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寧,男 ,重慶,1965年5月8日生,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院長。
曾任中國力學學會固體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和日本複合材料學會東北支部評議員,目前任日本複合材料學會評議員、中國複合材料常務理事、重慶航空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他目前擔任2份國際雜誌的副主編和牽頭客座主編、7份國際雜誌(其中6份為SCI雜誌)的編委以及2份中國與日本國內雜誌的編委。曾多次任信州大學、秋田縣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的博士答辯的校外顧問專家。擔任國家科技部“973”國家重點基礎發展研究計畫申請項目的海外評審,北京化工大學的國家“211”工程業績驗收評審,日本學術振興會科學研究費(日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委員會專門委員和基金評審(機械材料和材料力學部門)、以色列和拉脫維亞國家科學研究基金評審等社會服務性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寧
- 畢業院校:重慶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工程力學
- 職務: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院長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工作經歷
1993.04~1997.03 日本東北大學航空宇宙工學科助理教授
1997.04~1999.11 中國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副教授
2000.05~2001.10 日本東北大學航空宇宙工學科副教授
2001.11~2002.11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機械系先端材料研究所研究科學家
2002.12~2009.03 日本東北大學航空宇宙工學科副教授
2008.08~2008.10 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工程系統學院澳方資助的特邀訪問教授
2009.03~2013.10 日本千葉大學工學研究科機械系教授
2012.03~2013.04 日本千葉大學工學研究科機械系系主任,兼任人工系統科學專攻長(含機械工程系,電子工程系,醫學工程系等3個系)
2005.07~2013.10 中國重慶大學985工程特聘教授
2010.07~2013.07 中國重慶科技學院客座教授
2011.03 中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榮譽客座教授
2012.07~至今 中國西南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2013.03~2013.10 中國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教授
2013.11~至今 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院長
2013.12~至今 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研究方向
2. 金屬材料和複合材料及其結構的強度分析、輕量化設計、最最佳化設計
3. 反問題,涉及衝擊載荷的診斷和殘餘應力場診斷等
4. 結構損傷的線上診斷技術,利用靜態、低頻、或超音波技術對結構物的損傷狀態進行實時線上監控
5. 結構和材料的下線無損檢測技術,主要利用超音波技術對結構和材料內部的損傷進行檢測並構造損傷圖像
6. 傳統長碳纖維增強樹脂基複合材料的各類力學特性和破壞特性分析,主要涉及衝擊損傷和壓縮失穩破壞等
7. 納米複合材料的力學、電學、熱學特性的多尺度模擬
8. 利用各類碳納米添加物開發功能型納米複合材料以及在高效感測器元器件中的套用,如應變、溫度和濕度感測器;能源材料如可充電電池的電極材料等
9. 利用各類碳納米添加物開發結構型納米複合材料,主要涉及納米體積材料以及利用納米添加劑對傳統層板材料的界面增強增韌技術
學術成果
據不完全統計,關於一些頂級論文的相關情況如下(說明: Top 25 Hottest articles是國際著名資料庫Science Direct從2004年開始的業務,選出該資料庫中Elsevier社的雜誌2004年以來發表的所有論文中下載次數最多的25篇論文,並定期更新;另外,Elsevier和Sage等出版社對旗下的雜誌從2008年開始定期統計引用數最多的論文。)
1. 有關複合材料衝擊破壞評價的論文被複合材料領域的頂級核心刊物Composites Part-A列為該雜誌2003年下載次數最多的頂級學術論文(排名第1)。
2. 2007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上發表的關於衝擊載荷診斷的論文,進入2007年(1-3月)該雜誌Top 25 Hottest articles(排名第5, ScienceDirect資料庫)。
3. 2007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上發表的關於納米碳管壓縮穩定性的論文,進入2007年(7-9月)該雜誌Top 25 Hottest articles (排名第6, ScienceDirect資料庫)。
4. 2008年在Composites Part-A發表的關於納米複合材料導電性的實驗研究論文,進入2008年(4-6月)該雜誌Top 25 Hottest articles(排名第3, ScienceDirect資料庫)。
5. 2008年在Acta Mater.發表的關於納米複合材料應變感測器隧道效應的論文,進入2008年(7-9月)該雜誌Top 25 Hottest articles(排名第3, ScienceDirect資料庫)。同時,該論文被引用500餘次,在08年以來該材料領域頂級雜誌的被最多引用的前25篇論文中排名第5。該文也為2004年以來的ESI 1%高被引論文。
6. 2008年在Mechanics of Materials上發表的關於材料界面裂紋和破壞擴展模擬的新型內聚元的論文,進入2009年(1-3月)該雜誌Top 25 Hottest articles(排名第15, ScienceDirect資料庫)。引用數在08年以來該著名雜誌的所有論文中排名第12。
7. 2008年在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上發表的關於利用LAMB波進行金屬結構的實時損傷線上診斷的論文,引用數進入這一領域內該最著名雜誌創刊以來評出的前50位頂級論文(排名第39, 2013年5月1號更新)。
8. 2009年在Mechanics of Materials上發表的關於評價顆粒增強複合材料材料特性的論文,進入2009年(10-12月)該雜誌Top 25 Hottest articles (排名第11, ScienceDirect資料庫)。
胡寧教授還受日本複合材料學會志和SCI國際雜誌Sensors等的邀請發表綜述論文7篇,另外受日本機械學會委託撰寫2011年度日本機械學會會刊年鑬,參加6部英文和1部日文專著章節撰寫。出版英文書籍3部(Composite Materials and Their Properties, Composi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Editor: N. Hu, InTech-Open Access Publisher等)。分別為ACS Nano, Materials Horizons,Small, Nanoscale, Carbon, ACS Applied Mater. & Interface, Scientific Reports(Nature Group), Applied Physics Letter, Polymer, Nanotechnology, Composites Science & Technology等70多類國際雜誌和5類日本與中國國內雜誌的審稿人。
胡寧教授在約40個主要的國際會議上做特邀報告、專題報告和大會報告,並在2個重要的日本國內會議上做過專題報告。他還分別任過40個國際會議和日本國內會議的分會主席、6次國際會議的組委會成員、4次國際會議編委會委員和6次國際會議科學委員會委員以及國際運作委員會委員。特別是受邀出任複合材料領域內最有影響力的國際會議ICCM18(2011,韓國)的分會組委、ICF13大會科學委員會成員以及Nanomaterials分會主席(2013,中國北京)、國際智慧型結構會議系列的國際委員會委員(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aptive Structures Technologies (ICAST))、日美JSME/ASM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 Processing (ICM&P2011)的組委和聯合主席。同時多次任日本國內各種學術會議的分會主席(20多回)。
另外,在中國和日本,作為項目負責人和副主研獲得的包括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研: 海外傑青以及面上項目2項、重點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專項、中國863項目、日本國家科學基金、即日本文部省JSPS(日本學術振興會)科研補助費(S級,A、B、C級)、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美國空軍亞太地區研發機構、JAX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東芝(株)、新日鐵化學(株)、鈴木汽車公司(株)、北汽集團等單位在內的各項科研經費超過500萬美元。
兼任職務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Composites (IJAutoC)的副主編(2013年創刊的新雜誌,Associate Editor)
2. Scientific Reports(Nature集團2011年創刊的首份和唯一份開源雜誌,SCI,無主副編,由有多位編委直接運行)
3. The Open Numerical Methods Journal(編委)
4.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SCI,編委)
5.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SCI,編委)
6.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SCI,編委)
7. The World Scientific Journal (Civil Engineering subject area,SCI,編委)
8.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 (SCI, Lead Guest Editor,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