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分布區域:自然界,毒素多的環境
- 中文學名:脫毒細菌
- 外文名:Detoxification bacteria
- 毒素舉例:赭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等
- 細菌舉例:枯草芽孢桿菌屬,乳酸桿菌屬等
- 作用機理:吸附、降解
脫毒細菌主要指運用微生物細菌的某些特性對毒素進行脫毒的過程,脫毒細菌大多屬於益生菌,可脫除赭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常見毒素,脫毒機理主要包括吸附和降解兩種方式。脫毒細菌脫毒機理細菌脫毒機制大致分為兩種類型:...
脫毒微生物主要指運用生物學的方法對生物毒素進行脫毒的過程,脫毒微生物可脫除赭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等,主要包括細菌,真菌等微生物。例如:文獻報導芽孢桿菌對OTA有解毒作用;乳酸桿菌可以對黃麴黴毒素有脫毒作用;某些芽孢桿菌對玉米赤...
食品脫毒機是對食材進行脫毒處理,去除食材表皮的農藥殘留、細菌以及食材內部的重金屬、抗生素、激素、塑化劑等對人體有害物質的機器。這些食材包括:肉類、海鮮類、魚類、葉菜、莖菜、穀類、果類、殼類等。市面上已有的脫毒技術或類似技術...
《真菌毒素加工脫毒技術研究》是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陽等。內容簡介 《真菌毒素加工脫毒技術研究》主要介紹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伏馬菌素、黃麴黴毒素的加工脫毒技術,共分七章,包括DON研究進展、DON脫毒技術原理...
《真菌毒素生物脫毒技術研究》是2019年6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 是劉陽。圖書簡介 《真菌毒素加工脫毒技術研究》主要介紹真菌毒素的生物脫毒技術,共分5章,包括真菌毒素簡介及生物脫毒技術研究進展,益生菌對黃麴黴毒素B1的吸附作用...
《栓菌漆酶對黃麴黴毒素B1脫毒機制及產物安全性評價研究》是依託北京工商大學,由劉英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黃麴黴毒素污染對農業經濟造成巨大損失,是社會關注的食品安全重大問題。高效無污染地轉化黃麴黴毒素具有...
破傷風痙攣毒素具有免疫原性,經0.3%的甲醛作用後脫毒成為類毒素。破傷風潛伏期可從幾天至幾周,與原發感染部位距離中樞神經系統的長短有關。病菌在創傷局部繁殖產生的外毒素,經血流或淋巴進入中樞神經系統,亦可經末梢神經軸索逆行而上到達...
接種微生物脫毒細菌就能脫毒。中國
外毒素經甲醛或紫外線處理可脫毒成類毒索,能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毒素。一般認為具有外毒素的志賀氏菌引起的痢疾比較嚴重。預防措施 志賀氏菌病常為食源性疾病爆發型或水源性疾病爆發型。和志賀氏菌病相關的食品包括沙拉(土豆、鮪魚、蝦...
主要由噬菌體Ⅱ型金葡萄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分子量24,000,具有抗原性,可被甲醛脫毒成類毒素。毒性休克綜合重量毒素Ⅰ 毒性休克綜合重量毒素Ⅰ(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1,TTST1) 系噬菌體Ⅰ群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可引起發熱,增加...
主要由噬菌體Ⅱ型金葡萄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分子量24,000,具有抗原性,可被甲醛脫毒成類毒素。6.毒性休克綜合毒素Ⅰ(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1,TSST1)系噬菌體Ⅰ群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可引起發熱,增加對內毒素的敏感性。增強...
主要由噬菌體Ⅱ型金葡萄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分子量24,000,具有抗原性,可被甲醛脫毒成類毒素。6.毒性休克綜合重量毒素Ⅰ(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1,TTST1)系噬菌體Ⅰ群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可引起發熱,增加對內毒素的敏感性。
此外, 我國學者研究了影響微波滅菌的因素和效果, 及用液體培養基代替固體培養基培養脫毒馬鈴薯菌的方法和效果,實驗證實在組織培養中, 用家用微波爐可代替高壓蒸汽滅菌。 微波滅菌可套用於組織培養, 是一種方便快捷省時的滅菌方法。4.微波...
基於此,研究通過構建有效的功能菌群富集分離方法提出了功能菌群複合厭氧還原和徹底脫毒鹵代芳烴的技術思路與方法,並揭示了典型鹵代芳烴污染物的厭氧脫毒規律和功能菌群互作機制;通過建立電刺激輔助強化氯代有機物還原系統實現了典型鹵代烴...
多為革蘭陽性細菌所產生。其組成為蛋白質,穩定,易被熱和消化酶破壞滅活,具有神經毒性、細胞毒性和腸毒性。各種外毒素對組織有高度的選擇性和不同的親和力,引起不同的病變和臨床表現。外毒素用甲醛脫毒後,可成為類毒素,用於人工免疫。
活的非可培養(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狀態是非芽孢細菌在逆境條件下所採取的一種存活策略。目前已知有多種致病菌都能進入VBNC狀態,這給人類健康帶來潛在威脅。本項目以脫毒型食源性致病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為研究對象,...
醫學微生物學中將類毒素定義為:將細菌外毒素用0.3%~0.4%甲醛處理脫去其毒性,保存其免疫原性即為類毒素。如某些細菌外毒素可用甲醛等處理後脫毒的製品,毒性雖消失,但免疫原性不變,故仍然具有刺激人體產生抗毒素,以起到機體從此對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