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相和抑鬱相腦網路的自身對照研究

躁狂相和抑鬱相腦網路的自身對照研究

《躁狂相和抑鬱相腦網路的自身對照研究》是依託中南大學,由薛志敏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躁狂相和抑鬱相腦網路的自身對照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薛志敏
  • 依託單位:中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情緒障礙是本世紀影響人類健康的最主要問題之一,但至今對情緒障礙的神經環路仍然不是很清楚。雙相情感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情緒高漲,情緒低落交替發作,伴有情緒正常的穩定期為特徵。本項目除採用三維腦結構、彌散張量成像進行腦結構網路分析外;還進行正性、負性圖片刺激下和靜息狀態下的腦功能網路的對比分析。繪製這三種不同情緒狀態下的腦結構與功能網路圖譜,並進行自身前後比較以及與情緒症狀臨床特徵的相關研究。這種不同情緒狀態下的腦結構與功能網路的比較,不僅有助於加深我們對情緒障礙神經環路的理解,還有助於考察情緒相關認知偏差的腦功能基礎,增進對情緒低落或高漲的腦功能機制的理解。

結題摘要

雙相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情緒高漲,情緒低落交替發作,伴有情緒正常的穩定期為特徵。目前情緒是本世紀影響人類健康的最主要的問題之一,但至今與情緒有關的神經環路仍不是很清楚。近年來神經影像技術在情緒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fMRI技術,可探測雙相障礙患者不同患病時相的腦功能網路機制,尤其是和抑鬱或躁狂密切相關的腦功能如情緒和認知相關的網路的異常,如默認網路。本項目選擇雙相障礙躁狂相、抑鬱相和抑鬱症患者,以及健康志願者,探討情感障礙疾病的發病機制。採用動態因果模型(dynamic causal modeling,DCM)對雙相障礙患者任務狀態功能磁共振影像數據進行分析, 探討了雙相障礙與認知缺陷的神經機制,發現雙相障礙患者在執行工作記憶任務時,DCM模型中後扣帶回(posterior cingulate cortices, PCC)至內側前額葉(medial pre-frontal cortices, mPFC)的有效連線增強。利用任務狀態下的腦功能活動分析方法,比較雙相障礙患者與健康對照的工作記憶任務下的功能磁共振數據發現,與正常對照相比,雙相障礙患者在執行工作記憶任務時表現默認網路關鍵節點雙側楔前葉、左側後扣帶較弱的負激活。利用基於種子點的功能連線,探索與抑鬱情緒有關的“憎恨”環路(雙側殼核、島葉及左側額上回)對抑鬱症病因的影響,並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抑鬱症患者靜息態下的憎恨環路(hate circuit)消失,因此為進一步理解抑鬱的病理機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近期探討雙相障礙患者不同患病時相對該環路的影響,發現躁狂相患者的憎恨環路功能連線增強,抑鬱相患者該環路功能連線強度下降,且緩解期患者功能連線強度與健康對照沒有顯著性差異;採用靜息態全腦功能連線分析,通過抑鬱相與緩解相雙相障礙患者比較,發現與緩解相雙相障礙患者和正常對照相比,抑鬱相雙相障礙患者存在與語言相關腦區(左側顳中回,左側額下回)間的功能連線下降,而兩組患者之間並無顯著差異。這有可能為理解雙相障礙不同患病時相的神經病理機制提供新的科學證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