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爾與海德格爾

胡塞爾與海德格爾

《胡塞爾與海德格爾》是201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倪梁康。

基本介紹

  • 書名:胡塞爾與海德格爾
  • 作者:倪梁康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 頁數:268 頁
  • 定價:25.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0126205
  • 副標題:弗萊堡的相遇與背離
  • 叢書:中國現象學文庫·現象學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大約從2012年初陸續開始撰寫題為《反思的使命》的胡塞爾思想傳記。到2015年時,已經寫到胡塞爾的弗萊堡時期。在這裡當然不可能繞過他與海德格爾的關係問題不論,因為無論就思想關聯來看,還是就私人關係而言,這個關係都構成胡塞爾從1916年到弗萊堡直至他1938年在這裡去世期間的最重要思想生命內涵的組成部分。胡塞爾自己曾將他後期在海德格爾那裡得到的經歷稱作“最沉重的宿命之一”,甚至“最陰暗的個人經歷——最後的和對我最沉重的打擊”。而2014年出版的海德格爾的題為《思考》的三卷(《黑皮本》1931-1941年)以及2015年出版的題為《說明》的另外兩卷筆記(1942-1948年),又為兩位哲學家之間的關係增添了新的資料,尤其是為理解海德格爾所說“攻擊”胡塞爾的根本動機提供了新的視角。再加上2016年將是海德格爾去世的第四十個年頭,2018年也將是胡塞爾去世的第八十個年頭。這幾重因緣會聚的結果就是筆者在這裡提交的關於胡塞爾與海德格爾關係或關於海德格爾與胡塞爾關係的文章,共分五個部分。可以說它們是筆者以某種方式對此長期縈繞在心頭的關係思考的一個總結或清算。——這裡所說的“關係”,既是指他們之間的私人關係,也是指他們之間的思想聯繫。
整個論述的正文部分將分五篇文字完成,分別以“胡塞爾與海德格爾關係史前篇:1916-1923年”、“中篇:1924-1928年”、“後篇:1928-1938年”以及“海德格爾胡塞爾關係史續篇:1938-1976年”、“外篇:猶太主義與納粹問題”。
屬於這個問題域的文字還有筆者已經發表和即將發表的四篇文章:“胡塞爾與海德格爾的存在問題(上、下篇)”與“胡塞爾與海德格爾的歷史問題(上、下篇)”。
附錄:卡爾•舒曼:“論海德格爾《明鏡》周刊談話中關於胡塞爾的說法”。

作者簡介

倪梁康,男,1956年出生,江蘇南京人。南京大學文學學士、哲學碩士(夏基松為導師),德國弗萊堡大學博士(1990,B. Rang為導師,主攻胡塞爾現象學)。主要著作有:《自識與反思》、《胡塞爾現象學概念通釋》、《現象學及其效應——胡塞爾與當代德國哲學》、《現象學的始基:胡塞爾<邏輯研究>釋要》、《胡塞爾與海德格爾——弗萊堡的相遇與背離》、《心性現象學研究》、《心的秩序:一種現象學心學研究的可能性》、《意識的向度:以胡塞爾為軸心的現象學問題研》、《理念人:激情與焦慮》。

圖書目錄

序言
引論
第一講:胡塞爾與海德格爾關係史前篇:1916-1923年
第二講:胡塞爾與海德格爾關係史中篇:1923-1928年
第三講:胡塞爾與海德格爾關係史後篇:1929-1938年
第四講:海德格爾與胡塞爾關係史續篇:1944-1976年
第五講:胡塞爾與海德格爾關係史外篇(1):胡塞爾與猶太人問題
第六講:胡塞爾與海德格爾關係史外篇(2):海德格爾的反猶主義與納粹問題
第七講:胡塞爾與海德格爾的歷史問題(1):歷史哲學的現象學-存在論向度
第八講:胡塞爾與海德格爾的歷史問題(2):海德格爾思想中的黑格爾-狄爾泰動機
附錄:關於2014年弗萊堡大學“海德格爾教椅之爭”的媒體現象學與去蔽存在論
資料一:胡塞爾1931年1月6日致亞歷山大·普凡德爾的信
資料二:胡塞爾1933年5月4、5日致迪特里希·曼科的信
資料三:論海德格爾在《明鏡周刊》訪談中關於胡塞爾的說法
譯後記(代全書後記)
引用文獻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