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星物理》是2018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脈衝星物理
- 作者:吳鑫基,喬國俊,徐仁新
- 出版時間:2018年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1296967
- 類別:高能物理學
- 開本:16 開
《脈衝星物理》是2018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脈衝星物理》是2018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脈衝星物理》系統闡述了脈衝星的基本知識,全書共分十六章. 在**章概括性地介紹與脈衝星和中子星研究相關的歷史和背景之後,本書依次介紹射電望遠鏡(第二章)、脈衝星...
脈衝星的發現為研究恆星的晚期演化提供了充分依據,並為研究高能天體物理學開闢了一條新途徑。觀測脈衝星也為尋找黑洞創造了條件。通過脈衝星的分布和數量的分析,有可能為估計黑洞的分布和數量提供參考。如能準確記錄下脈衝星的周期變化,...
脈衝星是一種質量比太陽大而半徑大約只有十幾公里的快速旋轉的"宇宙信號"(假如有一個人站在脈衝星上,其重量會比在地面上大千億倍)。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的赫爾斯(Russell A.Hulse,1915-- )和小約瑟夫...
物理特徵 脈衝星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遺骸”。對脈衝星的觀測研究,有助於揭示更多宇宙奧秘。天文觀測發現,一些脈衝星處於雙星系統中,和其他恆星一起繞轉。按照已有天體物理學模型,如果兩顆星距離很近,脈衝星會“吞食”身旁恆星的...
《脈衝星物理的研究》是喬國俊為項目負責人,北京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脈衝星研究是當代天體物理學中最富成果並可望取得新突破的前沿領域之一。脈衝星的觀測資料已十分豐富,但理論研究相對落後。現在流行的理論與觀測之間...
對觀測到的伽瑪射線脈衝星的伽瑪射線能譜及PWN的TeV輻射做出合理的解釋有助於了解粒子產生及加速的物理過程。本項目將仔細考慮脈衝星磁球層的幾何結構,完善外間隙模型,計算脈衝星高能輻射能譜,考慮脈衝星對銀河彌散伽瑪射線輻射的貢獻;...
《脈衝星輻射區物理的理論和觀測研究》是吳鑫基為項目負責人,北京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研製完成脈衝星多個波段接收設備,其中18厘米波段達到國際水平,獲得一批在國際上有顯示度的觀測測成果,如發現脈衝星的周期躍變事件、...
研究結果將促進人們對中子星結構的認識,並大大深化對脈衝星自轉不穩定行為的物理本質的理解。結題摘要 脈衝星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中子星的諸多極端性質始終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是探索基礎物理的宇宙實驗室。脈衝星研究同時具有空間導航、...
重新計算了3P2中子超流渦旋的磁偶極輻射(作為中子星加熱的一種機制),改進了我們1982年的研究結果;4)我們提出 3P2中子超流體的A相與B相之間相振盪模型來重新建立揭示脈衝星Glitch的物理本質,改進我們2006年提出的模型。
目前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科學家安德魯-萊恩教授所帶領的硏究團隊正在對脈衝星J2032進行周密觀測,使用76.2米直徑的洛弗爾射電望遠鏡進行跟蹤,預計的爆發時間為2018年。全球天文學家都進行著觀測準備,屆時脈衝星J2032將是...
物理數據 質量 (MJ) 2.5 MJ 半徑 (RJ) (不明)密度 (kg/m³) (不明)溫度 (K) (不明)天體發現 發現日期 1996年 偵測方式 脈衝計時 發現者 貝克 等 恆星系統 該行星環繞一個連星系統公轉,其中一顆是脈衝星,另一顆則是...
脈衝星的發現為研究恆星演化開啟了一個新視窗,它與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際有機分子一道,並稱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1974年,安東尼·休伊什因為在脈衝星的發現上所扮演的角色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脈衝星的發現...
PSR B1937+21是在1982年由美國天文物理學家唐納德·貝克和他的合作者所發現的。發現過程 歷史上發現的首顆脈衝星PSR B1919+21是在1967年由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研究生喬絲琳·貝爾和她的導師安東尼·休伊什發現的。在脈衝星被...
蟹狀星雲中的脈衝星,脈衝周期為0.033 秒。於是,人們又進一步考慮白矮星雙星的公轉效應,計算表明,即使是相接觸的雙白矮星,其公轉軌道周期也不會小於1.7 秒。看來可能解釋脈衝星的物理機制是白矮星自轉。自轉周期為1 秒以上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