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搏波傳導速度

脈搏波傳導速度(PWV)指心臟每次搏動射血產生的沿大動脈壁傳播的壓力波傳導速度,是評估動脈血管僵硬度的簡捷、有效、經濟的非侵入性指標,能夠綜合反映各種危險因素對血管的損傷,是心血管事件的獨立預測因子。脈搏波傳導速度可反應大、中動脈系統的彈性狀態,具有無創、簡便、有效和可重複的特點,同時可以反映動脈功能的實時改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脈搏波傳導速度
  • 外文名:PWV
  • 適應證:有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者等
  • 臨床意義:用於動脈疾病的早期發現治療
原理,適應證,檢查方法,臨床意義,

原理

大動脈血管具有彈性儲器作用,維持動脈持續血流和緩衝動脈血壓波動,脈搏波是沿動脈管壁傳播的。脈搏波傳導速度是運用動脈硬化時由心臟輸出的血液通過血管產生波動(即脈搏波)的傳導速度加快這一原理,測量兩次心跳之間的波動傳導速度,判斷血管的彈性程度。

適應證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或卒中患者。
2.有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者。
3.有高血壓、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患者。
4.50歲以上健康體檢者。
5.心血管患者術後、用藥後評估。

檢查方法

可用壓力感受器或都卜勒超聲信號方法檢測不同部位的脈搏波。受檢者取仰臥位,確定兩目標動脈搏動最明顯部位,將壓力感受器探頭置於該處,測量這兩點之間的體表距離,同時記錄脈搏波傳導時間,並通過計算機計算出脈搏波傳導速度。

臨床意義

脈搏波傳導速度與動脈擴張性、僵硬度、管壁厚度和血液黏稠度密切相關,可為動脈硬化危險因素的篩選及評價提供客觀的檢測指標,對動脈疾病的早期發現、治療和預後判斷具有重要意義。
1.評價動脈功能與患者預後
(1)脈搏波傳導速度可作為預測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可靠指標,而且還可以作為高血壓患者長期治療的監測指標。
(2)大動脈硬化是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脈搏波傳導速度與腦血管疾病有明顯的相關性,可在血管疾病患者或卒中高危人群中進行此項檢查以評估大動脈功能。
(3)脈搏波傳導速度是預測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心血管病病死率的獨立指標,可評估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風險,有利於患者二級預防和改善預後。
2.評估藥物改善動脈彈性作用
通過觀察藥物干預前後脈搏波傳導速度的改善情況,以判斷療效,指導臨床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