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懷國

胡懷國

胡懷國,男,漢族,1971年生於山東莒南,199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同年起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興趣:結合歷史背景理解經濟理論;結合經濟理論理解中國經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懷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71年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簡介,作品,著作,學術論文,一般文章,

簡介

曾任KoreaFoundationforAdvancedStudies訪問學者(2001-2002)、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2002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後(2003年起),2004年起臨時借調香港工作。
胡懷國

作品

著作

1.晏智傑、胡懷國:《亞當·斯密》,香港:中華書局2000年6月。
2Hu Huai guo,“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and Korea's Long-run Growth”, Working paper, Korean Foundation for Advanced Studies, Aug. 2002.
3.胡懷國:《〈國富論〉導讀》,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
4Hu Huai guo,“Automobiles”, with Pan Jiahua etc., in A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China's WTO Accession: An Analysis of Six Sector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 Development (IISD), Canada, Oct.2004, pp107-136.
5.喬治·阿克洛夫(著)、胡懷國(譯),《一位經濟理論家講述的故事》,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
6.胡懷國:《石油價格波動及其巨觀經濟影響——兼論供求衝擊的不同後果》,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7.胡懷國:《書齋內外的經濟學——胡懷國文集》,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學術論文

1.胡懷國:“中國需要什麼樣的經濟學”,《改革與戰略》1999年第3期;
2.胡懷國:“斯密思想體系的一致性”,《經濟科學》1999年第4期;
3.胡懷國:“對斯密研究方法的評價與新評價”,《學術交流》1999年第5期;
4.胡懷國:“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及其對新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的貢獻”,《經濟學動態》2001年第10期;
5.胡懷國:“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及其套用”,《經濟學動態》2002年第3期;
6.Hu Huaiguo,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and Korea’s Long-run Growth”, KFAS Working paper, Aug. 2002.
7.胡懷國:“內生增長理論的產生、發展與爭論”,《寧夏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
8.胡懷國:“2002年度諾獎得主卡尼曼和史密斯及其對心理和實驗經濟學的貢獻”,《社會科學家》2003年第2期;
9.胡懷國:“內生增長理論與韓國長期經濟成長”,《東北亞論壇》2003年第4期;
10.胡懷國,“亞當·斯密的思想淵源:一種被忽略的學術傳統”,《經濟學動態》2011年第9期;
11.胡懷國,“經濟轉軌中的公平與效率”,《經濟研究》2013年第6期;
12.胡懷國,“中國傳統社會的累退性稅制結構”,《財貿經濟》2014年第9期;
13.胡懷國,“中國傳統社會的‘國營農場’及其轉軌路徑”,《中國經濟史研究》2015年第5期;
14.胡懷國,“重塑現代市場經濟的人文基礎”,《學術研究》2015年第12期;
15.胡懷國,“近代土地改革模式及其古典經濟學基礎”,《地方財政研究》2016年第10期;
16.胡懷國,“民國時期的‘公營墾場’:制度基礎與模式創新”,《學術研究》2016年第12期。

一般文章

1.“諾獎最新得主對經濟學的貢獻”,《紫荊》(香港)2004年第12期;
2.“香港第一與經濟自由排名”,《紫荊》2005年第2期;
3.“美國嚴重高估中美貿易逆差規模”,《紫荊》2005年第4期;
4.“內地房地產市場的多方博弈”,《紫荊》2005年第5期;
5.“真正的民主具有寬容精神”,《紫荊》2006年第4期;
6.“次按真面目:從天使到魔鬼”,《紫荊》2007年第9期;
7.“中國自貿區戰略取得實質突破”,《紫荊》2008年第5期;
8.“越南危機的外部衝擊與內部因素”,《紫荊》2008年第7期;
9.“中國開啟地方政府發債大門”,《紫荊》2009年第4期;
10.“債務危機籠罩東歐”,《紫荊》2009年第4期;
11.“避稅天堂為何成為富國眼中釘?”,《紫荊》2009年第5期;
12.“如何看待中央與地方GDP差異”,《紫荊》2009年第5期;
13.“誰來為龐大的財政赤字買單”,《紫荊》2009年第6期第;
14.“貿易保護主義:暗潮洶湧 難成氣候”,《紫荊》2009年第11期;
15.“內地創業板:‘首日爆炒’的瘋狂與理性”,《紫荊》2009年第12期;
16.“中國東協自貿區:香港的挑戰與機遇”,《紫荊》2010年第2期;
17.“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紫荊》2010年第4期;
18.“香港為何很少堵車?”《經濟學家茶座》總第51輯(2011年第1期);
19.“契約精神:經濟學的遠親與近鄰”,《經濟學家茶座》總第53輯(2011第3期);
20.胡懷國,“理解中國傳統社會”,《經濟學家茶座》總第70輯(2015年第4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