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鈞(中科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博士導師)

胡鈞(中科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博士導師)

男,1964年9月出生,生物醫學工程專家。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微觀界面物理與探測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鈞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64年9月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6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獲理學學士;1989年畢業於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獲理學碩士;199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理學和生物物理系,獲理學博士。
頭銜: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研究方向

納米生物學和納米生物工程學。
具體研究方向主要以納米顯微鏡(SPM)和納米操縱器(Nanomanipulator)技術為基礎,在單分子水平上,開展綱米生物學和納米生物工程學研究。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四部分:
(A)鏈狀生物大分子的物理操縱與探測及其在蛋白分子與DNA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
(B)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SPM探測研究。
(C)納米水平DNA分子的物理加工及其DNA分子器件研究。
(D)水的納米特性及其生物學功能。

主要貢獻

納米生物學和納米生物工程學主要以單分子探測和操縱較術以及微電子集成技術為基礎,開展生物學和物理學、微電子學以及計算機科學的交叉研究,代表了21世紀生命科學發展的新趨勢。
1993年5月——1995年10月在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L)做訪問學者。從事生物物理、納米科技研究。先後承擔和參加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中科院“九五”基礎研究等重大研究項目14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省部級一等獎二項。發表論文37篇。獲得國際發明專利2項,國內專利2項。
從1987年起開始從事物理和生物的交叉研究,研製並利用掃描探針顯微鏡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赴美訪問期間,發明了掃描介電力顯微鏡(SPFM),開展了水的納米特性研究並發現了"室溫下的冰"這一新的自然現象,相關工作發表在Science等雜誌。 Physics Today作了相關報導。關於水的納米特性研究已形成一個新的研究方向。致力於在國內開展物理和生物的交叉研究,包括單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水的納米特性及其生物學效應。獲1997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獲獎記錄

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省部級一等獎二項。
獲1990年上海市科學技術一等獎,1994年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9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