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坡搶險

對堤(壩)坡向下滑動的搶護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脫坡搶險
  • 外文名:Emergency  protection  against  slope  failure 
險情簡介,發生原因,搶護方法,濾水土撐,濾水後戧,柴土還坡,臨水面幫戧,拋重護腳,

險情簡介

脫坡是嚴重的險情之一,主要特徵是堤頂、堤坡發生裂縫,隨著土體下挫滑塌,裂縫發展。脫坡土體可能從頂部或坡面開始,分圓弧滑動和局部挫落兩種。圓弧滑動,滑裂面較深,滑動體較大,坡腳附近地面土壤被擠外移或隆起,坡面裂縫成弧形。局部挫落,脫坡範圍較小,滑裂面較淺。脫坡嚴重者可導致堤、壩失事,須立即搶護。

發生原因

①江河洪水位高,持續時間較長,堤、壩浸潤線升高,土體抗剪強度降低。滲壓力及土重量增大,土坡失穩;②土坡較陡,堤、壩身質量差;③水位驟降。

搶護方法

水面脫坡的搶護原則是導滲。臨水面搶護的原則是護腳、削坦減載,必要時加築內幫。具體方法有:
脫坡搶險脫坡搶險

濾水土撐

適用於脫坡範圍較大、取土又較困難的險情。方法是:在脫坡體上順坡挖溝,每條溝寬10米左右,溝深視險情全部或僅下端挖至滑裂面;在溝內放置沙石、蘆葦等濾水材料,厚度0.2米左右;分層填土夯實做土撐,土撐頂寬5~8米,邊坡1:3~1:5,撐頂高於滲水出逸點,兩土撐間距8~10米。

濾水後戧

適用於堤、壩身單薄坡度過陡,有濾水材料和取土較易處。做法是順坡至擬做後戧的坡腳挖寬0.3~0.5米,深0.2~0.3米的小溝若干條,溝邊鋪填沙石或蘆葦等濾水材料,然後修築後戧。修築至一定高度再作排滲溝,與壩坡排滲溝相連線,排滲溝上繼續填土築戧,直至設計高程。濾水後戧是在脫坡範圍內全部修築。

柴土還坡

背水坡上半部發生蜇裂下挫,缺乏沙石料時採用。做法是先清除脫坡土體,按層柴層土夯實填築,直到恢復脫坡前的斷面。柴可用蘆葦、柳枝和其它稭桿,每層柴厚為0.2米,每層土厚1~1.5米。

臨水面幫戧

用上述三種方法搶護,需時間較長,若臨水面有灘地,水深較淺,為控制險情的發展,在背水坡搶護的同時,在臨水坡使用粘性土做前戧,以減少滲水,有利於背水坡搶護。

拋重護腳

適用於臨水面滑坡的搶護。做法是將船載塊石、鉛絲籠裝石或裝沙麻袋等重物拋放在滑體下部,以增加阻滑力。護腳加壓數量由粗略穩定計算確定。臨河滑裂面上部坡度要削緩。外露土體還可用柳石、葦石等輕型料物保護,以免風浪或水流沖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