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

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

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是西安交通大學2018年秋冬首次在智慧樹網開設的的課程。授課教師為張明、王斐、張靜平、楊晶、麻少輝、佟佳音、徐小玲、郭晨光、劉繼欣、徐輝、王淵、牛晨、敦旺歡、高蕊、丁墩、牛璇、王卓楠。據2021年7月8日智慧樹網顯示,該課程已運行6學期,累計選課6187人,累計學校47所,累計互動1.08萬次。

該課程共四章,包括總論、影像學新技術、功能磁共振數據處理、影像學新技術的臨床科研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
  • 建設院校:西安交通大學
  • 類別:臨床醫學類、醫學技術類
  • 授課平台:智慧樹網
  • 授課教師:張明、王斐、張靜平、楊晶、麻少輝、佟佳音、徐小玲、郭晨光、劉繼欣、徐輝、王淵、牛晨、敦旺歡、高蕊、丁墩、牛璇、王卓楠
  • 首開時間:2018年秋冬(智慧樹網)
課程性質,課程背景,適應專業,課程簡介,課程大綱,開課信息,課程特色,教學目標,考核標準,教師簡介,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1、 腦科學研究是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影像學技術為腦科學的研究提供了工具,幫助臨床醫生從新的視角理解疾病。
2、 影像學套用於腦科學,需要從醫工結合的角度去思考臨床問題,將臨床問題轉化為可研究的科學問題。
3、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作為新興課程,可以拓展研究生的科研思維,為影像科醫生對新技術的理解與套用提供幫助。

適應專業

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課程適合臨床醫學類、醫學技術類學生學習。

課程簡介

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課程共有4個章節,其中第一章主要講述了腦科學及其發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內容;第二章主要講述了影像學新技術、探尋微觀世界的流動密碼等;第三章主要講述了功能磁共振數據處理、功能磁共振圖像處理簡介等;第四章主要講述影像學新技術的臨床科研套用、顱神經血管壓迫綜合徵(NVC)的磁共振成像新進展。

課程大綱

第一章總論
1.1腦科學及其發展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3團結才是力量
1.4科研從臨床中來,到臨床中去
第二章影像學新技術
2.1探尋微觀世界的流動密碼
2.1.1DWI基本概念及原理
2.1.2DWI臨床套用概述
2.2窺一斑而見全豹--能夠見微知著的IVIM
2.2.1IVIM基本概念及原理
2.2.2IVIM臨床套用概述
2.3DTI技術--神經纖維束走行你看到了嗎?
2.3.1DTI基本概念及原理
2.3.2纖維束示蹤技術及DTI的臨床套用
2.4高低起伏譜線揭示大腦代謝秘密-MRS
2.4.1MRS基本概念及原理
2.4.2MRS臨床套用概述
2.4.3MRS質量評估及科研套用
2.5斑斕識病灶-ASL的臨床套用
2.5.1ASL基本概念及原理
2.5.2ASL臨床套用概述
2.6探尋微觀世界的秘密-DCE-MRI的臨床套用
2.6.1DCE-MRI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2.6.2DCE-MRI臨床套用概述
2.7磁敏感成像
2.7.1SWI基本概念及原理
2.7.2SWI臨床套用概述
2.7.3SWI科研套用
第三章功能磁共振數據處理
3.1功能磁共振圖像處理簡介
3.1.1醫學圖像處理的意義
3.1.2功能磁共振圖像簡介
3.1.3功能磁共振圖像處理與分析
3.2任務態功能性磁共振技術
3.2.1任務態功能性磁共振技術
3.2.2組塊設計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3.2.3事件相關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第四章影像學新技術的臨床科研套用
4.1顱神經血管壓迫綜合徵(NVC)的磁共振成像新進展
4.1.1NVC的二維及三維磁共振顯示技術
4.1.2顱神經的磁共振定量測定技術
4.1.3多模態磁共振顯示NVC的腦結構、功能和代謝異常
4.2腦腫瘤影像學精準定位
4.2.1術前功能腦區的定位方法及臨床套用
4.2.2fMRI成像技術原理及臨床套用實例展示
4.3女性健康的“隱形殺手”—原發性痛經fMRI研究新發現
4.3.1原發性痛經並不“簡單”
4.3.2大腦在原發性痛經中發揮重要作用
4.3.3建立個體化中樞影像標記
4.4帕金森病神經元病變的核醫學影像表現
4.4.1什麼是帕金森病?
4.4.2放射性核素顯像在帕金森病的套用
4.4.3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症狀與核素顯像
4.5磁共振多模態成像在終末期腎病腦損傷中的套用
4.5.1腎性腦病的MRI表現
4.5.2fMRI在終末期腎病腦損傷的初步套用
4.6現代腦功能影像技術邂逅中醫針灸療法
4.6.1針灸療法的產生與發展以及臨床套用現狀
4.6.2探討針灸相關的科學研究
4.6.3展望針灸腦功能影像研究
4.7磁共振成像技術在輕度腦外傷中的套用
4.7.1腦外傷背景介紹
4.7.2腦外傷所面臨的挑戰和磁共振在其中的套用
4.7.3輕度腦外傷大腦結構和功能改變的相關關係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列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授課教師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8年秋冬
張明、王斐、張靜平、楊晶、麻少輝、佟佳音、徐小玲、郭晨光、劉繼欣、徐輝、王淵、牛晨、敦旺歡、高蕊、丁墩、牛璇、王卓楠
556人
第2次開課
2019年春夏
3554人
第3次開課
2019年秋冬
974人
第4次開課
2020年春夏
953人
第5次開課
2021年春夏
150人
第6次開課
2021年秋冬
待定
據智慧樹網顯示,該課程弟1~6次開課學時均為31學時

課程特色

課程設計原則
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從單一技術的理解與學習,工科數據處理的思路與方法,到實際的臨床套用,對影像學在腦科學中的套用進行系統的掌握,最後實現醫工結合,運用工科思路解決臨床問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習了解影像學新技術在腦科學方面的臨床套用及最新科研動態;
2、培養學生採用醫工結合的方法思考並解決臨床問題;
3、培養學生多學科融合發散思維及科研創新思維。

考核標準

平時成績30分
平時成績=學習進度分 (5.0分)+學習行為分 (25.0分)
章測試成績10分
單項類目名稱
卷面分
單項滿分
第一章 單元測試
5
2.5
第二章 單元測試
5
2.5
第三章 單元測試
5
2.5
第四章 單元測試
5
2.5
見面課成績20分
見面課成績得分 = 見面課實際得分 / 見面課總分 * 權值
單項類目名稱
單項滿分
腦科學總論
4.0
影像學新技術
4.0
功能磁共振數據處理
4.0
影像學新技術的臨床科研套用
4.0
課程考核與總結
4.0
期末考試成績40分
期末考試得分 = 期末考試實際得分/期末考試總分* 權值
採用線上期末考試形式作為期末考試成績
試卷:教程考試

教師簡介

王斐,研究方向:中樞神經系統影像診斷。
張靜平,研究方向為中樞神經系統的影像診斷。
楊晶,研究方向:原發性痛經患者中樞結構功能、內分泌及子宮形態學互動模型研究。
麻少輝,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影像科主治醫師。
佟佳音,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住院醫師。
徐小玲,研究方向為中樞神經系統影像診斷。
郭晨光,主要研究方向為中樞神經系統影像診斷,全身多部位穿刺活檢及治療。
劉繼欣,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
徐輝,擅長於任務實驗的設計及實施,以及數據處理。
王淵,研究方向:神經病理性痛的多模態磁共振成像。
牛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學影像科臨床醫師。
敦旺歡,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科博士。
高蕊,醫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核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丁墩,西安交通大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博士。
牛璇,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醫學影像與核醫學專業博士。
王卓楠,主要研究內容是基於大腦白質纖維束改變及基於體素-鏡像同倫連線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