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鎖乳突肌下端切斷術

胸鎖乳突肌下端切斷術

胸鎖乳突肌下端切斷術用於先天性斜頸的治療。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

手術名稱

胸鎖乳突肌下端切斷術

別名

胸鎖乳突肌下端切除術;胸鎖乳突肌切斷松解術

分類

骨科/肌肉、肌腱和滑囊疾病的手術/肌肉攣縮的手術治療/先天性斜頸的手術治療/肌性斜頸矯正術

ICD編碼

83.1304

概述

先天性斜頸可分為先天性骨性斜頸及肌性斜頸。前者較少見、後者多見。對於先天性肌性斜頸的發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但難產時,頸部被過度牽拉者為最常見。多見於右側。往往在病人出生的2周內可觸到胸鎖乳突肌中下部硬性包塊,在2個月內達最大範圍,然後在1年內減小或消失。若不消失,肌肉將永久纖維化並收縮,而造成斜頸。
在生長發育年齡期,任何先天性斜頸均會加重。如早期不予矯正,患側面部發育緩慢,形成顏面和頭顱逐漸變形,兩側不對稱。長期未治時,則頸部的其他肌肉也相繼發生相應的攣縮,頸椎亦將逐漸發生形態和結構上的改變,這種晚期的肌性斜頸,即使把攣縮的胸鎖乳突肌矯正,也很難恢復顏面的正常形態,同時還須同時進行顏面畸形矯正術。因此,對於先天性肌性斜頸早期治療是極為重要的。在嬰兒期,只能用非手術治療促進局部腫塊早期消散,防止肌纖維攣縮。如局部熱敷、按摩,臥位固定及手法扳正等。Ling認為,由於在1歲以內,病變的演變還未停止,手術後很容易發生瘢痕與深層組織連線,因而他主張手術的最佳年齡是1~4歲。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在12歲以內手術效果都差不多,因為顏面部和頭顱不對稱可以在生長年齡內得到矯正。
有幾種手術可以松解攣縮的胸鎖乳突肌:①經皮下切斷胸鎖乳突肌的鎖骨附著部,此種方法有一定危險性,易損傷附近的血管和神經,故極少用;②胸鎖乳突肌切除術,只適用於年齡較大,畸形較重的病人,手術後療效亦不佳;③胸鎖乳突肌胸骨和鎖骨部肌腱切斷術,手術簡單,效果較好,較常用;④胸鎖乳突肌雙極松解術,適用於較大兒童;⑤胸鎖乳突肌Z成形術,適用於較大兒童或其他手術失敗者。
手術相關解剖。

適應症

胸鎖乳突肌下端切斷術適用於1歲以上肌性斜頸,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

禁忌症

頸椎病變所致的骨性斜頸。

術前準備

1.常規攝頸部X線片,排除骨性斜頸。
2.準備術後套用的斜頸矯形帶。

麻醉和體位

採用局部麻醉,對不合作兒童,可用全麻。仰臥位,兩肩後放一扁枕,頭轉向健側。

手術步驟

1.切口與顯露
在患側胸鎖關節和鎖骨內上方1cm處,做長約5cm與鎖骨平行的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頸闊肌,在頸闊肌下進行分離並向上下牽開,顯露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和鎖骨頭部。
2.切斷肌肉及後鞘
縱行切開胸鎖乳突肌前鞘,用手指或彎血管鉗緊貼肌肉深面進行分離,直至將胸鎖乳突肌下端後面充分游離為止,一般游離的寬度以1~2橫指為宜,將胸鎖乳突肌深面充分游離後,用一長彎血管鉗,從該肌下部外側,將肌肉挑起,於鎖骨上2cm處橫行切斷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和鎖骨頭。將胸鎖乳突肌遠側端提起,檢查周圍松解是否徹底,特別是肌鞘、頸深筋膜及血管鞘,如有攣縮也應同時予以切斷,直至將頭部轉向對側時,深部沒有任何緊張的條索為止。為避免肌肉切斷後的兩斷端粘連在一起,還應將其近端切除2~3cm。
3.切斷胸鎖孔突肌的上部肌腱
如經上述處理仍不能過度矯正時則同時切斷該肌的上部肌腱。在外耳道下緣與乳突部的平面做一小弧形切口。沿切口方向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用骨膜剝離器自乳突分離胸鎖乳突肌止點。
4.縫合切口外固定
切斷後鞘和深筋膜後,徹底止血,將皮膚和頸闊肌做一層縫合。

術中注意要點

1.要充分顯露胸鎖乳突肌,切斷要徹底,除胸鎖乳突肌外,任何條索狀組織都必須小心切除,直至將頭部轉向對側時深部沒有任何緊張的條索為止。
2.有時切斷胸鎖乳突肌及其他攣縮的軟組織後,頭頸部仍不能達到過度矯正的位置,這是由於斜方肌及其筋膜已發生短縮,因此,須將下端切口外端向外延長少許,再切斷斜方肌前面的筋膜或該肌的一部分,將會獲得較好的療效。
3.注意保護胸鎖乳突肌附近的血管和神經。在切斷胸鎖乳突肌下端時注意勿損傷其下面的頸動、靜脈及鎖骨下動靜脈。在切斷胸鎖乳突肌上端時切勿在乳突尖之下切斷該肌,以免損傷面神經及副神經,在剝離止點時還要注意避免頸外動脈的耳後動脈及枕動脈的損傷。

術後處理

斜頸較輕者,術後可不使用任何外固定,早期經常向健側行屈頸鍛鍊,或使用矯形帽,膠布固定頭偏向健側,下額轉向患側的位置4~6周。對於嚴重的斜頸術後可使用頭頸石膏外固定6~8周。去除外固定後,須每日行主動或被動頸部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