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椎體平掃

脊柱椎體平掃是顯示骨碎片及其在椎管內的位置的最佳影像學檢查方法。

基本介紹

  • 名稱:脊柱椎體平掃
  • 所屬分類:計算機體層攝影CT檢查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正常脊柱CT表現:在脊柱CT的橫斷像上,由椎體、椎弓根和椎弓板構成椎管骨環,脊髓居椎管中央,呈低密度影,與周圍結構有較好的對比。黃韌帶為軟組織密度,附著在椎弓板和關節突的內側,正常厚2-4mm。腰段神經根位於硬膜囊前外側,呈圓形高密度影,兩側對稱。側隱窩(lateral recess)。呈漏斗狀,其前方是椎體後外面,後方為上關節突,側方為椎弓根內壁。其前後徑小於5mm,隱窩內有穿出的神經根。椎間盤由髓核與纖維環組成,其密度低於椎體,CT值為50-110Hu。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一、通過造影可清晰顯示椎體的骨折線,呈不規則條形低密度灶,可清晰顯示椎管的完整性和附屬檔案各部複雜的骨折,如橫突骨折及棘突骨折,同時清晰顯示硬膜囊(脊髓),椎間盤和神經根的受損情況,更能準確顯示骨折片及異物的位置和對脊髓神經根的壓迫情況,同時能夠觀察脊髓挫傷和水腫,表現為脊髓外形膨大;脊髓斷裂和椎管內硬膜外血腫,表現為緊貼椎管壁的局限性或包圍硬膜囊的高密度灶,境界清楚;硬膜囊內脊髓外血腫,表現為神經鞘內高密度灶;脊髓內血腫表現為脊髓內出現外形不規則境界模糊的高密度區。
二、椎間盤病變  (1) 腰椎間盤膨出(bulging of disk):CT表現為椎間盤邊緣勻稱而瀰漫膨隆並超出椎體骨板。椎間盤內可含氣體(真空現象),易為CT證實。  (2) 椎間盤脫出:CT表現為 ① 椎管內前方出現脫出椎間盤的塊影,CT值低於骨但高於硬膜囊 ② 椎管和硬膜囊間的脂肪層消失,系最早出現變化 ③ 神經根被推壓移位 ④ 硬膜囊受壓變形
三、椎管狹窄(stenosis of spinal canal)  常見於頸段和腰段。分先天性和獲得性兩類。前者少見,見於軟骨發育不全、粘多糖和椎弓根肥大等疾病。後者是繼發於骨或(和)椎管內四周軟組織肥厚所致的均勻性狹窄。除累及椎管中央部分外,也可累及側隱窩及椎間孔。  椎管狹窄可壓迫脊髓、神經根和椎動脈,引起相應的症狀和體徵。其CT表現為: (1) 椎體後緣骨贅向椎管內突入 (2) 椎間盤退變膨出和上關節突肥大,為造成腰椎側隱窩狹窄的主要原因。側隱窩前後徑在2mm以下可肯定為狹窄,2-4mm為可疑狹窄 (3) 黃韌帶或後縱韌帶肥厚、骨化。後縱韌帶骨化多見於頸椎,可嚴重壓迫脊髓 (4) 椎體滑脫可引起椎管狹窄,CT可發現椎板峽部裂或引起滑脫的椎間盤和韌帶的退行性變  四、脊柱外傷:X線檢查常不能完全顯示脊椎外傷範圍和嚴重程度,而CT則可充分顯示脊椎骨折、骨折類型、骨折片移位程度、椎管變形與狹窄以及椎管內骨碎片或椎管內血腫等。還可對脊髓外傷情況作出判斷。對此,脊髓造影CT價值較大。  需要檢查的人群:椎體骨折的患者。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嚴重心、腎功能衰竭的患者和對造影劑過敏的患者。 檢查前注意: (1) 檢查前須將詳細病史及各種檢查結果告知CT醫生,如有自己保存的X線片、磁共振片和以前的CT片等資料需交給CT醫生以供參考。 (2) 對增強掃描者,按含碘對比劑使用要求準備。檢查前4h禁食。 (3) 去除檢查部位衣物包括帶有金屬物質的內衣和各種物品:如頭飾、髮夾、耳環、項鍊、玉佩、錢幣、皮帶和鑰匙等。 (4) 如作CT增強掃描或兒童、神志不清者,需有健康人陪同。 (5) CT增強掃描如用離子型造影劑,需作靜脈注射造影劑碘過敏試驗,20分鐘後無反應,方可進行檢查。 (6) 1周內不服含重金屬的藥物,不做胃腸鋇劑檢查。已做鋇劑檢查的病人,須待鋇劑排空後;急於作CT檢查者,應在給予清潔灌腸或口服緩瀉藥使鋇劑排完後,再行CT檢查。 檢查時要求: (1) 檢查時聽從技術人員的指導,保持體位不動,配合檢查進行平靜呼吸、屏氣、不吞口水、不眨眼睛等。 (2) CT機上配有對講機,在檢查中如有不適,或發生異常情況,應立即告知醫生。

檢查過程

脊柱的CT檢查常規取仰臥位,先作定位,標定掃描層面並決定掃描架傾斜角度。掃描層厚,對椎間盤病變多用2-5mm,脊柱病變則用10-15mm。疑有椎管受累時,可向硬膜囊內注射非離子型碘造影劑,再作CT掃描,即脊髓造影CT。  CT平掃:層厚4cm,層距4cm,窗寬1800HU,窗位600HU。

相關疾病

小兒脊柱裂,小兒脊髓損傷,小兒硬脊膜外膿腫,小兒早老症,小兒椎管內腫瘤,小兒基底細胞痣綜合徵,黏多糖貯積症,遺尿症,椎管內神經鞘瘤,黏多糖貯積症Ⅳ型

相關症狀

叢性坐骨神經痛,皮膚不仁,椎節分裂,脊椎僵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