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為唾

腎為唾

生理學名詞,系五臟化液之一。唾為腎之液。

簡介,來源,五液,唾為腎之液,

簡介

《素問·宣明五氣》:“……腎為唾,是謂五液。”腎經有一絡上挾舌本,通舌下廉泉、玉英二穴而泌唾,故唾為腎液。參見五臟化液條。

來源

《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五臟化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五液

,在《內經》中有兩種說法:一是《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五臟化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即“五液”是指汗、涕、淚、涎、唾而言;二是《靈樞·五癃津液別篇》說:“水谷入於口,輸於腸胃,其液別為五,天寒衣薄則為溺與氣,天熱衣厚則為汗,悲哀氣並則為泣,中熱胃緩則為唾。邪氣內逆,則氣為之閉塞而不行,不行則為水脹。”即“五液”,是指溺、汗、泣、唾、水而言。亦稱之為“津液五別”。由於腎主水,五液與腎臟關係密切,如李士材說:“腎水主五液,五氣所化之液,悉歸於脈。”

唾為腎之液

,張隱庵在《黃帝內經素問集注》說“腎絡上貫隔入肺,上循喉嚨挾舌本,舌下廉泉玉英,上液之道也,故腎為唾。”從引文所述,唾,似指舌下腺所分泌之唾液,為腎所主。生理情況下唾液有滑潤口腔,濕潤食物及清潔口腔等功能。但病變時也會發生異常。如肝腎陰虛,唾無所化則感口乾舌乾,入夜尤甚。另外《靈樞·五癃津液別篇》說:“中熱則胃中消谷,消谷則蟲上下作,腸胃充郭,故胃緩,胃緩則氣逆,故唾出。”說明胃中有熱,則蟲動盪於腸胃之間,氣上逆故導致唾液增多。從臨床觀察,有些則是胃排空有飢餓感時,出現的逆蠕動,而造成口腔分泌液增加,唾而不止,尤其青少年較多見。當然亦可因腎虛水泛而見多唾或唾液清冷。
《難經》
然:當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腎主液,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自入為唾。故知腎邪入心,為汗出不可止也。其病身熱,而小腹痛,足脛寒而逆,其脈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