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咽管囊腫

胸腺咽管囊腫是在胎兒發育時胸腺咽管退化不全形成的先天性疾病,又稱第二鰓裂囊腫。本病可見於任何年齡,男性多於女性。典型者出生時即有囊腫,成年時更加明顯。本病的有效治療方法是將囊腫或瘺管全部切除。

基本介紹

  • 別稱:第二鰓裂囊腫
  • 就診科室:普外科
  • 多發群體:男性
  • 常見病因:先天胸腺咽管退化不全
  • 常見症狀:嬰兒時期,胸腺咽管囊腫位於頸側部,引起呼吸困難和吞咽困難;青春期囊腫常自行潰爛破裂而形成瘺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胎兒發育至第三周時,在原始咽的兩側發生胸腺咽管,下行至頸胸部,其下發生胸腺,其餘部分退化,如胸腺咽管退化不全,則成為頸側部先天性囊腫的起源。

臨床表現

嬰兒時期,胸腺咽管囊腫位於頸側部,位置較深,為球形、無痛性腫物,囊腫大小不一,體積大者可擴展至對側,引起呼吸困難和吞咽困難。青春期,囊腫常自行潰爛破裂而形成瘺管,瘺管的分泌物類似唾液,瘺管靠近頸部大血管上行,長短不等,長著可經頸內和頸外動脈之間(頸總動脈分叉處),在二腹肌深面上行,開口於齶扁桃體附近。瘺管彎曲狹窄,不容易被發現。

檢查

瘺管造影可確定瘺管的長度和行走的路徑;B超可見肌肉間囊性腫瘤;CT可以發現囊腫向外擴展的跡象,侵入前上縱膈如胸腔,與胸腺分解不清,穿刺可見乳白色混濁液。

診斷

胸腺咽管囊腫臨床上十分少見,必須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局部檢查、瘺管特點來鑑別和診斷。本病瘺管的特點是經久不愈。有學者認為以下內容有助於診斷本病。
1.病變位於頸前三角區、胸鎖乳突肌的前內側、頜下腺內側、頸動脈鞘前外方,上與下頜角水平,下與甲狀軟骨水平。
2.囊腫邊界清楚,周圍結構被囊腫擠壓、變形。
3.CT可見囊腫內密度均勻,囊腫壁薄,囊壁可強化,囊腫可侵犯周圍組織;囊腫癌變時CT無特異性,難以診斷。

治療

有效的療法是將囊腫或瘺管全部切除,手術時間以患兒1歲以後為宜。手術時注入亞甲藍溶液,可指引切除瘺管的方向和範圍。在囊腫或瘺口部做一橫切,切開淺筋膜和頸闊肌,沿胸鎖乳突肌前緣向上分離,至頸總動脈分叉處以上。由於瘺管位於頸部深處,又與大血管粘連,全部切除困難。因此,若將瘺管的下段分離後先行切除,再用探針通過瘺管的上段而進入口腔中(瘺管內口),並用絲線緊扎瘺管上段的下端於探針頭上,然後自口腔中拉出探針,也就將瘺管內翻自口腔中拉出,常能達到全部切除的目的。術中注意不要損傷頸內外動脈、頸內外靜脈、舌下神經及迷走神經。如有急性感染或膿腫形成,須引流膿腫,控制感染後擇期手術。

預後

1.手術傷口長期不愈,有黏液性分泌物外溢,提示殘留瘺管,常須擇期再次手術。
2.舌下神經損傷可致病側舌萎縮,伸舌偏向病側;副神經損傷致肩功能障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