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歷史
19世紀仍年代,洋務官僚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開始在各地興建軍事工業,以後又圍繞軍事工業建立了一些民用企業,如上海輪船招商局等。由於上海輪船招商局用煤的需要,輪船招商局總辦唐景星(廷樞)建議開採直隸開平煤礦。這個建議得到直隸總督李鴻章的支持,他奏請清廷批准,於光緒三年(1887年)八月二十一日,公布了《直隸開平礦務局章程》,並成立了開平礦務局。
在籌備開礦過程中,唐景星建議從開平礦區至北塘河口,修築一條鐵路,以便將煤運抵北塘河口,裝人輪船,海運上海、天津等地。他斷言:“非由鐵路運煤,誠恐終難振作也。”李鴻章接到唐景星的條陳後,立稟清廷,並獲允準。最後議定挖一條河運煤,該河挖成後稱為“煤河”。據1880年《英領事商務報告》中記載:“從胥各莊至蘆台已挖成一條小運河,從蘆台引河水人內,河有閘,可以維持每天船運12小時,水深是4英尺,潮漲時開閘則每日船運可超過12小時,運河全長約二十一英里許”。但唐山礦區地勢較高,不宜挖河,經清政府允準修築一條唐山至胥各莊的輕便鐵路,稱“運煤鐵路”。並聲明鐵路建成後不準行馳機車,要以“騾馬拖曳”。這條鐵路由英國人金達操辦,於1880年5月動工興建,次年建成。在修築鐵路的同時,胥各莊修車廠也建立起來了。
工廠初建時,規模很小,只有幾十個工人和幾間簡陋的廠房。總共十幾台小型工具機,其中大部分為手搖工具機,也有兒台用蒸汽機作為動力的工具機,這在當時就是最先進的了。在化鐵爐、打鐵房、補鍋房等處使用的工具,是古老的大錘和手拉風箱。工廠專門修造胥各莊鐵路上使用的煤車,每輛煤車可裝煤12噸左右。建廠第二年,在這個簡陋的工廠里,工人們利用廢舊材料,製造出了我國第一台蒸汽機車——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龍號”機車。
胥各莊修車廠是開平礦務局出資創建的,屬於“官督商辦”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完全是腐敗的官僚制度。工廠聘任英國人金達為工程師,是一個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企業。1882年,開平礦務局從英國購進了兩台雙水櫃機車,從此,機車開始不受限制地在中國土地上運行了。其中有一台“0號”機車,新中國成立後一直放在工廠里,1982年為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參加了在日本橫濱舉辦的“中國鐵路展覽會”。這台機車後運回國內,暫存在北京北方交通大學院內,作為國家文物保管起來。
修車廠遷到唐山
1885年8月,直隸總督李鴻章奏請清政府批准,從開平礦務局收買了唐胥鐵路和胥各莊修車廠,組織了開平鐵路公司,亦稱開平鐵路局,由伍廷芳任總辦。並開始展修鐵路,由胥各莊延至北塘河口的閻莊(在蘆台以北3華里)。1887年2月,清政府將鐵路事務劃歸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管轄,從此鐵路成為國家要政之一。這時,開平鐵路公司改名天津鐵路公司(對外稱中國鐵路公司)。唐閻鐵路繼續延伸到天津。1888年8月,唐津鐵路完工,開始直通客貨列車。由於運輸量的增大,胥各莊修車廠已不能適應需要,同時,修車廠在胥各莊,開平礦務局在唐山,許多需要修理的煤車郡停在唐山礦區,工廠用煤還需從唐山運去,的確有諸多不便。根據這些情況,胥各莊修車廠於1888年遷至唐山西馬路23號,與開平礦務局一牆之隔,改名唐山修車廠。
唐山修車廠占地約40畝,規模仍然不大,職工五六百人,最多時也不滿千人。廠內只設有鎬車樓、打鐵房、油漆房、補鍋房、鋸木房等幾座簡易場房。機器設備只增加了1台小型汽錘、3個圓鋸、幾台小型壓刨,以及鑽床、壓眼床等。當時的鎬車樓只能停放一台機車,鋸木房只能停放兩輛花車 (即客車)。儘管規模還不大,但較胥各莊修車廠已擴大了不少。
工人分為里工和外工。里工由工廠直接雇用,工資由工廠直接付給。外工由包工頭代為雇用,工資由工廠依照包工契約規定付給包工頭,經過包工頭剋扣後再付給外工。工廠除修造煤車和修理小火車頭外,也修造貨車和花車。據老工人黃瑞成、呂文貴等人回憶,工廠曾為慈嘻太后做過“龍車”。龍車的車箱內相當華麗,有“龍床寶座”,“寶座”前有明柱,明柱上盤著兩條龍,是工人們一刀一刀刻出來的,造一輛“龍車”要花費相當於造10輛花車的錢和工。
1894年,鐵路向東延伸至山海關,設立了北洋官鐵路局,鐵路從此改為官辦。1896年鐵路又向西延伸至北京,清政府下令將北洋官鐵路局改組為津榆鐵路總局。隨著鐵路的伸展,工廠的修造任務也逐漸增加,唐山修車廠廠地狹小,不敷套用,只得另建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