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腦、情緒與抑鬱》為情緒、獎賞價值、經濟價值和決策及其大腦機制提出了統一的方法。 本書涵蓋了有關情緒加工的進化和適應性價值,有關情緒和決策的神經網路以及有意識的情緒體驗等問題。
這本書對於神經科學、神經病學、心理學、精神病學、生物學、動物行為學、經濟學和哲學領域的本科學歷以上的人,以及所有對情緒、決策和抑鬱感興趣的人都很有價值。對於非專業普通讀者,本書提供了專門的章節。
本書涵蓋的主題包括:
☆情緒的本質和情緒理論。
☆情緒的功能,包括達爾文主義的情緒適應性價值理論,這有助於闡明大腦設計和行為的許多方面。
☆情緒的大腦機制。
☆情緒狀態和動機行為:飢餓和性行為。
☆情緒和成癮的藥理學,以及大腦的作用機制。
☆決策。
☆抑鬱。
☆情緒體驗和意識。
艾德蒙·T·羅爾斯(Edmund T. Rolls)教授在英國牛津計算神經科學中心、英國華威大學和中國上海復旦大學類腦智慧型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 他還擔任英國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教授和英國牛津科珀斯·克里斯蒂學院研究員和導師多年,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他的研究將神經生理學和計算神經科學方法與人類功能神經影像學和神經心理學研究聯繫起來,為理解人類大腦功能及其疾病提供基礎。
拉爾夫·阿道夫(Ralph Adolphs)在《腦》中盛讚了羅爾斯教授之前的一本書《情緒的解析》(2005 ):“行為神經科學的所有學生都應該閱讀這本書,它的廣度足以讓神經病學、心理學或哲學專家對其中的許多章節感興趣。”
圖書目錄
1 引言: 科學問題
1.1 引言
1.2 獎賞物、懲罰物及其相關的學習: 工具性學習和刺激—強化物聯結學習
1.3 情緒和動機的研究取向: 成因、功能、適應性價值與腦機制
1.3.1 情緒的成因
1.3.2 理解靈長類動物(包括人類)大腦的重要性
1.3.3 從人類功能性神經影像學、神經編碼到對大腦的計算理解
1.4 情緒、動機和抑鬱: 本書的框架
2 情緒的本質
2.1 引言
2.2 情緒理論概述
2.3 情緒類型
2.4 其他情緒理論
2.4.1 詹姆斯-蘭格(JamesLange)理論以及包含達馬西奧(Damasios)理論的其他情緒機體理論
2.4.2 評價理論
2.4.3 情緒的維度和範疇理論
2.4.4 其他情緒研究取向
2.5 情緒、人格和情緒智力的個體差異
2.6 認知與情緒
2.7 情緒、動機、獎賞與心境
2.8 本書所述的情緒研究取向(羅爾斯情緒理論)的優勢
3 情緒的功能: 獎賞、懲罰與情緒在大腦設計中的作用
3.1 引言
3.2 大腦設計與情緒功能
3.2.1 趨性、獎賞物和懲罰物: 基因限定的行為目標和行為的靈活性
3.2.2 外顯系統、語言和強化
3.2.3 外部主體的專用設計與自然選擇的進化
3.3 行為選擇: 淨值的成本效益分析
3.4 情緒的進一步功能
3.4.1 自主反應和內分泌反應
3.4.2 行為的靈活性源於情緒與限定行動目標的獎賞物和懲罰物的相關
3.4.3 情緒狀態是激勵性的
3.4.4 交際
3.4.5 社會依戀
3.4.6 各種不同的初級強化物的功能差異
3.4.7 心境狀態會影響對情緒或記憶的認知評價
3.4.8 促進記憶儲存
3.4.9 情緒和心境狀態是持續的,有助於產生持續的動機
3.4.10 情緒可以觸發回憶並影響認知過程
3.5 情緒在達爾文主義的進化情景中的作用
3.6 動機在達爾文主義的進化情境中的作用
3.7 所有的行為目標都是基因限定的嗎?
4 情緒的腦機制
4.1 引言
4.2 情緒相關腦區概述
4.3 初級強化物的表征,即非習得性價值的表征
4.3.1 味覺
4.3.2 嗅覺
4.3.3 愉悅的和疼痛的觸覺
4.3.4 視覺刺激
4.4 刺激與初級強化物的聯結學習: 情緒相關學習
4.4.1 眶額皮層中對視覺刺激的情緒相關學習
4.4.2 從顳葉到眶額和杏仁核的視覺輸入,參與情緒相關學習
4.5 眶額皮層與情緒
4.5.1 歷史背景
4.5.2 眶額皮層中的連線
4.5.3 眶額皮層的神經生理學和功能性神經成像
4.5.4 人類的眶額皮層
4.5.5 眶額皮層中刺激—強化物聯結學習與反轉的神經生理學和計算基礎
4.6 杏仁核與情緒
4.6.1 杏仁核在情緒中的功能概述
4.6.2 參與情緒相關學習的杏仁核和聯結加工過程
4.6.3 杏仁核的連線
4.6.4 杏仁核損傷帶來的影響
4.6.5 靈長類動物杏仁核對強化刺激的神經活動
4.6.6 靈長類動物杏仁核神經元對正在強化的新異刺激的反應
4.6.7 杏仁核神經元對面孔的反應
4.6.8 來自人類的證據
4.7 扣帶回與情緒
4.7.1 對前扣帶回的概述
4.7.2 前扣帶回的解剖結構和連線
4.7.3 前扣帶回的功能性神經成像與神經元活動
4.7.4 前扣帶回受損的影響
4.7.5 中扣帶回、扣帶回運動區與動作—結果學習
4.8 腦島
4.9 情緒對認知加工和記憶的影響
4.10 小結: 與情緒相關的大腦系統
5 食物的獎賞價值、愉悅度、食慾、飢餓和過度進食
5.1 概述
5.2 飢餓和飽足感的控制信號
5.2.1 獎賞與飽足感信號
5.2.2 感覺特異性飽足感
5.2.3 條件化的食慾和飽足感
5.3 進食和獎賞的大腦控制機制
5.3.1 味覺獎賞價值的腦機制
5.3.2 表征風味的味覺加工與嗅覺加工過程的聚合
5.3.3 食物氣味產生獎賞價值的腦機制
5.3.4 眶額皮層味覺和嗅覺神經元對食物視覺刺激的反應: 期望價值神經元
5.3.5 杏仁核在進食中的功能
5.3.6 眶額皮層在進食中的功能
5.3.7 進食的信息輸出通路
5.4 肥胖症和食物的獎賞價值
5.4.1 遺傳因素
5.4.2 大腦對食物感覺特性和愉悅度的加工
5.4.3 食物的可口程度
5.4.4 感覺特異性飽足感
5.4.5 固定的用餐時間以及食物易得性
5.4.6 食物的特色和分量
5.4.7 食物的能量密度
5.4.8 進食速度
5.4.9 壓力
5.4.10 飲食衝動
5.4.11 能量輸出
5.4.12 認知因素與注意
5.4.13 中年婦女體重增加
5.4.14 符合肥胖危險因素的信息
6 情緒、獎賞與成癮的藥理學;基底神經節
6.1 情緒的藥理學概述
6.2 大腦中的多巴胺系統
6.2.1 多巴胺的藥理學作用
6.2.2 多巴胺的通路
6.2.3 多巴胺物質的自身給藥與成癮
6.2.4 與多巴胺釋放有關的行為
6.2.5 多巴胺神經元和獎賞預測誤差
6.3 基底神經節如同情緒和動機行為的輸出系統
6.3.1 基底神經節概述
6.3.2 基底神經節的系統級體系結構
6.3.3 紋狀體不同部位的神經元活動
6.4 阿片獎賞系統、鎮痛與食物獎賞
6.5 涉及情緒腦系統的焦慮的基礎藥理學
6.6 大麻類
7 性行為、獎賞與腦功能
7.1 引言
7.2 擇偶、吸引力與愛情
7.2.1 雌性的偏好
7.2.2 雄性的偏好
7.2.3 配偶關係與愛情
7.3 親子依戀、撫育與親子衝突
7.4 精子競爭及其對性行為的影響: 社會生物學取向
7.5 雌性的隱秘選擇及其對性行為的影響
7.6 隱蔽排卵與隱蔽發情及其對性行為的影響
7.7 性行為與非性行為的性選擇
7.7.1 性選擇與自然選擇
7.7.2 無性特徵可能為求愛而被性選擇
7.8 控制性行為的腦區及性行為獎賞的腦區
7.8.1 嗅覺獎賞與信息素
7.8.2 視前區與下丘腦
7.8.3 眶額皮層及相關腦區
7.9 總結
8 決策與吸引子網路
8.1 決策概述
8.2 吸引子網路中的決策
8.2.1 吸引子決策網路
8.2.2 決策模型的運行
8.2.3 使用該模型在大腦中定位與獎賞相關的決策吸引子網路
8.3 該決策取向的意義和套用價值
8.3.1 大腦中的多重決策系統
8.3.2 分散式決策
8.3.3 在做出選擇的跡象出現之前預測決策
8.3.4 匹配法則
8.3.5 打破對稱性
8.3.6 機率選擇的進化效用
8.3.7 不可預測的行為
8.3.8 記憶提取
8.3.9 創造性思維
8.3.10 感性和理性系統之間的決策
8.3.11 動態神經精神病學: 精神分裂症、強迫症與正常衰老中的記憶變化
9 抑鬱
9.1 引言
9.1.1 抑鬱的經濟成本與社會成本
9.1.2 抑鬱的誘因和成因: 無獎賞的系統
9.1.3 導致抑鬱的大腦系統
9.2 抑鬱的無獎賞吸引子理論
9.3 抑鬱的無獎賞吸引子理論的證據
9.4 抑鬱症患者眶額皮層及其他腦系統功能的研究進展
9.4.1 概述
9.4.2 眶額皮層
9.4.3 前扣帶回
9.4.4 後扣帶回
9.4.5 杏仁核
9.4.6 楔前葉
9.4.7 抑鬱的有效連線
9.4.8 抑鬱與睡眠質量差
9.5 抑鬱症可能存在的亞型
9.6 對於治療抑鬱症的啟示
9.6.1 基於大腦的治療
9.6.2 行為與認知療法
9.7 抑鬱症的藥物治療
9.7.1 5-羥色胺(5HT)
9.7.2 氯胺酮(又稱可他敏)
9.8 躁狂和雙相情感障礙
9.8.1 躁狂、對獎賞的反應增強、對無獎賞的反應減弱
9.8.2 吸引子網路、躁狂症、對獎賞的反應增強與對無獎賞的反應減弱
9.8.3 雙相情感障礙的其他方面
10 行為的理性與情緒路徑及意識
10.1 行為的多重路徑;理性與情緒
10.1.1 由情緒相關刺激引起行為的一些不同路徑
10.1.2 內隱執行某些複雜行為的示例
10.1.3 推理的、理性的行為路徑
10.1.4 自私的基因與自私的表型
10.1.5 在內隱與外顯系統間抉擇
10.2 意識的高階句法思維理論
10.2.1 羅爾斯的意識的高階句法思維(HOST)理論
10.2.2 系統中與意識相關的加工的適應性價值
10.3 與其他意識理論的比較
10.3.1 高階思維理論
10.3.2 振盪和時間綁定
10.3.3 信息到達意識的高神經閾限
10.3.4 詹姆斯-蘭格(JamesLange)理論和達馬西奧關於情緒的軀體標記假說
10.3.5 勒杜(LeDoux)的情緒和意識取向
10.3.6 意識的全局工作空間理論
10.3.7 監控與意識
11 結論及更廣泛的問題
11.1 結論
11.2 通過外顯理性思考選擇行動
11.3 情緒與道德
11.4 情緒與美學
11.5 結語
附錄 術語表
參考文獻
索引
作者簡介
艾德蒙·T·羅爾斯(Edmund T. Rolls)教授在英國牛津計算神經科學中心、英國華威大學和中國上海復旦大學類腦智慧型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 他還擔任英國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教授和英國牛津科珀斯·克里斯蒂學院研究員和導師多年,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他的研究將神經生理學和計算神經科學方法與人類功能神經影像學和神經心理學研究聯繫起來,為理解人類大腦功能及其疾病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