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人口,自然資源,交通,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教育事業,醫療衛生,文化事業,科技,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方言俚語,傳統節日,特產,城鎮榮譽,
歷史沿革
民國38年(1949年),胡莊鎮境內隸屬
宣堡區,設薛垛鄉、劉盪鄉、單野鄉、庵橋鄉、宗林鄉、孔莊鄉、楊營鄉、孔丁鄉。
魅力史莊—青津渡口1950年至1955年,胡莊鎮境內隸屬於宣堡區,設單野鄉、宗林鄉、庵橋鄉、劉盪鄉、薛垛鄉、孔莊鄉、楊營鄉。
1956年,胡莊鎮境內隸屬於宣堡區,設庵橋鄉、單野鄉、孔丁鄉、孔達鄉、薛垛鄉。
1957年10月,宣堡區撤區建鄉,設庵橋鄉、薛垛鄉。
1958年9月,胡莊鎮境內屬宣堡人民公社。
1959年5月,胡莊鎮境內設庵橋人民公社、薛垛人民公社。
1963年5月,胡莊鎮境內設薛垛、孔丁、劉盪、宗林、海聯、汪陳、周馬、楊營、單王、孔莊、庵橋人民公社。
1969年11月,胡莊鎮境內設汪群人民公社、胡莊人民公社,汪群人民公社由汪陳、薛垛、孔丁、劉盪、海聯組建而成;胡莊人民公社由楊營、庵橋、孔莊、單莊、宗林、周馬組建而成。
1977年6月,胡莊鎮屬於宣堡區管轄。
1983年7月,改變“政社合一”的體制,隸屬於宣堡區,境內設有汪群鄉、胡莊鄉。其中汪群設有大丁、孔丁、合鵬等17個村民委員會;胡莊鄉設有孔莊、陶溝、單莊等20個村民委員會。
2000年區劃調整汪群鄉合併入胡莊鄉,改置胡莊鎮,境內設37個村民委員會。
2001年,根據
泰興市行政村合併要求,設趙市、薛垛、戴陳、劉盪、單王、劉元、史莊、庵橋、周馬、宗林、田野、丁莊、汪群、陳隆14個行政村和汪群、胡莊2個居委會。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胡莊鎮地處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由東北向西南漸次傾斜,屬於為高沙土地區。
人口
截至2015年末,胡莊鎮有43418人,13274戶。其中0-14歲(總)0.75萬人,15-64歲(總)3.1萬人,65歲及以上(總)0.45萬人。
36490人(2017年)。
自然資源
胡莊鎮銀杏資源豐富,擁有銀杏定植面積15000畝,占耕地面積的30%。定植銀杏株數達33萬株,掛果的7.5萬株,樹齡最長的己達1000年。
交通
胡莊鎮距離高港汽車站18公里,距離高港客運北站15.2公里,距離
泰州火車站25公里,距離揚州泰州國際機場54.7公里。境內泰胡二級公路與江平路、姜八路、泰常路和334省道均已溝通。
寧靖鹽高速、京滬高速、寧通高速進出口均距胡莊鎮集鎮10千米以內。
經濟
綜述
2014年,胡莊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9億元,增長12.2%;實現工商稅收收入5415萬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68萬元,比2013年分別增長25.4%、2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385元,增長11.3%。
第一產業
2014年,胡莊鎮農業園區成功轉型。總投資過億元的有機農業項目落戶園區,一期工程建成開園,建成連棟大棚50畝、單體大棚600畝,育苗中心、加工中心、物流中心投入運營,常年生產有機蔬菜150多個品種,帶動周邊近400名農民就業。新增土地流轉面積7000畝,組建200畝以上“小農場”17個、農機合作社8個,添置“六行式”高速插秧機6台、烘乾機4台,秸稈全量還田率達95%以上,中稻機插秧面積達90%以上。全年新增有機基地認證1家,無公害稻米基地2家;注重標準體系建設,新認證有機蔬菜品種33個,無公害稻米品種3個,新增註冊農產品商標9個,創成泰州市名牌產品1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注重惠農政策落實,累計發放各項涉農補助資金600多萬元,開展農民就業創業培訓560人次。
第二產業
2014年,胡莊鎮新上工業投資項目6個,投資總額5800多萬元,亞東索具、泰港機械竣工投產,華威動力、宏達工礦、海港設備、友誼包裝即將全面竣工完成列統工業總產值6.25億元、銷售5.9億元、利稅8685萬元,比2013年分別增長38.3%、34.4%、64.1%。
第三產業
2014年,胡莊鎮新上1000萬元以上服務業項目4個,1家酒店、1家商務中心即將營業,新增個私企業77家、個體工商戶436戶,新辦註冊商標29個,新增個轉企21家。零散稅收征管有力,實現開票銷售6.2億元、入庫稅收2000萬元,增幅均達30%以上,醫療器材特色產業優勢進一步彰顯。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14年,胡莊鎮胡曲線、古田線升級改造工程竣工通車,創業西路、育才路西延工程全面建成;建成孔莊橋、汪群幼稚園橋以及9座小型設施橋樑,新架10千伏電網10公里、改造農網82公里。
教育事業
2014年,胡莊鎮有38名學生錄取四星級重點高中,錄取率較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其中汪群國中2名學生正取省泰州中學。
胡莊鎮中心幼稚園 | 胡莊鎮中心國小 | 泰州市胡莊初級中學 |
胡莊鎮汪群中心幼稚園 | 胡莊鎮汪群中心國小 | |
醫療衛生
截至2014年,胡莊鎮擁有胡莊鎮醫院、汪群醫院2家社區醫院和1家動物醫院。
文化事業
2014年,胡莊鎮新增薛垛、單王等7個民眾健身點,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5%以上,創建成省級公共文化示範鄉鎮,文化站獲評國家級“二級文化站”。鎮內2人榮登中國好人榜,“道德講堂”在全區率先實現全覆蓋。
科技
2014年,胡莊鎮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85億元,比2013年增長64.5%,新增省級民營科技型企業2家,完成發明專利申請28件、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165件。
社會保障
2014年,胡莊鎮累計發放低保、五保、優撫等各類經費873.6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9539人,續繳率96.6%,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8%以上。
歷史文化
方言俚語
胡莊鎮境內的方言都屬漢語北方官話的
江淮官話泰如片,處於廣袤的官話方言區的最南緣,與
泰興的根思和宣堡方言一樣,屬於泰興方言中的“鄉下話”,當地人稱為“老龍河話”或“咬舌子音”。
傳統節日
齋孤
齋孤在每年的農曆七月三十,據傳這天是
地藏王菩薩的生日,菩薩開恩放赦,放冤魂野鬼出外討“替身”,以便早日轉世投胎。泰興民間家家戶戶在田頭、場頭、荒郊、三岔路口、茅缸旁邊燒紙化錁,祭奠孤魂野鬼,求它們不要討自己的孩子做替身,還有的在河裡放河燈祭奠“河落鬼”。
撣塵
撣塵時間是在每年的臘月頭至立春前。撣塵的具體步驟是用一束竹筱子(帶枝葉的小竹尾子)綁在竹桿上,把家具、鍋灶床鋪、缸甏罈子用廢舊紙遮上,撣塵者頭頂斗篷,身著舊外衣,手執撣桿在家中的上下左右、角頭角落拂去塵埃、吊吊灰(沾滿灰塵的蜘蛛網)等。寓意撣去這一年中的不快,希望來年有個好兆頭。
特產
胡莊鎮的特產有:銀杏、葡萄、漲燒餅、攤燒餅、粯子粥。
城鎮榮譽
胡莊鎮曾先後獲得國家級生態鎮、江蘇省文明鎮、泰州市發展高效農業十佳鄉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