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橋前外側靜脈(anterolateral pontine vein)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出自《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腦橋前外側靜脈
- 外文名:anterolateral pontine vein
- 所屬學科:人體解剖學
- 公布時間:2014年
腦橋前外側靜脈(anterolateral pontine vein)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出自《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腦橋前外側靜脈(anterolateral pontine vein)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出自《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定義位於基底溝的一側,與腦橋前正中靜脈平行上升,與延髓前外側...
腦橋外側靜脈(lateral pontine vein)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 跨越腦橋臂,與小腦前靜脈及第四腦室外側隱窩靜脈在小腦中腳處匯合成岩靜脈,注入岩上竇。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
腦橋上橫靜脈 腦橋上橫靜脈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橫連於腦橋縱行靜脈與小腦前靜脈之間的成對的靜脈。位置較高。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延髓前正中靜脈 延髓前正中靜脈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沿延髓前正中裂走行的靜脈。向下與脊髓前正中靜脈相延續,向上連於腦橋前正中靜脈。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④其它少見的責任血管還有小腦後下動脈、變異血管(如永存性三叉動脈)、腦橋橫靜脈、外側靜脈及基底靜脈叢等。責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動脈也可以是靜脈。微血管減壓術的方法是:全麻下,於患側耳後、髮際內縱行4cm...
橋小腦三角 橋小腦三角是指腦橋、延髓、小腦的交界處,位於後顱窩的前外側,是由前內側的橋腦外緣、外後方的岩骨內緣及後下方的小腦半球外側構成的一個錐形窄小的空間。前庭蝸神經、面神經及岩靜脈、小腦前上動脈等位於此處。
展神經在腦幹的延髓和腦橋之間發出,進入延髓腦橋池,在延髓腦橋池沿基底動脈走行。穿過腦膜,是所有腦神經中在蛛網膜下隙內行程最長者。前行至顳骨岩部頂端突然轉彎,進入充滿靜脈血的海綿竇,並與頸內動脈伴行,然後經眶上裂入眶,從...
在手術顯微鏡下,以腦壓板牽開小腦半球,達內耳孔區,剪開增厚的蛛網膜,進一步牽開絨球小結葉,顯露腦橋背外側區和橋池段面神經和聽神經根。觀察面神經根與鄰近血管的關係。據統計,壓迫近腦幹面神經根的血管最多的是來自小腦下後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