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的分布

腫瘤的分布,腫瘤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中的發病情況和出現規律,是腫瘤的群體特徵。因惡性腫瘤對人類危害較大,所以通常提到腫瘤分布常指惡性腫瘤。掌握腫瘤在人群中的分布規律對制訂腫瘤防治計畫,探討腫瘤的病因以及評價腫瘤防治研究工作的質量和效果都有重要意義。研究腫瘤分布規律的基本方法調查統計的方法。統計資料來自經常性的腫瘤發病和死亡登記報告,專門組織的腫瘤發病死亡調查資料,腫瘤患病普查以及病理材料和臨床病例的統計分析。

中國通過大規模的腫瘤死亡調查,已基本摸清常見惡性腫瘤在中國的分布特徵,並編繪出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惡性腫瘤地圖集》。一些國際醫學機構周期性地發表的全球性腫瘤發病及死亡資料為腫瘤工作者了解世界腫瘤人群分布規律提供了參考依據。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腫瘤的分布
  • 屬性:腫瘤的群體特徵
時間趨勢,主要原因,

時間趨勢

腫瘤發病的時間趨勢 掌握各種腫瘤在人群中的發病時間分布,除對腫瘤防治工作計畫的制訂和執行,病因假說的提出和驗證有重要意義外,在環境致癌物質的監視中也有很大作用。腫瘤是一種慢性病,其潛伏期相當長(3~30年),因此,腫瘤的發病時間動態呈長期變動趨勢,需要若干年甚至幾十年的長時間觀察才能確定其變動方向。20世紀以來,最為突出的惡性腫瘤發病時間趨勢為肺癌的增多和胃癌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減少(在中國及多數開發中國家胃癌非常高發);肝癌、食管癌死亡率的上升男女一致,而宮頸癌死亡率則有所下降,鼻咽癌等總的趨勢變動不大。惡性腫瘤的普遍增多,可能與人群平均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腫瘤診斷方法的改進,醫學知識的普及,其他死因的降低以及環境致癌物質的增加有關。腫瘤發病的地區分布 現有的統計資料表明,各種腫瘤在世界各個國家的分布很不一致。同一個國家內,由於地區不同,腫瘤的發病也有很大差別。腫瘤發病的這種地區差異可能是環境致癌物質分布不均的反映。腫瘤地區分布特點的研究除對腫瘤防治工作的計畫和組織有意義外,還可對病因探討提供有價值的線索。至今,世界上能用以進行地區比較的發病率數據依然不多,不但資料缺乏,而且各個地區的資料可比性也很差。

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在於:第一,各個地區人口的年齡構成不同,而某些腫瘤的發病率在不同年齡的人口中,差別可達500倍以上;第二,並非所有數據都同樣準確,診斷質量的可靠性,醫療服務的普及程度,以及病例登記統計的完整性等均對所比較的資料有很大影響。
①世界分布。每種腫瘤都有自己獨特的地理分布特點,有些遍及全世界,有些則在某些地區特別集中高發,而在別的地區卻很少見。如女性鼻咽癌高發區新加坡華人為7.1/10萬,而相對的低發區前東德地區為0.1/10萬,其比值為71。腫瘤的不同地區分布特點為腫瘤病因的研究提供了極好的線索。早在1944年就有人根據非洲班圖人與美國黑人之間原發性肝癌發病率存在明顯差別這個事實,提出該癌的病因與種族遺傳特點無關而主要由環境因素所致,此說法現已得到證實。
②國內分布。各種腫瘤在中國不同地區的分布也很不一致,一般以華東、華北和西北部地區最多見,華南、西南和東北比較少見。中國常見的惡性腫瘤的地區分布特點如下。所有部位的惡性腫瘤均以華東的上海、江蘇、福建、浙江、華北的河南、山西、河北和西北的寧夏,青海等地死亡率最高(因目前尚無可靠的發生率統計,故用死亡率代替);雲南、貴州、湖南等地最低。女性惡性腫瘤的分布與男性基本相似,西北的陝西和內蒙古明顯高發,可能是宮頸癌在這兩個省區死亡較多所致。鼻咽癌主要集中華南,包括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江西等,由南向北死亡水平逐步降低,呈現非常鮮明的地區分布特徵。食管癌分布相當集中,以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地區,四川北部地區,鄂豫皖交界的大別山區,河南和廣東東北部地區,蘇北地區及新疆哈薩克族聚居地區高發。高發地區與低發地區往往相距不遠,而死亡率差別卻很大。胃癌主要集中在東部及西北部各省,西起北疆,往東經甘肅,河西走廊,陝北、寧夏、內蒙古、遼寧,然後沿海岸線南下至膠東半島及江浙一帶。在發病率低的地區或縣同人,可能存在有高發病率的縣份,同樣,在發病率高的地區內也存在有低發病點,這表現了胃癌發病的不均衡性(或稱“灶狀分布”)。肝癌發病主要集中於東部沿海各省和東北的吉林,尤以廣西、廣東、福建和浙江、上海、江蘇、吉林等沿海地區最為突出。由沿海向內地逐漸降低,其中廣西以扶緩為中心,江蘇以啟東為中心,形成兩個死亡率極高的肝癌高發區。這些地區的共同特點是溫暖、潮濕、多雨。肺癌死亡率,一般城市高於農村。以京、津、滬三市,東北三省及浙江沿海等工業發達地區死亡率較高。東北三省不但男性肺癌死亡率高,而且女性肺癌死亡率之高在全國也相當突出。估計除與東北工業比較集中有關外,與冬季室內取暖時間較長,婦女吸菸比較普遍有關。西南地區肺癌一般少見,唯有雲南箇舊市的男性肺癌死亡率和宣威女性肺癌死亡率很高,居中國首位。宮頸癌一般農村高於城市,高發區連線成片,由內蒙古至山西、陝西經湖北,湖南到江西,其中尤以鄂西,陝西,晉東南和汀贛交界地區最高。腸癌主要集中在浙東、福建、江蘇和上海等長江下游地區,與血吸蟲病的分布呈正相關。此外,東北和華北局部也有高發區,但地理分布無明顯規律。女性乳腺癌分布與肝癌相似,以京、津、滬三市,吉林、遼寧和華東各省及湖北等地區較多見,城市死亡率高於農村,城市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但未發現有明顯高發區。白血病高死亡率地區集中於華東、華北和東北,以江蘇、福建和上海等地比較多見,地區差異較少,主要呈散在分布,城市高於農村。膀胱癌的地區分布與肺癌相似,城市高於農村。膀胱癌是中國常見惡性腫瘤中性別比例最高的一種。高死亡率地區集中於京、津、滬三市及華東、華北及東北地區。
③城鄉分布。中國部分城市和農村惡性腫瘤死亡情況的統計結果說明,城市腫瘤死亡率高於農村,城市越大,癌症死亡率愈高。惡性腫瘤的分類構成城鄉亦不同,城市中居第一位的是胃癌,居第二位者在大城市為肺癌,中小城市為食管癌;而在農村,第一位是食管癌,第二位是胃癌。各種惡性腫瘤的死亡率及其在惡性腫瘤死亡中所占比例也有差別。城市高於農村的有肺癌、肝癌、胃癌、膀胱癌、乳腺癌、腸癌、白血病、腦瘤及淋巴瘤等。城市低於農村者有食管癌及宮頸癌。
腫瘤發病的人群分布 腫瘤在不同人群中的發病和死亡水平不同。
①年齡分布。任何年齡的人都可患腫瘤,但多數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隨著年齡增高(圖1)。唯有兒童期是一個例外,在這個年齡期間,5歲以下的嬰幼兒腫瘤發病或死亡率比其後的10年高,白血病及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在這個年齡組的多發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比較不同年齡構成人群的腫瘤發病死亡情況時必須進行年齡標準化或年齡調整。因惡性腫瘤而死亡的總人數中,50~69歲年齡組所占的比重最大(57%左右),而因惡性腫瘤死亡的人數在本年齡組人口總死亡中所占的比例以30~50歲年齡組最大(約占1/3)。不同解剖部位惡性腫瘤的年齡別發病曲線形狀不同。研究這些曲線的特點,對了解腫瘤的病因和發病規律有很大意義。根據形狀可將曲線分為6類。第一類以食管癌、肺癌、胃癌等為代表,曲線隨年齡持續上升,這表明其發病以外因為主,人的一生均受病因的作用(圖2);第二類以子宮頸癌為代表,年齡大時發病下降,這表明年輕時受病因作用最強,以後變小,但原因也可能是易感人群消失,機體生理狀況發生變化(如婦女絕經期);第三類為雙峰型,女性乳腺癌是其代表,45歲以前發病率隨年齡迅速增長,45歲以後減慢,至老年又上升,這表明更年期前後受不同刺激因素作用,這與內分泌功能的改變可能有關;第四類以原發性肝癌為代表,年輕時發病率增長快,成年後發病穩定,這表明幼年時受強烈致癌物質的作用,成年後可能暴露減小或機體易感性降低;第五類以白血病為代表,兒童期有一高峰,後降低,以後再隨年齡緩慢增長,考慮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兒童期由於缺乏免疫力發病較高,以後隨機體免疫水平的增長隨之下降,也可能是兒童期與成年期受不同病因作用所致。第六類以絨毛膜癌為代表,婦女生殖年齡發病最高,可能與妊娠生殖有關。在研究腫瘤發病與年齡的關係時,由於各年齡別人群出生時期不同,它們發生腫瘤的風險度也可能不一樣。因此,在流行學研究中常常需要分析研究出生時期不同的佇列的發病情況。
②性別分布。一般惡性腫瘤男性比女性高發,但發病率隨年齡增長的特點有所不同。通常10歲以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較高,15~60歲之間則女性發病超過男性,這可能是此時期女性宮頸癌和乳腺癌的發病率顯著升高所致。50歲以後男性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又再超過女性。各個部位的腫瘤中,男性顯著高於女性者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癌,差別不大的有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和造血組織惡變腫瘤,女性較常見的有乳腺、生殖器官、膽囊和甲狀腺的腫瘤。對同一部位的腫瘤而言,在不同的地區或國家,男女性發病的比例也可以不同,甚至在相距不遠的高低發區之間,其發病的性比例就有差別。如中國的調查發現,食管癌死亡率的性比例隨發病水平的增高而減小,這可能是高發地區存在較強致癌因素作用所致。某些癌的發病兩性比例不同,原因可能是兩性受環境致癌因素的程度不同或生活習慣不同所造成。
③婚產狀況。婚育狀況與惡性腫瘤亦有關,如早婚多產婦女,宮頸癌多發,猶太婦女和未婚婦女低發,據認為是性衛生不同所致。婦女乳腺癌與宮頸癌相反,過晚結婚及生育少可使其發病危險性升高,可能與機體內分泌功能狀況有關。
④職業。200多年前就已注意到陰囊皮膚癌在掃煙囪的工人中高發。19世紀末已有生產甲、乙萘胺或聯苯胺等染料的工人中膀胱癌多見的報導。目前已證實與職業有關的腫瘤愈來愈多,如支氣管肺癌多見於放射性礦山(鈾礦、氟石礦、赤鐵礦等)坑下作業工人,接觸煤煙的煤氣製造工人,接觸石棉粉塵的石棉礦工人,造船廠工人和絕緣材料製造加工廠工人,接觸砷塵的礦工,冶煉工,葡萄園工人,生產芥子氣的工人,鉻、鎳礦工及生產冶煉鉻、鎳的工人等;皮膚癌多見於進行放射診斷治療的醫生,技術員,經常受紫外線照射的水手、農民以及接觸焦油和礦油的許多工種的工人;膀胱癌多見於接觸α,β-萘胺,聯苯胺,4-氨基二苯等化學試劑的化學工業工人,橡膠工人,船廠和煤氣製造工人;胸、腹膜間皮瘤多見於接觸石棉的工人;肝肉管肉瘤多見於氯乙烯、聚氯乙烯製造工人;骨髓腫瘤或白血病可見於苯作業工人;骨肉瘤見於受放射性鐳作用的夜光表塗料工人,鼻竇癌見於芥子氣製造工人、鎳礦冶煉工人、異丙油製造工人、硬木家具製造工人、橡皮製造工人等。⑤種族。腫瘤在不同民族中的發病有明顯差異,中國幾個少數民族常見腫瘤死亡情況的統計分析表明,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以哈薩克族最高,其次是回族、朝鮮族,而以苗族、彝族最低,僅相當於哈薩克族的左右。各個部位腫瘤的發病在不同民族中也有明顯差別,食管癌以哈薩克族最多見;宮頸癌以維吾爾族、蒙古族和苗族婦女高發,肺癌則以朝鮮族常見。這可能與地區有關。也可能與生活習慣有關。又如原發性肝癌在班圖人中多見,而其他非洲人並不高發。皮膚癌以白人居多,有色人種少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