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轉移性腫瘤

脊柱轉移性腫瘤是脊柱最常見的腫瘤。同時,脊柱也是腫瘤最常見的骨轉移部位。死於腫瘤的患者中40%~80%有骨轉移。脊柱轉移的患者20%以上有神經損害。75%的骨轉移發生於乳腺癌、肺癌、腎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和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骨科
  • 多發群體:乳腺癌、肺癌、腎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和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
  • 常見病因:腫瘤細胞轉移
  • 常見症狀:背痛、神經損害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

病因

脊柱轉移性腫瘤,椎體通常最先受累,椎間盤因缺乏血管多不受累及。對腫瘤向脊柱轉移的傾向有若干假說。人們認為腫瘤細胞進入血流並停留在血管樹的濾器上,即肝、肺和骨髓的毛細血管床。這些細胞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建立立足點。Batson靜脈叢是另一條成對的中線器官經靜脈血流逆行性向脊柱轉移的潛在通道。這條轉移途徑對脊柱轉移的貢獻一直存在爭論,有不少試圖證明或者否定這個理論的試驗研究,但是都沒有肯定的結論。

臨床表現

凡是有脊柱轉移的患者都可以分成兩類。一類為有腫瘤病史或放療史,而最近出現背痛的新症狀。這類患者可以一開始就懷疑有脊柱轉移,除非有證據予以否定。神經損害發生的時間對判斷預後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有助於確定實施干預的緊急程度。第二類患者是,偶然發現轉移灶,患者沒有腫瘤病史或放射線接觸史。患者可以有或沒有與轉移灶相關的症狀。
兩類患者一樣,當30%~50%以上的椎體受累時,平片就可以顯現轉移灶的存在。

診斷

所有有腫瘤病史且最近出現的局限性背痛的患者,以及沒有腫瘤病史,但背痛持續6周以上,對一般非手術治療無反應的患者都應該行平片檢查,平片應以懷疑的部位為中心。如平片顯示明顯的破壞,應行MRI和CT以顯示椎體受累的程度以及神經受累的風險。如果平片顯示正常,應行MRI掃描以確定病灶的位置或除外新發的轉移灶。如果患者沒有腫瘤病史,或腫瘤病史很久遠,則應進行一系列的檢查,包括全身骨掃描,胸部、腹部和盆腔CT,以及適當的試驗室研究。這些檢查結果將指導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治療

1.疾病評估
Tokuhashi為脊柱轉移腫瘤的患者制定了評分系統根據預後的不同指導治療。評分系統共設6個參數,包括:①患者的全身狀況;②脊柱外骨轉移的數目;③椎體骨轉移的數目;④重要內臟器官轉移情況;⑤原發病灶;⑥脊髓損害情況。每個參數設0~3分。總分大於等於9分的患者適合手術切除,而評分小於5分的患者適合姑息治療。1997年的研究結果顯示這個評分系統是非常好的預後評估工具。研究中評分小於等於7分的患者平均生存時間僅為5.3個月,而大於等於8分的患者平均生存時間達到23.6個月。多數作者認為平均生存預期3個月左右的患者不適合激進的手術干預。
2.放射治療
疼痛、無進行性神經功能受損以及沒有不穩定的患者適合藥物和放射治療。放射治療對緩解疼痛非常有效。對放射性敏感的腫瘤轉移造成的神經損害也可以採用放射治療。當需要結合手術治療的時候,放療的時機選擇需要非常謹慎。
近年來,放療技術的進步突飛猛進,不僅提高了安全性和腫瘤局部控制的能力,而且把對脊髓的照射劑量減小到了最低。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手術,即常說的射波刀,對治療無法手術的脊柱轉移腫瘤、以前做過放療的部位和不適於開放手術的患者非常有希望。
3.手術治療
大多數轉移腫瘤都位於前方結構,僅有10%的神經壓損害來自後方的腫瘤壓迫。許多研究清楚地證明了前方的腫瘤採取前路手術可靠,效果好。通過後路進行360°或者270°的減壓也可以達到充分減壓的目的,而且維持脊柱穩定性的效果較單純前路手術好。但後路手術的缺點是手術創傷較前路大,術後併發症較高。
經皮椎體成形和後凸成形是相對較新的治療轉移癌疼痛性椎體壓縮骨折的方法。這種治療可以獲得即刻穩定性,止痛效果明顯。這種微創的治療方式非常誘人,因為它幾乎不會耽誤化療或放療。併發症為10%(2%~3%有明顯的臨床反應),包括骨水泥漏出到椎間孔或椎管內導致神經功能障礙和栓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