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概況
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胡家鎮是全省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省級鄉鎮企業示範園區和宣漢縣四大工業集中發展區之一,是全國文明鎮和首批小城鎮重點鎮之一,四川省首批百強試點鎮,川東北宜居鄉鎮,素有“川東重鎮、巴山明珠”的美譽。全鎮幅員面積88.77平方千米,轄9個行政村,3個社區居委會,83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80000人(2018)。
胡家鎮提出了建設“川東牧業大鎮、秦巴工貿重鎮、全國示範名鎮”的奮鬥目標,努力打造“風貌胡家”、“環保胡家”、“平安胡家”、“生態胡家”。按照“追求卓越、勇創一流、重點突破、全面奪標”的總體要求,胡家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鎮廣大幹部職工和人民民眾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實現了鎮域經濟社會的跨域發展。
近年來,宣漢縣胡家鎮在宣漢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大力發揚“奔跑精神”,堅持“贏在理念、勝在實幹、貴在人和”的工作理念,把優秀當作習慣、把完美作為標準,祛除虛偽化、打破潛規則、倡樹新風尚、集聚正能量,全力推進城鎮建設、大力夯實公共基礎、全心投入民計民生、做強做實農業工業,實現鎮域經濟奔跑跨越,民眾生活幸福和諧。
地理交通
胡家鎮地處川陝結合部,區位獨特,是連線宣漢、萬源、達州城區的物資集散地;距宣漢縣城40分鐘車程,距達州市區50分鐘車程,距萬源近1小時車程。東臨毛壩鎮,南抵雙河鎮、土主鎮,西界花池鄉,北連鳳鳴鄉、紅峰鄉,是花池、紅峰、鳳鳴等鄉鎮通往縣城的必經之道,是該縣後河流域的重點鎮和中心鎮。交通便捷,坐擁國道,國道210橫貫全境有10餘公里;連線高速,跳河快速通道直連達陝高速公路,出口距該鎮僅有8公里;環抱鐵路,襄渝鐵路、襄渝複線穿境而過,客貨兩運的縣級火車站(宣漢站)坐落該鎮。鎮內有一座三級中心汽車客運站,每天發往達州城區、宣漢及毗鄰鄉鎮等客運班線車36班次。進村入組便利,有村組道水泥路22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85%的組通水泥路,20分鐘胡家交通圈全面建成。
行政區劃
胡家鎮轄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9個行政村,即龍潭社區、六橋社區、雲寨社區、鑼鼓村、滑山村、鴨池村、峰溝村、黃花村、黃埡村、石樑村、思樂村、跳河村。
自然環境
胡家鎮地貌受紅岩北控制,形成西北部的台狀中低山和東南部單斜山及丘陵、溝谷地帶海拔高度350—1400米。
歷史沿革
胡家鎮始建於乾隆十三年(1748年),時名建興場。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全縣48里(即場),建興場屬“北路”,改為胡家場,因有一胡家坪而得名,在今農貿交易場所。民國五年(1916年)屬西區亦即第五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場鎮即胡家鎮。民國二十二至二十四年,紅軍建立蘇維埃,始設胡家區,轄胡家、花池、普光、土主4鄉。民國三十年(1941年) 改鄉人民政府、鄉人委,分設石鼓鄉;1955年春石鼓鄉撤併。1958年9月建胡家人民公社,1968年10月建興公社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恢復人民公社管委會,1983年12月恢復為胡家鄉人民政府。1985年3月建胡家鎮人民政府至今。
經濟發展
2013年,該鎮全年地區生產總值9.3億元,人均gdp為19300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8億元,招商引資完成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20元,該鎮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激活農業穩基礎。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改善。該鎮依託旱澇保收項目、金土地項目、高標準農田調整項目等切實加大了農業基礎設施改善力度,農業基礎設施大為改觀。近年來,進行高標準農田調整1.1萬畝,整治水庫3座、山坪塘101口,維修渠堰65千米,修建田間道58千米,農業生產能力大大提高。農業產業最佳化升級。現有農業專業合作社10個,依託省級農業專業合作社“大巴山”果業合作社,發展特早熟蜜桔、巴山紅桃特色水果6000畝,年果品產值達2200萬元;採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種植優質水稻1萬畝以上;依託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推行現代化農業,山區農業機械化取得突破,成功探索出土地流轉“託管”模式,有效地解決了“誰來種地”的問題。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該鎮是中國南方第一牛“蜀宣花牛”發源地,全鎮有100頭以上蜀宣花牛養殖小區5個,養殖20頭以上大戶100餘戶,帶動形成1000頭以上生豬養殖小區5個,100頭以上養殖大戶130戶,畜牧經濟年收入達3000萬元以上。
助力工業促增長。該鎮是老工業基地,原中央企業7111軍工廠坐落該鎮。7111廠雖已遷離,但原有厚重的工業基礎仍然存留。作為全縣四大產業新城之一,該鎮立足宣漢縣委提出的“114”發展戰略,全力打造占地面積1.83平方公里,工業用地面積1.27平方公里的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區。目前該鎮有規模以上企業9家,上億元以上企業3家,千萬以上的企業6家。西塔乳業與重慶天友乳業整合,產品覆蓋整個四川省的縣級以上城市以及貴州、重慶、陝西、湖南、湖北等省市;雲蒙米業聲名鵲起,遠銷省內外。2013年,全鎮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8億元,就近就地解決勞動力就業2000餘人。
盤活商貿強服務。一直以來,胡家鎮人氣旺、經濟活躍,商貿流通繁榮,文化娛樂豐富,服務行業發達,為該鎮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注入了活力。全鎮有商貿服務企業65家,個體工商戶1396家,各類農家店總數72個,品牌直銷店、加盟店等各類專賣網點60餘個。近年來,每年各類批零銷售額在2億元以上。
城鎮建設
自1992年列入四川省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以來,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規劃建設,高起點按照“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放線一把尺”,堅持高規格運作、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理,堅持城鎮建設資金專戶儲存、專帳管理、專款專用。經過近十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人口集聚、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雅的格局,胡家鎮成為宣漢縣改革與發展的前沿陣地。
2014年場鎮面積達3.5平方公里,場鎮人口4.5萬人,場鎮街道主街13條、小街42條。
一是新城拓展亮點凸顯。依託國有土地拍賣推進新城小區建設。今年成功拍賣的一宗30餘畝的國有土地,現已破土動工。該地塊堅持電梯樓與小高層的有機結合,堅持商業用房與民居住宅的有機結合,堅持地上建築與地下停車的有機結合,堅持綠化、美化、亮化、彩化的有機結合。建成後,總建築面積達9萬平方米,住戶600餘戶,能容納3000人居住;地下停車場停放車輛200輛;農貿超市4000餘平方米。該樓盤的建成,將實現胡家電梯樓零的突破,是該縣三個擁有電梯樓的鄉鎮之一。該樓盤的建成將是該鎮第5個標準、大氣、美觀的住宅小區。
二是維舊改造效果顯現。對老城區街心花園、半節街、麒龍街等多條街道的低矮民房進行了全面改造升級。對火車站沿線、210國道兩旁的400餘間民房等進行了風貌打造。油化了場鎮至火車站、場鎮至國庫道路。對百興大街等10餘條街道進行了“四化”(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建設。場鎮建成街道全部鋪裝人行道彩磚達3.5萬平方米,安裝下水管道10餘公里,全面提升了場鎮的形象和檔次。近年來,場鎮提升改造投入資金5000萬元以上。
三是功能配套齊全完善。建成中心文化廣場、思源廣場、7111廠廣場等3個民眾休閒活動廣場。修建濱河路4條,方便民眾閒暇散步。建農貿市場2個,占地1.5萬平方米的秦巴商城全面改建後煥然一新。場鎮內安裝路燈500餘盞,實現了全覆蓋。場鎮內栽植行道樹8000餘株,實現了街街綠樹成行。建自來水廠2個,建場鎮垃圾填埋場1個,場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正在立項過程中。四是管理場鎮科學規範。成立了城管辦,抽調了精幹力量,配置了必要物資,購置了執法車輛,全天候對場鎮大街小巷等秩序進行巡邏和管理。成立了市政辦,專門加強對場鎮路燈、農貿市場、農貿超市等進行監督管理。成立了環衛隊,聘請保潔員86名,對場鎮衛生進行全天候保潔。每條街設立了文明勸導崗,對亂扔垃圾、亂穿馬路、亂停車輛、亂貼廣告、亂擺攤點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
新村新氣象。從宣漢縣城出發,向胡家鎮走去。進入胡家境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氣、美觀的界碑矗立在公路旁,“胡家歡迎您”五個大字熠熠生輝,這充分展示了胡家人民的熱情好客。在黃花、鴨池村,2500畝成片的即將成熟的稻穀伴隨著微風在向路人招手點頭。在石樑新村,20餘戶農家房屋統一了外觀風貌,寬敞的水泥路延伸至家家戶戶,廣場上幾個老人正在健身,小朋友們正在追逐打鬧;新村背後是一片獼猴桃基地,即將成熟的獼猴桃被紫色袋子包裹著,掛滿枝頭……該鎮在突出場鎮建設的同時,切實加大了新村建設力度,持續建設美麗新村,讓農村煥發了生機與活力。經過近幾年的持續奮戰,該鎮已新建、改造跳河新村、石樑新村、龍鳳新村、滑山新村4個新村聚居點。新村統一規劃建設,統一基礎配套、統一風貌打造,農村建起了休閒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農村“管線”下地了,“蜘蛛網”逐漸消失;農村自來水流進了農戶家中,農村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處理,農村房前屋後有了微菜園,農村使用起了清潔能源……在新村,“未見炊煙起,但聞飯菜香”的景象展現在眼前。去年,該鎮採取“政府倡導,社區主導,民眾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在場鎮建成區內開工新建馮家嘴新農村綜合體,建成後將容納住戶400戶,是集商、住、娛為一體的多功能新村綜合體,創新走出一條“依託城鎮建新村、建好新村擴城鎮”的新型美麗新村建設之路。
如今的胡家鎮,場鎮面貌日新月異,新村建設如火如荼,場鎮與新村有機結合,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科教文衛
科教文衛大發展。該鎮轄區有公辦初級中學1所——胡家初級中學,系達州市示範初級中學,教育教學質量位居全縣同類學校前茅;公辦中心國小1所——胡家鎮逸夫國小,因邵逸夫捐助而得名;公辦幼稚園1所,是全縣最早的標準化幼稚園;民辦中國小和幼稚園5家。為整合胡家教育資源,最佳化教育質量,宣漢縣委、縣政府投入資金2000萬元,對胡家初級中學進行遷建,新校區現已破土動工。根據規劃,建成後,胡家中學新校區將是一個標準化單設初級中學。胡家中學原校區建立胡家鎮第二中心校,有效化解國小大班額問題,逐步實現在家門口接受優質教育的目標。文化事業欣欣向榮。每當夜幕降臨,在中心廣場、思源廣場、7111廠廣場,數千人跳起了壩壩舞,打起了腰鼓,場面好不熱鬧。民間文化十分豐富,有民間樂隊8家,每當紅白喜事,樂隊表演助興。該鎮按照省級示範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標準建綜合文化站1個,占地面積360平方米,設有電子閱覽室、圖書閱覽室、排練廳、文娛活動室等,長期對外免費開放。該鎮村村有文化活動中心,村村有文化書屋。衛生事業蓬勃發展,鎮中心衛生院裝備優良、醫術高超,享譽全縣。
為民服務“五進村”。該鎮以民為本,為民服務,把民計民生融入到黨的建設工作中。在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創新探索出了“幸福台賬——五進村”工作法,幹部職工關注民計民生,民眾點讚幸福。一是黨員幹部“住進村”、開展調研找難題,每月幹部住進村里不少於10天。二是黨委會議“開進村”、邀請民眾作決策,每月召開流動院壩黨委會1次以上。三是為民承諾“曬進村”、接受監督抓落實,每位幹部為民眾承諾辦好兩件實事。四是院壩服務“送進村”、切實踐諾真幹事,根據時季和實際情況,送政策、送技術、送物資、送信息、送人力到農家,開展相應服務。五是民意測評“問進村”、民眾評判見成績,每季度對幹部聯繫各村、各院壩民眾工作情況和民眾幸福指數進行“背靠背”測評,滿意率不到60%的,聯繫幹部書面說明情況。通過此項活動的開展,已收集民眾意見建議150餘條,涉及重大民生問題9個;召開流動黨委會6次,確定解決修路、拆遷等民生問題6個;黨員幹部承諾幫扶民眾事項78項;服務隊進院壩送服務100餘次,幫扶民眾解決問題45個;民眾對黨委政府的滿意度由最初的82%上升到目前的95%,民眾自身幸福感由73%上升到88%,實現了黨員幹部和民眾的“雙向幸福”。胡家鎮“幸福工作法”的有效推行,得到了組織的肯定、民眾的認可、媒體的關注。
未來展望
胡家鎮黨委、政府將帶領全鎮人民堅決貫徹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順勢而為、狠抓落實,堅定落實“三大支撐、四大目標、五大任務”的安排部署。
一是強推脫貧奔康工作,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鎮域發展和農業農村工作,堅決實施好上級各項扶貧政策,加快“一環果園、二環菜園、三環藥園”的“三環三園”產業發展進程,確保黃花、鑼鼓、峰溝3個貧困村以及全鎮1288戶貧困民眾如期真脫貧、奔小康,為把宣漢“建成全省脫貧奔康示範區”貢獻胡家力量。
二是強推“2+8”城鎮體系建設,主動站位、主動聚焦、主動作為,實施好獨立工礦區項目,加快場鎮“1234”建管進程,堅定不移地整治“兩違”,做優城鎮規劃,做大城鎮骨架,做強城鎮功能,做精城鎮管理,全面提升城鎮品質,爭當全縣“八鎮推”的領頭羊,奮力打造全縣區域中心。 三是強推商貿服務配套,發揮省級商貿重點示範鎮品牌效應,積極引入工商資本和社會資金,完善商貿業態,建成農副產品交易中心1個、三級汽車站1個、四星級賓館1家以上,招引大型超市3家以上,著力打造全縣綜合性商貿中心鎮。同時,配合抓好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建設,在巴文化展示和服務上做文章、下功夫,為把宣漢“建成全國巴文化高地”貢獻胡家力量。
四是強推民計民生改善,嚴格落實低保、五保、殘疾人員優待政策以及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大力扶持特殊群體就業再就業,妥善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社會民生問題;持續推進教育事業,加快中學二期遷建工程,啟動第二中心幼稚園建設,大力發展衛生事業,切實提高教育教學和醫療衛生水平,著力提升城鄉民眾獲得感,全力推進胡家各項事業發展,為建成繁榮美麗新宣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