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藝,1962年生,大連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畫院創作部主任,作品先後被《中國藝術報》、《中國書畫報》、《美術》雜誌等專業美術刊物刊登發表;出版個人畫集《胡海藝國畫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海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大連
- 出生日期:1962年
- 職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主要成就:作品先後被《中國藝術報》、《中國書畫報》
- 代表作品:《胡海藝國畫集》
簡介,關於胡海藝文章,永不服輸,用包裝紙練習作畫,考美術學院夢破滅,窩棚里畫出新天地,從茶樓開始繼續發力,相關報導,特點,三年加入中國美協,最怕畫成民間小畫家,
簡介
胡海藝,1962年生,大連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畫院創作部主任,《藝術與收藏》美術編輯。中國國家畫院高研班就讀,
主要國畫作品有:《古月草舍》2004年第十屆全國美展遼寧展區金獎;《關東老宅》2005年“長江頌”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優秀獎;《凝固的歷史》2005年“太湖情”中國畫提名展入選;《霜落村外野林紅》2005年第五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優秀獎;《著落遺風》2005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舊宅遺風》2006年第三屆“菜鄉情”全國百名畫家中國畫邀請展入選;《野叢》2006年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中國畫藝術大展優秀獎;《曙光》2006年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選;《老農具》2006年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優秀獎、大連市十大文藝作品獎;中國畫《老農具》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中國畫《古韻》被中央電視台書畫院收藏;中國畫《暮歸》被釣魚台國賓館收藏;作品先後被《中國藝術報》、《中國書畫報》、《美術》雜誌等專業美術刊物刊登發表;出版個人畫集《胡海藝國畫集》。
關於胡海藝文章
永不服輸
幾封舉辦長征勝利70周年畫展的通知書擺在了胡海藝的面前,胡海藝挑了兩個高級別的參加了。幾天前,胡海藝收到了來自舉辦方的領獎邀請函,其中之一的領獎地點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談起這些,他的臉上寫滿了自豪,因為在幾千幅參展作品中,獲優秀獎的只有幾十幅。他說,參加這次畫展,體驗到了血脈噴張的感覺,那是在動筆前走訪福建籍的幾位老紅軍時。出發時的生離死別、過沼澤地時的生離死別、爬雪山體力不支時的生離死別,老人們用遲緩而平靜的語調講述著那一段慘烈的歷史,然而它卻一次次打濕胡海藝的眼眶。胡海藝一下子就鎖定了他要創作的兩幅畫的主題,一幅叫《山水》、一幅叫《曙光》,蒼茫山水間,一頁小舟頂著風浪頑強向前駛去……一個會議室里雖然空無一人,但也會看出,要么是紅軍的領導人準備開會,要么是會議已經開過……這就是胡海藝理解的長征的意義和長征精神———長征的勝利是決策的勝利,是堅韌不拔精神的勝利。在作畫的幾天時間裡,胡海藝常常會對著畫布出神,他的思維在歷史與現實之間遊走,回想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路,可謂一波三折,大起大落,然而有一種希望從未泯滅,那就是在繪畫的領域有所造詣;有一種精神從未脫離,那就是永不服輸。
用包裝紙練習作畫
胡海藝44歲那年,有過跌宕起伏的經歷,他曾經商大賺過一筆、曾被騙欠債幾十萬、曾做過裝修工人、曾開摩的給食堂送菜……雖然職業不斷變化,但他始終都沒有丟掉畫筆,“我這些年的人生路也像是在長征,畫筆就是我手裡的槍,握緊了它,我才能度過最艱難的時刻,奔向勝利的曙光。”胡海藝說。
考美術學院夢破滅
高考落榜,胡海藝知道自己不能扔下畫筆,他要找其他門路來完成他的夢想。後來在一個同學的幫助下到縣文化館幫忙,因為在那裡,他可以接觸到他摯愛的畫和當地一些知名畫家的指點,儘管在那裡他只是幫忙做做宣傳畫和廣告牌。
胡海藝在文化館工作一段時間後,為了生存,與幾個朋友到潮州、汕頭一帶做起了生意。短短三年時間,胡海藝的存摺里就有了二三十萬元的存款,在當時,萬元戶都被人羨慕,胡海藝更被家鄉的人看成了富翁。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86年,胡海藝涉足水果批發生意,但這樁生意不僅讓他折進了所有存款,還欠了銀行三十多萬元,這筆欠款在當時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人從窮日子走進富日子好過,但過慣了富日子卻突然變窮,周圍人的目光就難以承受。”怎么辦?親人問他,朋友問他,在一個個不眠之夜,胡海藝也在問自己。
窩棚里畫出新天地
痛過之後,胡海藝的心忽然變得寧靜了,心寧智生。胡海藝打定主意,從頭做起。1991年,30歲的他隻身來到大連開發區,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活。
“最早是做苦力,住在工地旁的簡易窩棚里,燈光昏暗,一個小屋子裡住著許多工友。”胡海藝描述當時的情景,臉上的表情有些複雜,“我那時被生活所迫,又揀起了畫筆,但是在一起的工友都會用特別的眼光看著我,都覺得我這個在工棚里畫畫的苦力是個另類。”
他在簡易房裡住了兩年,也賣了兩年的畫,當時他的畫掛售在開發區五彩城的一個小畫廊里,最開始的時候每副只能賣個一二百元錢,而每副畫要花費他兩宿以上的時間,但也不是經常能賣出去,通常要等一兩周才能賣出去一副畫。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發區經濟發展起來,一些外資企業紛紛進駐,胡海藝的畫在這段時間裡壯大了市場,他畫的工筆虎很受歡迎,一些企業約了畫裝裱後掛在正堂里,十分氣派,他的畫作因此由最初的一二百元一副迅速躥漲到一兩千元一副。
“後來我又找了一個活兒,是給一些食堂送菜,我有一輛大機車,一次能馱一百多斤貨,也不少賺。”胡海藝說,為了還清債務,1997年,他又聯繫了一家紙箱廠做銷售代理,由於以前積攢的社會關係,他的生意做的非常不錯,貨源穩定,流量大,在這一年,他賺
了一筆,加上以前的辛苦所得,把所欠的二三十萬元的債務全部還清了。 還清債務以後,胡海藝一身輕鬆地離開了生意場,開始專心作畫,“經過這些年的市場拼殺,我想我真的不能離開美術這個行業了。”
從茶樓開始繼續發力
2002年,在眾人的努力下,中國民族畫院在開發區成立,由胡海藝擔任創作部主任,從此,胡海藝的美術道路一路平坦,如今他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在北京交流創作,而一副畫可以賣到3萬元左右,找他約畫的人也從未間斷過。而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給胡海藝即將出版的作品集作序時,對他的畫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胡海藝的畫“在探索中變化和發展”,追求創新,“理應受重視”。
相關報導
胡海藝,1962年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就讀中國國家畫院高研班,中國民族畫院創作部主任,大連畫院畫家,《藝術與收藏》美術編輯。
特點
其作品大多畫“靜物”,如農具、彩陶等,由此形成個人畫作形式語言的基本特徵。從2004年起,連續多次有作品入圍全國美展並獲獎,如《老農具》獲第六屆工筆畫大展優秀獎,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2007年,《陶》入選紀念黃道周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耮子》獲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
胡海藝看上去非常抗造。7月12日,由大連市文聯、大連畫院等組織的“2008當代中國畫名家黃金聯展”,在大連圖書館舉辦,展期雖只4天,可胡海藝從布展、陪同、撤展到送行,前前後後忙活一周多。陪同,是件勞神費力的活兒,耐力、耐心不夠,斷然做不好。胡海藝因在普陀山寫生而曬得黝黑的臉色這時起到保護作用,部分掩蓋了他的疲憊。
撤展次日中午,我和他坐在南山酒店大廳里對話。一位杭州畫家走過來對胡海藝開玩笑:“下午把我們都送走,你的苦役也就結束了。”胡海藝憨厚一笑,未予置否,透著實在。
三年加入中國美協
胡海藝完整地回到繪畫上來,約在2002年。之前,從事過許許多多的行業,用他的話說是什麼都乾過。期間經歷,一如改革開放以來無數人的命運一樣,浮浮沉沉,成功與失敗,賺大錢與賠個底掉,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行業轉換頻密中,悠忽已是歲到不惑,無數次夢中醒來匯成一個清醒認識,繪畫是他的最愛。其實,天山海北地討生活時,他一直沒放下的是畫筆。
沒有人願意經歷磨難,但從磨難中穿行出來仍然挺立著的,莫不感謝磨難帶來的精神財富。胡海藝回頭看那些年頭,唏噓中更多的是感激:享受過成功,思考過失敗;絕境中掙扎養出了耐心、耐力;七上八下里讀人識人、看清自己。
加入中國美協類似職稱評定,完成幾項硬性指標即可。胡海藝不屬於閉門畫畫不聞窗外事類型,作品參賽前,他先研究評審,琢磨他們的審美取向,摸透他們擅長什麼畫種,而後創作時有地放矢。 這打法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兵法味道。果然連續獲獎,到2006年順利加入中國美協。從確立目標到實現願望,他只用了三年時間。
是投機嗎?胡海藝不排斥這個字眼。不同“國展”有不同評審,研究評審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過程。這幾年,他一直在北京發展,悄悄地關注著畫界的各種流派和趨勢,預感著國畫將來的走向。在評審們評審口味上下點功夫,完全可歸入“關注”那門功課。
這樣做,很容易讓人理解為只問結果的迎合。事實不然。在國家畫院畢業作品展時,老師建議他選舟山群島寫生時的一幅作品參展。胡海藝婉轉謝絕老師意見,寫生那些東西不是他的最愛,他知道自己對農具最有感情。作品裡沒有感情傾注,再好也不過是技法而已。
最怕畫成民間小畫家
胡海藝的國畫作品學術性強一些。比如,他的“分解山水”就標新立異,除他而外別無分號。這種風格如何,眼下難下定論,但表露出來的探索意識還是要肯定的。根據在京這幾年裡的“關注”,他預判,國畫未來發展方向之爭處於深水靜流狀態,或者很快就會浮出水面。
以他個人理解,繪畫要有時代性,尊重傳統不等於不發展,與陳陳相因比,真正的繼承是在發展中進行的。沒有這樣的意識,一味拘泥於前人框框,走不好就走成一個民間小畫家。
胡海藝最初攻的是油畫,因偏愛中國歷史、中國文學等,才走到國畫這條路上來。與油畫相比,國畫含蓄內斂,視覺衝擊力欠缺。意識到有欠缺,改不改就因人而異了。
經歷二十餘年奔波,胡海藝找到自己的最愛是繪畫,同時也找到最喜歡的主題是農具和彩陶兩大系列。因出身農家,農耕工具留給他太多的印記和靈感。與其畫不熟悉的概念,不如畫能帶來靈感的童年堅實記憶。當然,他的創作主題處於動態,不排除此後會轉到其他題材上。 聰明人各有聰明勁兒,胡海藝說自己有天分有靈氣,連老師也讚揚他的天分。在北京畫壇闖蕩,他感覺到僅憑靈氣不夠,得加強文化、品德修養,凡大師都是先做人後作畫,最後品德、畫德合二為一,方能畫出自己的東西。 在普陀山寫生時,有天下雨,同學們都呆在房間裡,胡海藝撐著傘照樣出門。不知何時老師悄然來到身後,說:“畫的不對啊,你沒畫出雨天的感覺。”不做事就不犯錯,放到年輕時,胡海藝也許會覺得委屈,這回,被老師指出錯誤,他認為這是最大收穫。“沒畫出第一感覺,老師要是不告訴我,我不會知道畫錯了。”
這叫畫外功。認識上提升了境界,遠遠高於畫出幾幅好看的寫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