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質父子

胡質父子

《胡質父子》見於《晉書》卷九〇,介紹三國西晉初期胡質胡威父子倆,二人皆以清廉著稱於世。父胡質,字文德淮南壽春人,魏文帝時,官至東莞太守、荊州刺史,後加封振威將軍,賜爵關內侯胡質曹操當政時還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吏,後靠自己的清正廉潔和勤勉政績官居顯耀。病逝,“家無餘財,惟有賜衣書篋而已”。朝廷“賜其家錢穀”。 子胡威,字伯虎,晉武帝時累官至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職,同父親一樣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朝廷因其政績突出,為官清廉,特追賜他為鎮東將軍,加封諡號為“烈”。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胡質父子》
  • 創作年代:唐
  • 作品出處:《晉書》卷九〇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唐宰相房玄齡等
原文,字詞解釋,原文翻譯,高尚品德,歷史故事,

原文

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厲操清白。質之為荊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貧,無車馬僮僕,威自驅驢單行。拜見父,停廨中十餘日,告歸。臨辭,質賜其絹一匹,為道路糧。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審於何得此絹?”質曰:“是吾俸祿之餘,故以為汝糧耳。”威受之,辭歸。

字詞解釋

(1)志尚:高尚的志向。(2)厲操:操行。
(3)質:胡質三國時人,胡威之父。
(4)為荊州:任荊州刺吏;今湖北湖南一帶。
(5)道路糧:旅費。
(6)少:小的時候
(7)省:探望
(8)廨:官府
(9)具以白質:白,告訴
(10)百餘里要之:要,通“邀”
(11)質杖其都督一百:杖,用杖打
(12)遣:打發
(13)畢:完
(14)餵:對……說
(15)對曰:回答說

原文翻譯

(胡)威字伯虎。年少的時候就很有志向,品行廉潔。(胡)質做荊州刺史時,(胡)威從京都(許昌)去探望他。(因為)家中貧困,沒有車馬和童僕,(胡)威獨自騎驢(去探望),(到了之後)拜見父親。在府中住了十幾天,(胡威)向父親告辭。在辭別時,(胡)質賜給他絹一匹,作為旅途上的盤纏。(胡)威跪下說:“父親(為官)廉潔奉公,不知道哪裡來的這匹絹?”胡質回答說:“這是我俸祿的剩餘,因此給你做旅途中的盤纏。”(胡)威(這才)接受,辭別父親踏上回家旅途。

高尚品德

胡質為官正直清廉,不僅不貪污 和收受賄賂,就連朝廷賞賜他的財物,他都是分給 部下或貧窮的百姓,從不獨吞獨占。
胡威少年有很高志向,(厲操清白)嚴格要求自己品質清純,不拿別人來歷不明平白無故送的東西。

歷史故事

三國及西晉初期,胡質胡威父子倆皆以清廉著稱於世。
胡質曹操當政時還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吏,他之所以日後官職顯要,不是靠逢迎拍馬、賄賂開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潔和勤勉政績。魏文帝曹丕在位時,胡質東莞太守,“在郡九年,吏民皆安”。到荊州任刺史後,他的政績依然卓著。他任職之處,形成了“廣農積穀,有兼年之儲”的富庶局面。嘉平二年(250),胡質病逝,“家無餘財,惟有賜衣書篋而已”。四年後,朝廷追思清節之士,考慮到胡質一生為官清廉,體恤民情,特下詔褒獎其清廉品德,並“賜其家錢穀”。
胡威受父親胡質的影響,年少時就有志繼承和發揚其父的清廉美德。有一年,胡威洛陽去探望在荊州當刺史的父親。胡質雖然當官,可家中並不富裕,以至於胡威去看望父親時沒有一車一馬,也沒有僕人隨從,只好騎著毛驢獨自上路。途中住宿客棧時,胡威自己劈柴、做飯、放驢。同住客棧的得知他是荊州刺史胡質之子後,無不驚訝,又無不欽佩。在荊州小住幾天后,胡威向父親辭行,胡質很想拿點什麼東西表示一下做父親的心意,翻來翻去,總算從家裡翻出了一匹絹,便拿給胡質作為路上的盤纏。胡威卻責問父親:“人們都說您清正廉潔,為官不貪不占,不知道此絹從何而來?”胡質先是一愣,然後解釋道:“這是我從俸祿中節餘下來的。”胡威這才放下心來,謝過父親上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