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濕蘊證

脾虛濕蘊證,中醫病證名。是指飲食不節或稟賦不耐,脾胃運化失職,濕熱內生,蘊於肌膚所表現出來的皮損,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細滑一類病證。本病證見於蛇串瘡、嬰兒濕疹、黧黑斑、濕瘡。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常見證型,脾虛濕蘊證 蛇串瘡,脾虛濕蘊證 濕瘡,脾虛濕蘊證 嬰兒濕瘡,脾虛濕蘊證 黧黑斑,

病因

飲食不節或稟賦不耐。

病機

脾胃運化失職,濕熱內生,蘊於肌膚,故見皮損;脾胃運化失職,則納呆腹脹;濕困脾,則見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細滑為脾虛濕蘊之象。

辨證要點

皮損,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細滑。

常見證型

脾虛濕蘊證 蛇串瘡

臨床表現:皮損色淡,疼痛不顯,皰壁鬆弛;口不渴,食少腹脹,大便時溏;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滑。
治法:健脾利濕,解毒止痛。
方劑:除濕胃苓湯加減。

脾虛濕蘊證 濕瘡

臨床表現:發病較緩,皮損潮紅,有丘疹,瘙癢,抓後糜爛滲出,可見鱗屑;伴納少,腹脹便溏,易疲乏;舌淡胖,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健脾利濕止癢。
方劑:除濕胃苓湯或參苓白朮散加紫荊皮、地膚子、白鮮皮。

脾虛濕蘊證 嬰兒濕瘡

臨床表現:初起皮膚暗淡,繼而出現成片水泡,瘙癢,抓破後結薄痂;患兒多有消化不良,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苔白或白膩,脈緩。
治法:健脾利濕。
方劑:小兒化濕湯加土茯苓、魚腥草。

脾虛濕蘊證 黧黑斑

臨床表現:斑色灰褐,狀如塵土附著;伴有神疲乏力,納呆睏倦,月經色淡,白帶量多,舌淡胖邊有齒痕,脈濡或細。
治法:健脾益氣,祛濕消斑。
方劑:參苓白朮散加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