血性結腸炎流行中分離出的,為小兒出血性腸炎的重要病原。病因 EHEC的主要O抗原為157、26、111。分離出的主要致病菌株為O157∶H7。目前不斷發現其他型菌株與出血性腸炎的關係。O157∶H,具有含60MD質粒的...
O-157-H7是一種長約千分之二毫米、寬約千分之一毫米的大腸桿菌。一般寄生在牛、羊等物的腸道內以及土壤和污水中,它會釋放的毒素,感染者出現脫水腹瀉或出血腹瀉,高燒,並引起併發症,如尿血、腦功能障礙等。“O-157-H7”常附在家畜的內臟表面。到1996年,已發現3種基因相異的“O-157-H7”大腸桿菌,這類...
腸致病性大腸桿菌是嬰兒腹瀉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傳染性,嚴重者可致死。細菌侵入腸道後,主要在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上段大量繁殖。此外,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會引起散發性或暴發性出血性結腸炎,可產生志賀氏毒素樣細胞毒素。舉例 病原體:大腸桿菌O157 : H7是大腸桿菌的其中一個類型,該種病菌常見於牛隻等溫血動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