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切除術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別名
分類,ICD編碼,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5.腮腺淺葉切除
在分離解剖面神經的同時,逐步將腮腺淺葉分別剪開、剝離,直至腮腺淺葉完全分離。若為腮腺腫瘤,則需將腮腺連同腫瘤一併切除。然後結紮並切斷腮腺導管。在分離腮腺與解剖面神經的過程中,遇到小血管出血時,可用蚊式止血鉗止血,但慎勿夾傷面神經。
6.腮腺深葉切除
首先將面神經主幹及其分支從腮腺實質中完全分離出來並加以保護,繼而從腮腺深葉的四周、緊貼包膜仔細地進行鈍性分離,直至將腮腺深葉整塊取出。術中需尋找面後靜脈及其分支,並需將其結紮、切斷之。因頸外動脈位於面後靜脈的深面,即從二腹肌後腹和莖突舌骨肌的深面上升,並從該二肌的上緣穿入或不穿入腮腺實質內,因此,用小鉤將此二肌往下牽拉,即可顯露頸外動脈。當頸外動脈穿入腮腺實質內時,需將其結紮、切斷;當頸外動脈不穿入腮腺實質(位於腮腺實質之外者占半數以上時),則無須將其結紮、切斷,只需將腮腺從其表面剝起。此外,尚需在腮腺深葉之上部,即下頜頸的後深面,找出頸外動脈的上端,或找出頜內動脈和顳淺動脈,結紮、剪斷之。面橫動脈也需結紮、切斷之。當深葉腫瘤突向咽側壁和軟齶時,應考慮在下頜角與下頜升支交界處切斷下頜骨(但勿穿通口腔黏膜),繼而將下頜升支向外側牽引以充分暴露手術區,術末再作骨間結紮固定。
7.傷口處理
常規沖洗、止血後,分層縫合傷口,放置引流條。最後加壓包紮,消除無效腔。

術中注意要點

腮腺切除術Ⅰ最關鍵的步驟為解剖面神經以及防止損傷面神經。一般面神經總乾位置恆定,解剖標誌清楚,局部結締組織疏鬆,故易於尋找。但總乾位置較深,該區域較狹窄,加上術中出血,而且總乾和分支可因腫瘤生長而發生移位,因此,顯露總乾仍可遇到困難,甚至將其誤傷,尤其是腮腺腫瘤術後復發病例和腫瘤在腮腺深葉病例,在作皮膚切口和翻瓣時,即有可能誤傷面神經;其次,解剖面神經時分離方法不當,如分離方向與總乾及分支方向不一致,分離時沒有貼緊神經乾和分支表面仔細剝離,越過面神經平面使面神經與深部組織分離、剪開腮腺時未遵守正規操作技術、解剖動作粗暴或術中隨意牽拉、鑷夾以及擠壓面神經等,均可損傷面神經;此外,術中盲目鉗夾止血以及當腫瘤與面神經粘連而粗暴分離時,更易損傷面神經。因此,術者除要熟悉局部解剖外,還需掌握正規的操作技術。
再則,對腮腺混合瘤病例,應防止術後腫瘤復發。至於腫瘤術後復發的原因,一般認為是腫瘤包膜不明顯,且瘤細胞常侵犯包膜,甚至浸潤至包膜外的組織中去;也有認為是腫瘤的多中心生長所致。因此,應將腫瘤與腮腺一併切除,但應保留面神經。

術後處理

腮腺切除術Ⅰ術後可酌情選用抗菌藥物,術後24~48h,抽除引流條,術後7d拆線,至於加壓包紮時間,一般應包紮10d,即拆線後仍要包紮3d,以防腮瘺形成。

併發症

,其次是術後腫瘤復發以及術後腮瘺形成。前二者的原因和預防措施如上所述,至於腮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切斷腮腺組織時,斷端(殘端)未予縫合結紮以及小後包紮不當等所致,採取相應措施即可防止腮瘺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