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角質瘤

腦角質瘤

腦腫瘤中膠質細胞瘤發病率最高,約占40.49%,綜合發病年齡高峰在30-40歲,或10-20歲。大腦半球發生的膠質瘤約占全部膠質瘤的51.4%,以星形細胞瘤為最多,其次是膠質細胞瘤和少枝膠質細胞瘤,腦室系統也是膠質瘤較多的發生部位,占膠質瘤總數的23 .9%,主要為管膜瘤,髓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小腦膠質瘤占膠質瘤總數的13%,主要為星形細胞瘤。

基本介紹

  • 別稱:腦膠質瘤
  • 就診科室:神經外科
  • 多發群體:所有人群
  • 常見病因:多遺傳因素引起
  • 常見症狀:頭痛、嘔吐、視力障礙
  • 傳染性:否
簡介,性狀,適應症,禁忌,新綜合治療,預防,

簡介

腦角質瘤
蒂清(替莫唑胺膠囊)是目前唯一治療腦膠質瘤的口服膠囊製劑,針對性強、特異性高,可透過血腦屏障,是治療腦膠質瘤及轉移瘤的特效藥。兩年多的臨床觀察及研究工作顯示,清治療腦膠質瘤效果顯著,同時具有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的作用,是治療腦膠質瘤,特別是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或間變性星形細胞瘤的一線用藥。它的上市改變了尚沒有針對膠質瘤療效較好的化療藥、特別是口服藥的現狀。通過臨床研究表明,蒂清毒副作用低,可有效保護患者靶器官,更為重要的是,蒂清在體內不需經過肝臟代謝即可分解為藥物活性物質,作用強、安全性好。
本次醫藥界的盛會探討了腦膠質瘤的最新發展和治療方案,研討了蒂清在國內外套用的現狀,並深入匯報了蒂清的臨床試驗成果。為蒂清的使用療效及臨床套用的交流開闢一個具有專業深度的平台,為中國抗腫瘤藥物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論證依據,為廣大醫務工作者帶來新的治療武器,更為被病魔所困擾的廣大患者提供更新、更加有效的治療藥品和更加優秀的治療方案,解除廣大患者的痛苦。與會專家指出,蒂清的問世是中國癌症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更是廣大腦瘤患者福音,必將推動中國癌症治療領域研發的進程,使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性狀

本品為硬膠囊劑,內容物為白色粉末。

適應症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或間變性星形細胞瘤。
用法用量 本藥每一療程28天,最初劑量為按體表面積口服一次150mg/㎡,一日1次,在28天為一治療周期內連續服用5天。如果治療周期內,第22天與第29天(下一周期的第一天)測得的絕對中性粒細胞數(ANC)≥1.5×109/L,血小板數為≥100×109/L時,下一周期劑量為按體表面積口服一次200mg/㎡,一日1次,在28天的治療周期內連續服用5天。在治療期間,第22天(首次給藥後的21天)或其後48小時內檢測病人的全血數,之後每星期測定一次,直到測得的絕對中性粒細胞數(ANC)≥1.5×109/L,血小板數≥100×109/L時,再進行下一周期的治療。在任意治療周期內,如果測得的絕對中性粒細胞數(ANC)<1.0×109/L或者血小板數<50×109/L時,下一周期的劑量將減少50mg/㎡,但不得低於最低推薦劑量100mg/㎡。
不良反應: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噁心、嘔吐。可能會出現骨髓抑制,但可恢復,病人應定期地檢測血常規。其他的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疲憊、便秘和頭痛、眩暈、呼吸短促、脫髮、貧血、發熱、免疫力下降等。

禁忌

對本品及輔料過敏者禁用。由於蒂清與達卡巴嗪均代謝為MTIC,對達卡巴嗪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 有可能出現骨髓抑制,給藥前患者必須進行絕對中性粒細胞及血小板數檢查。在治療第22天(首次給藥後的21天)或其後48小時內檢測病人的全血數,之後每星期測定一次,直到測得的絕對中性粒細胞數(ANC)≥1.5×109/L,血小板數≥100×109/L時,再進行下一周期的治療。肝、腎機能損傷病人慎用本品。
蒂清影響睪丸的功能,男性病人應採取避孕措施。
女性病人在接受蒂清治療時應避免懷孕。

新綜合治療

重視第一次打擊
按傳統的綜合治療,多數患者接受外科手術後會出現兩種結局:一是術後重要的神經功能缺失,如偏癱、失語和視丘下部損害;二是手術的刺激會造成腫瘤惡性程度增高,實際上縮短了病人生存期。接診的神經外科醫師在沒有把握從根本上控制腫瘤增殖或治癒腫瘤的情況下,貿然手術切除實際是亂捅“馬蜂窩”,後果是造成復發後腫瘤浸潤範圍廣泛、瘤細胞惡性程度增高。因此腦膠質瘤的第一次治療方案應慎之又慎,不能貿然手術切除。我們根據丘腦或基底節區星形細胞瘤區域多數腫瘤生長緩慢、分化程度較高,可以長時間(5年之內)生存的特點,設計立體定向輔助下腫瘤131I組織間液放療,能取得良好治療效果。
強調患者的個體化治療
我們根據患者全身情況、年齡、腫瘤部位、性質和特點將膠質瘤分為7個治療類型:大腦半球、小腦半球、腦幹、囊性、腦深部、幕上低級別和小兒的膠質瘤。又分別採取7種新綜合治療方法:即術後瘤內間質化療、術後瘤內近距離放療、術後經腦動脈介入化療、非高顱壓狀態下單純經腦動脈介入化療、免疫導向放療、瘤組織間液放療、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支持下的大劑量化療等7項新技術。精心擬定39種組合治療方案進行個體化治療,改變了腦膠質瘤傳統治療的弊端。
局部治療原則已推廣
膠質瘤最主要的生物學特性是腦組織的終位性增殖。我們課題組吸取國外先進的治療理念與方法,針對膠質瘤終位性特點和不斷增殖的現實,設計的7種化療和放療方法操作簡便,重複給藥方便,生物相容性好,全身毒副作用輕微,臨床療效好。1991年以來經全國20多家軍隊和地方三甲醫院神經外科推廣套用,累計完成新綜合治療腦膠質瘤2296例,臨床治癒率(生存期超過3年)25.47%,影像學治癒率16%,患者生存期明顯延長。
提倡小體積腫瘤的帶瘤生存
不少患者是在健康查體中意外發現體積較小、部位深在、沒有臨床症狀的早期腦腫瘤。另外,對一些膠質瘤細胞分化較好、顱內占位效應不明顯的患者,理想的治療方案應優先選擇套用微創、立體定向輔助治療,或採取不開顱手術的經腦動脈介入化療等方法。
病理學圖像表明,膠質瘤的瘤中心和亞臨床區存在一道由淋巴細胞形成的“瘤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膠質瘤細胞的增殖速度和浸潤範圍。腫瘤的增殖能力在破壞“瘤柵”的完整性,而腦內防禦細胞群又在努力構築“瘤柵”的完整性。這一對矛盾隨時都在發生著,不合理的外科手術儘管短期內減少了腫瘤數量,改善了人體荷瘤症狀,但手術治療對腫瘤的增殖促進是公認的事實。一些重要部位和功能區的低級別膠質瘤、位置深在的小體積膠質瘤,完全可以在不破壞“瘤柵”完整性的情況下,允許患者帶瘤生存並保障良好的生命質量,這是提出的治療新概念。
開展精確制導放射治療
上世紀90年代,單克隆抗體曾作為免疫治療載體進行腫瘤治療。課題組與國外科研機構合作,於2002年率先開展了嵌合體型抗核抗體標載的131I對腦膠質瘤進行免疫導向放療,巧妙利用了抗核抗體與腫瘤細胞壞死組織高親和力的特點,將其標載的131I運載到瘤體中心壞死區域,與生長過快而崩解的瘤細胞結合,無選擇地殺傷壞死區域附近增殖活躍的膠質瘤細胞,達到抑制或治癒膠質瘤的療效。本項新技術可以十分恰當的形容為“精確制導的飛彈攜帶核彈頭,對鎖定區域進行核打擊。”自2002年5月至2005年1月,課題組共完成56例,其中影像學治癒3例,臨床治癒6例,生存期超過1年的52例,無效4例,探索出一種療效確實、毒副作用輕微的新技術。目前有12家醫院協作開展免疫導向放療2期臨床研究,已將本技術作為標準臨床研究方法。

預防

1)膠質瘤不會轉移
2)膠質瘤極易復發,原因是腫瘤和正常腦組織邊界不清,手術時難以完全切除
3)淋巴結腫大說明有炎症,應去醫院檢查
4)如果腫瘤復發,可以考慮再次手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