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床
- 別名:亦稱“交床”、“交椅”
- 意義:身份的象徵
- 出處:《太平御覽·風俗通》
凳子介紹,胡床與詩文,
凳子介紹
交椅可以摺疊,攜帶和存放十分方便,它們不僅在室內使用外出時還可以攜帶。宋、元、明乃至清代,皇室貴族或官紳大戶外出巡遊、狩獵,都帶著這種椅子,以便於主人可隨時隨地坐下來休息。交椅遂成為身份的象徵。所以我國有“第一把交椅”代表首領的說法。因胡床攜帶方便、使用舒適,在中原地區得到廣泛流傳。替代了當時人們“席地而坐”的習慣方式,將“跪”改化為了“坐”。同時提高了人們日常生活用具的較矮特點。成為這一時期北方民族融合,對於中原的一大貢獻。
床,《釋名》雲:“床,裝也,所以自裝載也。”《廣雅》雲:“棲,謂之床。”裝,載也,棲也,皆為人坐臥之用。故古代供跪坐之物,如同日本今之坐蒲團,曰床,漢(此處的漢實指公元4世紀後期北魏時期)代自胡人傳人,為垂足之坐;如今之行軍椅曰胡床。(摘自黃現璠著 《古書解讀初探》)
古代詩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即馬扎, 一種坐具,而不是指我們現在的睡覺的床。理解這一點,有助於我們理解古代的詩文。例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人此時應該是夜晚坐在門外的小馬紮上,感月思鄉。如果是睡在室內的床上,且不說古代的窗戶小且不能透光,就是抬頭和低頭的動作也講不通。但是,床在古代也指臥具。《三國志·蜀書·關羽傳》:“先主(劉備)與二人(指關羽、張飛)寢則同床”,此“床”顯然是指臥具。《三國志》撰於西晉,可見西晉仍以床指臥具。
胡床與詩文
《太平御覽·風俗通》:
“靈帝好胡床”。《世說新語·自新》:“淵(戴淵)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演繁露》:“今之交床,制本自虜來,始名胡床,桓伊下馬據胡床取笛三弄是也。隋以讖有胡,改名交床。”陶榖《清異錄·陳設門》:“胡床施轉開以交足,穿便絛以容坐,轉縮須臾,重不數斤。”
靜夜思
比如,最普通的李白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詩人此時應該是夜晚坐在門外的小馬紮上,感月思鄉。如果是睡在室內的床上,且不說古代的窗戶小且不能透光,就是抬頭和低頭的動作也講不通。
長干行
樹間
詠興
寄上吳王三首
李白的《寄上吳王三首》
淮王愛八公,攜手綠雲中。小子忝枝葉,亦攀丹桂叢。
謬以詞賦重,而將枚馬同。何日背淮水,東之觀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