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移植術後早期常規處理

腎移植術後早期常規處理是指腎移植術後1周應對手術創傷及預防感染的措施。包括術後一般處理、生命體徵的觀察、導管處理及藥物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腎移植術後早期常規處理
  • 一般處理:安置於層流監護病房,嚴密監護
  • 導管處理:傷口引流導管、尿導管等
一般處理,生命體徵的觀察,導管處理,藥物套用,

一般處理

尿毒症患者腎移植術後常規安置於層流監護病房,嚴密監護。

生命體徵的觀察

1.生命體徵監測
腎移植術後早期由於麻醉恢復、腎移植新建血液循環、酸鹼平衡失調、水電解質紊亂、多尿或少尿等因素,患者生命體徵不穩定,需嚴密監測其變化並詳細記錄,以做到及早發現問題並及時處理。
(1)術後6小時內,麻醉尚未完全平穩,術中及術後可能有出血、腎動脈痙攣尿量偏少等因素,患者生命體徵不穩定,需每1小時監測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及氧飽和度。
(2)術後6~24小時,生命體徵漸趨平穩,可每4小時監測生命體徵1次。
(3)術後第3天可改每天2次監測生命體徵。
2.液體管理
患者腎移植術後尿量變化較大,多者10000ml/24h以上,少者無尿,需準確記錄24小時總出入量。
(1)入量準確記錄:腎移植術後早期尿量一般較多,需加強循環補液,根據尿量情況、量出為入的原則進行補液。
(2)出量準確記錄:準確記錄傷口引流液、尿量及根據病房環境估計不顯性失水,特別是尿量,術後第一天應每小時記錄尿量,並計算24小時總尿量。同時觀察尿液的顏色、透明程度、有無沉澱物。根據尿量變化及時調整補液量。
3.體重
腎移植術後免疫抑制劑的初始用量根據體重計算,體重隨尿量多少及補液量的多少變化
很大,可反應患者體內容量情況,患者術後第3天停止循環補液,在拔除導尿管後應每天晨起相同情況下監測體重1次。根據體重變化調整補液量。
4.腎移植區觀察
術後1周內應每天觀察移植腎區傷口滲血、滲液、局部情況,觸診移植腎體積、質地,聽診局部血管雜音。若移植腎區隆起明顯、脹痛、質地變硬常是出血或排斥反應的表現,若移植腎區劇烈疼痛,排尿時加重常是尿漏的表現。
5.飲食
腎移植術後早期需加強營養攝入,促進身體一般情況恢復,促進傷口癒合。肛門排氣前給予靜脈營養,術後第2天開始開放腸內營養,按流質飲食、半流質飲食、普食逐漸過渡。早期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但應避免高脂肪飲食。

導管處理

1.傷口引流管
腎移植術後常規移植腎區放置引流管1根,術後接負壓引流袋引流,以便觀察引流液量和性質。引流液每天少於20mL者可拔出引流管。術後3~5天,引流量仍較多者應注意傷口是否有出血、尿漏、淋巴漏或感染等情況,明確病因後給予相應處理。
2.導尿管
術後常規留置導尿管,引流尿液和觀察尿量情況。可根據尿量調節循環補液量,觀察尿液顏色了解有無出血等情況。
3.輸尿管支架
腎移植手術常規放置輸尿管支架,防止尿漏、吻合口狹窄和輸尿管梗阻,術後10~14天拔除。

藥物套用

選擇腎移植免疫抑制劑。其他可常規給予第三代頭孢菌素預防抗感染治療5~6天,根據痰、尿液、腎臟保存液培養結果調整藥物。
當血肌酐水平下降至150μmol/L以下開始使用更昔洛韋預防巨細胞病毒感染,血肌酐在正常範圍內開始口服複方磺胺甲噁唑預防肺孢子菌感染。
術後大劑量套用糖皮質激素對患者的胃腸道影響較大,可常規給予質子泵抑制劑、胃黏膜保護劑預防應激性潰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