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筠(民國交通銀行總行董事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胡筠(1881-1939),字筆江,祖籍鎮江。胡筠少時就讀私塾,17歲時在江蘇泰縣一小錢莊學徒,1910年到北京公益銀號任職員。不久進北京交通銀行為行員。1933年,任交通銀行總行董事長。抗日戰爭爆發後,胡筠於1937年10月離滬赴香港。1938年8月24日,胡筠因飛機遭日軍襲擊墜毀身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筠
  • 出生地:鎮江
  • 逝世日期:1938
  • 職業:民國交通銀行總行董事長
簡歷,生平,從職員到董事長,從籌設到總經理,兼任多家銀行,殉職留英名,

簡歷

胡筠有著濃厚的故土情懷,他與鎮江名流陸小波、冷御秋、嚴惠宇有著密切聯繫,入股參與了他們在鎮江舉辦的蠶桑事業。胡先生致力於搜輯鄉邦文獻,他出資刊印《鴻軒詩稿》並為其作序。
胡氏有子惠春,是近世金融業實力人物,也是收藏界著名大家,1984年,胡惠春先生出資在香港印行其恩師宋文蔚詩集《說研室詩存》一書。書中收入宋文蔚長子宋伯彥文,言宋“一生文墨生涯,幾達三十年。至七十二歲,就中南銀行總經理胡公筆江之聘,課其三子:惠春、惠宣、惠開,經史國小,凡四年。令皆學有所成。宋公則謂平生快意之事。”

生平

從職員到董事長

1910年,胡筆江去北平公益銀行任職員,不久為北平交通銀行行員,後擢升總行稽核、北京分行副理,再升為北京分行經理。1914年,他任京行經理後,大力開拓北京分行業務,分行事務也井井有條,營業猛增,金融同行刮目相看,稱他為“交行一秀”。
1933年,交通銀行改組。得宋子文支持,胡筆江任交行董事長,這使得胡筆江成為四大官僚資本銀行之一的實權派人物,成為胡筆江一生事業的巔峰。
1934年,宋子文以全國經濟委員常委身份,對西北地區進行考察,胡筆江作為銀行界的代表也參加了考察活動。他們翻山越嶺,走遍了甘、青、陝、寧四省。回滬以後,通過了“西北建設計畫案”,由經濟委員會撥款,先對西北交通進行建設,為西北地區經濟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也為抗戰時期西北後方的開闢奠定了基礎。

從籌設到總經理

歸國富商黃奕住想在上海創辦一家銀行。他與《申報》主筆史量才相識,史量才向他推薦了胡筆江。胡筆江到滬以後,立即著手籌設銀行。1921年6月獲準成立,7月又批示暫準發行鈔票。1921年7月5日中南銀行正式開張。胡筆江任總經理。1934年當選董事。
1921年11月,鹽業、中南、金城三行宣布聯合營業,中南銀行將發行權歸聯合事務所共有,鈔票仍冠名中南銀行。1923年大陸銀行加入改為四行聯合發行鈔票,專設四行準備庫,辦理中南銀行發行、兌現事務,胡筆江任總監。
中南銀行建立以後,先後設立天津、廈門、漢口、南京、香港等分行。1929年及1935年先後增設儲蓄部和信託部,是當時最大的僑辦金融企業。
1935年,國民黨政府實施法幣政策,規定只有中央、中國、交通發行的鈔票為法定貨幣,其他商業銀行發的鈔券停止使用。胡筆江指示中南銀行將一切流通券、庫存券及保證金等連同四行準備庫全部移交法幣發行管理委員會接收。有評論說,這次有發行權的各商業銀行移交發行手續“當以中南為最合法、最有條理”。

兼任多家銀行

1935年,國民政府第二次對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強制增資,胡筆江獲得留任,並被政府指派為中行官股董事。
1936年,宋子文的中國建設銀公司,聯合中國、交通、金城、上海等銀行,投資成立中國棉業公司、化南米業公司等。宋子文自任公司董事長,胡筆江等人分任常務董事。這一時期,胡筆江還兼任了新華、金城、江蘇典業等銀行的董事。

殉職留英名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1932年1月28號,上海銀錢兩業公會實行罷市禦侮。胡筆江等上海金融實業家成立了地方維持會,向社會各界募捐,救濟傷兵和遣散難民。胡筆江作為委員帶頭捐獻,中南銀行還設立了救國捐款處。1937年7月,上海各團體為了支援抗戰,成立了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胡筆江擔任委員。為擴大募捐宣傳,他說:“事已決矣,吾人必須以最大的決心,奮鬥到底,義無反顧。”“抗戰必有犧牲,有一天也可能輪到自己,但我出身貧民之子,假設我為此次戰爭而捐生,則國家損失,不過一貧民之子而已。”這話竟不幸被言中。1938年8月,胡筆江從香港乘機飛往重慶,途中遭日本飛機掃射,不幸罹難。
胡筆江遇難後,當時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發布褒獎令,追認他為烈士。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皆送了花圈輓聯,稱其為“金融巨子”。蔣介石得悉,電唁家屬,稱其“金融碩彥,勞績卓然”。追悼會在香港舉行,宋子文主祭,並致輓聯:“忠於事、恕於人,血性論交,常披肝膽肺腑至誠以相見;敵之仇、國之寶,奇才招忌,竟歷刀兵水火諸劫而成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