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騰舞

胡騰舞

胡騰舞是從西域傳入中原的一種男子獨舞,流行於北朝至唐代,當時深得中原貴族賞識,風靡一時。配著回鶻樂曲,既雄健迅急、剛毅奔放,又柔軟瀟灑、詼諧有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騰舞
  • 傳入:西域(回鶻)
  • 對象:男子
  • 人數:但人
藝術特色,傳播歷史,歷史起源,廣為流傳,保護狀況,

藝術特色

胡騰舞是一種男子單人舞,以跳躍和急促多變的騰踏舞步為主。起舞時,男子繞圈急行,舞步變化多端,時而剛毅奔放,時而柔軟瀟灑。胡騰舞的舞者大多是白皮膚、高鼻樑的中亞人,他們通常在一塊花毯上縱情起舞,音樂則是由橫笛、琵琶等絲竹樂器演奏的樂曲。
“胡騰舞”的騰、踏、跳、躍,動作粗獷,節奏急促,表現了西部民族豪放、質樸、堅強的性格特徵和樸實激昂的情感宣洩,加上飲酒的情景,動作更加突出,強化了該舞的地域特色,民間又稱“醉舞”。作為一種能夠展現男性陽剛之氣的舞蹈,胡騰舞曾在北方貴族中風靡一時。北方貴族多受草原文化薰陶,胡騰舞的熱烈昂揚可能讓他們想起了策馬揚鞭、放浪於草原的生活。胡騰舞又從突厥回鶻民間傳出,然而在粟特人墓葬出土的石榻中,多有表現墓主生前宴飲場面的胡騰舞者。如虞弘墓出土石槨安伽墓出土的石榻。
唐代詩人李端曾寫過一首《胡騰兒》詩,細緻描繪了胡騰舞者的颯爽英姿,詩歌最後一句慨嘆他們四處漂泊的命運:“胡騰兒,胡騰兒,家鄉路斷知不知?”“胡騰兒”的家鄉在何方呢?

傳播歷史

據考證,胡騰舞起源於中亞地區的石國。除石國外,還有康國、安國、米國、史國、何國、曹國、火尋、戊地八國,這些國家的人在中國史書上被稱為“昭武九姓”(Tokkuz Oguz;其中“Oguz”為當時的突厥姓氏)。魏晉以後,絲綢之路日益繁榮。五代時,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人的石敬瑭則是石國人的後裔。想來,他們很可能也是胡騰舞的愛好者。

歷史起源

“胡騰舞”源於中亞“昭武九姓”(Tokkuz Oguz;其中“Oguz”為當時的突厥姓氏)中的石國。在唐代,“胡騰舞”也盛極一時。對於“胡騰舞”的情態,唐詩中有兩篇作了相當集中的描寫。其一篇是劉言史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詩:“石國胡兒人少見,蹲舞尊前急如鳥。織成蕃帽虛頂尖,細胡衫雙袖小。”“跳身轉毅寶帶鳴,弄腳繽紛錦靴軟。”“亂騰新毯雪朱毛,傍拂輕花下紅燭。”……另一篇是李端的《胡騰兒》詩:“胡騰身是涼州兒,肌膚如玉鼻如錐。桐布輕衫前後卷,葡萄長帶一邊垂。”“揚眉動目踏花氈,紅汗交流珠帽偏。”“環行急蹴皆應節,反手叉腰如卻月。”…… 以上兩首詩中,對“胡騰舞”表演者的裝束、舞姿和音樂作了非常生動的描寫,其表演節奏“急蹴”,而動作以蹲、踏、跳、騰為主。其伴奏音樂有橫笛琵琶絲竹樂器演奏的樂曲。“胡騰舞”和“胡旋舞”的區別是,舞姿不同,一個是“騰”急蹴的跳騰;一個是“旋”,飛速的旋轉。另外,劉言史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詩中“石國胡兒人少見”句,也提供了這樣的信息,即“胡騰舞”的原生地是石國。
胡騰舞銅人像唐代胡騰舞銅人像唐代
“胡騰舞”在中原傳播的最早記錄,目前沒有發現。北齊(公元550-577年)墓出土過兩個舞蹈瓷壺,一個是河南安陽范粹墓出土的黃釉瓷扁壺,上有五人組成的樂舞場面,樂舞人都是高鼻深目,身穿胡服的西域人。另一個傳世的北齊瓷壺,也有一組樂舞圖,卷草紋中有七個西域樂舞人像。這兩個壺上舞人的舞姿,都具有“胡騰舞”的某些特點。

廣為流傳

胡騰舞,流傳於西北地區的一種民間舞蹈。唐代宗時,河西、隴右一帶20餘州被吐蕃占領,原來雜居在該地區的許多胡人流落異鄉,有的以民族歌舞謀生,有的以做邊貿生意為生。每當交易談成時,雙方便飲酒做樂,胡人遂趁興起舞,於是,"胡騰舞"在河西走廊一帶流傳開來。"胡騰舞"集中體現了東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西域各族文化乃至西亞文化與中原文化在河西走廊共同孕育的結晶。它的產生和流傳,是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氣侯條件下各族藝術的相互吸納和借鑑。經過不斷的加工提煉"胡騰舞"受到河西各族人民的喜愛,並很快風靡唐都長安,同時還被引入宮庭,成為宮庭樂舞。
胡騰舞
唐代詩人李端的《胡騰兒》詩就是描寫"胡騰舞"的典型篇章。全詩如下:
胡騰身是涼州兒,肌膚如玉鼻如錐。
桐布輕衫前後卷,葡萄長帶一邊垂。
帳前跪作本音語,拈襟擺袖為君舞。
安西舊牧收淚看,洛下詞人抄曲與。
揚眉動目踏花氈,紅汗交流珠帽偏。
醉卻東傾又西倒,雙靴柔弱滿燈前。
環行急蹴皆應節,反手叉腰如卻月。
絲桐急奏一曲終,嗚嗚畫角城頭髮。

保護狀況

為再現這一很有影響的民族民間舞蹈形式,並使它得以繼承和發展,山丹縣文化藝術工作者根據流行於山丹民間的部分零星散碎動作,結合李端詩中的詳盡描述和其它文獻資料研究,並參照路易·艾黎捐贈給山丹的珍貴文物“胡騰舞銅人”造型,在省、地音樂舞蹈專家的指導下,反覆研究,精心編排,成功地再現了古老民間音樂舞蹈“胡騰舞”的昔日風采。
1986年,山丹縣文化館編排的雙人“胡騰舞”參加全省民族民間音樂舞蹈調演,獲創作、表演兩個銅獎。
近些年來,該舞又被改編為大型廣場舞蹈,多次參加張掖(地)市大型文化活動,深受廣大民眾喜愛。尤其是其歡快、奔放、高強度、大運動量的動作特徵,非常適合年輕人表演,也符合當今時代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