胙城縣

胙城縣

胙城縣,中國古代行政區名。胙城,周為胙國周公第六子伯翂分封於此,稱胙國。春秋南燕國西漢置南燕縣,南北朝東燕縣。隋開皇十八年(589年),改稱胙城縣。唐、宋皆屬滑州(靈昌郡)。金隸南京路(今開封),元屬衛輝路,明屬衛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縣併入延津縣。民國改華里鎮,今為胙城鄉

胙城縣歷史悠久,周代為胙國,隋代置胙城縣因以為名。至清雍正間廢止,胙城縣建制存在1130餘年。胙城縣治所胙城在今延津縣胙城鄉。胙城縣轄境在今河南省延津縣東北部和衛輝東部一帶。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胙城故城,典籍記載,隋書,元和郡縣圖志,太平寰宇記,宋會要輯稿,宋史,金史,新元史,河南通志,大明一統志,皇朝文獻通考,讀史方輿紀要,

歷史沿革

周為胙國周公之第六子伯翂分封於此,稱胙國
春秋時,稱南燕國;戰國時屬魏。
秦於此改置燕縣,屬東郡(治濮陽)。
西漢置南燕縣,屬東郡(治濮陽)。
東漢改為燕縣,仍屬東郡。
三國時屬魏。
晉懷帝光熙元年(306年),改名為東燕縣,隸兗州濮陽國。
北魏,復為東燕縣,屬司州部東郡(治滑台)。
北魏武定八年(550年),酸棗縣併入。
北齊北周皆因之。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東燕縣改稱胙城縣,屬滑州
隋大業三年(607年),廢州,改屬東郡(治滑台)。
唐武德二年(619年),改置胙州,領胙城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罷州,胙城縣屬河南道滑州(靈昌郡)。
五代皆循舊制。
北宋,胙城縣屬京西北路滑州。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廢州,胙城縣改隸開封府
北宋元豐四年(1081),復置滑州,胙城縣仍屬滑州
金初隸南京路(開封府),後割屬大名府路滑州。
金泰和七年(1207年),復隸南京路。八年改屬衛州
金宣宗貞祐三年(1215年),衛州治遷胙城。
元憲宗元年(1251年),還衛州治於汲縣
元中統元年(1260年),升衛輝路總管府,胙城縣屬衛輝路。
泰定間(1324-1328年),治所圮於河,縣尹石仲傑西徙縣治於華里店(即今胙城)營建。
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入汲縣,十四年(1381年)復設,屬衛輝府
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縣廢止,所轄十九里併入延津縣
胙城縣
清順治16年[1659]《胙城縣誌》
民國二年(1913年),胙城村屬豫北道延津縣。
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里社改區,屬延津縣第四區(駐胙城)。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全縣劃為六鎮,於胙城設定華里鎮(駐胙城)。
1952年,廢鎮,全縣劃為七個區,胙城村屬延津縣第四區(駐王堤)。是年,延津縣由平原省新鄉專區劃歸河南省,仍屬新鄉專區
1955年,撤區建鄉,建胙城鄉(駐胙城)。
1958年,改鄉為社,胙城鄉改稱胙城公社(駐胙城),轄28個大隊。
1983年12月26日,全縣撤社改鄉,胙城公社復改胙城鄉,轄22個行政村27個自然村。胙城鄉隸屬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

胙城故城

胙城故城:在延津縣北三十五里,周為胙國,《左傳》富辰曰: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裔。杜預註:燕縣西南有胙亭。今河南衛輝府胙城縣是也,縣東有東燕故城。《後漢書》郡國志:東郡有胙城古胙城是也。隋開皇十八年置縣。《元和志》:隋文帝因覽奏狀,見東燕縣名,因曰“今天下一統何東燕之有”,遂改胙城,屬滑州。唐武徳二年於此置胙州,領胙城,後廢,仍屬滑。宋因之。《寰宇記》:縣在州西南九十里。金初屬南京。泰和八年,以限河不便,改屬衛州。《縣誌》:始自東燕故城移治西三十五里華里店。金貞祐中又徙治宜村。元泰定甲子仍屬華里店,即今治。
南燕故城【在延津縣北故胙城東左傳隠公五年衛人以燕師伐鄭注南燕國今東郡燕縣史記秦始皇五年將軍驁攻魏定燕虛注括地誌雲南燕國古燕國也漢初盧綰劉賈與彭越擊破楚軍於燕郭西尋置南燕縣後漢初封樊儵為侯邑晉初省光熙五年進東瀛公騰爵為東燕王東燕之名始此永嘉二年詔車騎將軍王堪屯東燕以拒石勒晉志石虎分東燕郡屬洛州葢改晉之東燕國為郡也魏書地形志東郡領縣東燕唐書地理志武徳二年置胙州並置南燕縣四年州廢省南燕縣誌故址在縣東三十五里俗呼為城上】 ——《大清一統志》
南燕城【在胙城縣東龎固社即春秋南燕國也晉慕容徳亦建都於此今併入延津縣】
胙城縣
順治《胙城縣誌》載清初胙城縣轄境及城池圖(局部)
古新州城【在胙城縣西南金正大間所築今併入延津縣】
——《河南通志》
胙城故城:《路史·國名紀》今滑之胙城,燕並之,改曰南燕。《寰宇記》胙城在滑州西南九十里。按宋元豐年間所置之胙城縣,在縣東南六十七里角城村,有古寺,宋改為護國承天院,寺南二里許後吳莊有胙城縣城隍廟,清初重修。
——《延津縣誌》

典籍記載

隋書

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
東郡(開皇九年置杞州,十六年改為滑州,大業二年為兗州。)統縣九,戶十二萬一千九百五。
白馬(舊置東郡,後齊並涼城縣入焉。大業初復置郡。)靈昌(開皇十六年置。)衛南(開皇十六年置,大業初廢西濮陽入焉。又有後魏平昌、長樂二縣,後齊並廢。)濮陽(開皇十六年分置昆吾縣,大業初入焉。)封丘(後齊廢,開皇十六年復。)匡城(後齊曰長垣,開皇十六年改焉。)胙城(舊曰東燕,開皇十八年改焉。)韋城(開皇六年置,十六年分置長垣縣,大業初省入焉。)離狐。

元和郡縣圖志

卷第八
胙城縣,上。北至州九十里。本古之胙國,《左傳》“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允也”。又為古之燕國,《左傳》“衛人、燕師伐鄭”,是也。漢為南燕縣。其後慕容德都之,復號東燕縣。隋開皇三年廢東都,以縣屬汴州。十八年,文帝因覽奏狀,見東燕縣名,曰:“今天下一統,何東燕之有?”遂改為胙城,屬滑州。武德二年,於此置胙州,領胙城,又置東燕縣。四年廢州,胙城屬滑州。
石丘,在縣東北三十里。俗傳漢成帝時星隕之石也。
濮水,在縣南二十里,西南自酸棗縣界流入。

太平寰宇記

太平寰宇記卷九
宋 樂史 撰
河南道
胙城縣
北宋京西北路滑州胙城縣位置圖
滑州
胙城縣西南九十里舊二十四鄉今五鄉本古之胙國左傳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也又為古之燕國左傳衛人以燕師伐鄭是也漢為南燕縣其後慕容徳都之復號東燕縣隋開皇三年廢東郡為縣屬汴州十八年文帝因覽奏狀見東燕縣名因曰今天下一綂河東燕之有遂改為胙城屬滑州唐武徳二年於此置胙州領胙城又置南燕縣四年廢州胙城屬滑州 石邱在縣東北三十里俗傳漢成帝時星隕之石也 濮水在縣南一里西南自酸棗縣界流入

宋會要輯稿

宋會要輯稿 方域五
州縣升降廢置
滑州:後唐義成軍節度,太平興國元年改武成軍,熙寧五年廢隸開封府。劉豫改為平涼府,紹興九年收復,依舊。
白馬縣,熙寧四年八月十五日,詔白馬縣復為滑州,隸京西,系浮梁,葺城壘,縣還來隸。韋城、胙城縣。熙寧五年廢州,以三縣隸開封府。元豐四年復為州,縣還來隸。
紹興九年四月十二日,同簽書樞密院事、充東京留守、權開封尹王倫言:「今來已交割地界了當,西國軍對界,若有整會事宜,各須州軍文移往來。契勘滑州系在河北岸,其南岸與滑州相對,系是胙城縣。今欲將本縣升作一州軍,乞賜名額,以便文移。所有合置官屬,乞從朝廷一就差注。」詔依,升作胙城軍。
四月十八日,詔新復州縣內,滑州胙城縣已升為胙城軍,權隸東京留守司,令本司量度合置官屬,踏逐辟差。

宋史

志第三十八地理一
京西北路
滑州,輔,靈河郡,太平興國初,改武成軍節度。熙寧五年,廢州,縣並隸開封府。元豐四年,復舊,縣復來隸。元祐元年,還舊節度。崇寧戶二萬六千五百二十二,口八萬一千九百八十八。貢絹。縣三:
白馬,中。熙寧三年,廢靈河縣隸焉。
韋城,望。
胙城。緊。

金史

脫脫金史>志第六
地理中
河北西路
衛州,下,河平軍節度。守汲郡,天會七年因宋置防禦使,明昌三年升為河平軍節度,治汲縣、以滑州為支郡。大定二十六年八月以避河患,徙於共城。二十八年復舊治。貞祐二年七月城宜村,三年五月徙治於宜村新城,以胙城為倚郭。正大八年以石甃其城。
胙城本隸南京,海陵時割隸滑州,泰和七年復隸南京,八年以限河來屬。貞祐五年五月為衛州倚郭。增置主薄。興定四年以修武縣重泉村置縣,來隸。

新元史

卷四十六 志第十三
地理一
中書省
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
衛輝路。下。金衛州。屬河北東路。舊治汲縣,以水患徙治於宜村新城,以胙城為倚郭縣。憲宗元年,還州治於汲縣。中統元年,升衛輝路總管府。戶二萬二千一百一十九,口十二萬七千二百四十七。領司一:錄事司。中統元年置。縣四:汲縣,下。倚郭。新鄉。中。獲嘉,下。胙城。下。 州二: 輝州。下。淇州。下。

河南通志

河南通志卷三
胙城【附】
周【胙國姬姓周公庶子胙所封左傳凡蔣邢茅胙祭杜注云東國燕縣胙亭是也後為南燕國】春秋【南燕國姞姓伯爵黃帝之後其地即周公子胙所封隠五年衛以燕師伐鄭杜注云今東國燕縣】漢【治南燕縣屬東郡】東漢【改縣曰燕仍舊屬】三國【魏因之】晉【慕容徳據之號東燕縣】南北朝【東魏因之亦屬東郡】隋【開皇十八年始改曰胙城縣】唐【武徳二年改置胙州並置南燕縣四年罷州復改南燕曰胙城屬滑州靈昌郡】五代【屬滑州】宋【因之】金【屬衛州河平軍】元【屬衛輝路】明【洪武十年省入汲縣十四年復置縣屬衛輝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十九里雍正五年省入延津縣
河南通志巻五十五
名宦中
衛輝府
石仲傑:泰定間為胙城尹時,方徙縣於華里店營建。□辟條畫,悉當鄰邑延津蝗蝻遍野將入境,仲傑禱於神,蝗不為害,明年旱,復祈神得雨,歲以豐熟。

大明一統志

大明一統志卷二十八
明 李賢等 撰
衛輝府
胙城縣【在府城東三十五里古胙國周公別子封胙伯於此春秋時為南燕國漢置南燕縣屬東郡晉時慕容徳據之號東燕縣隋始改為胙城縣屬滑州唐置胙州及析置南燕縣後州廢省南燕入胙城宋元仍舊本朝改今屬編戸一十九里】

皇朝文獻通考

卷二百七十四
輿地考【六】
河南省
衛輝府
延津縣【在府南七十里,初屬開封府,雍正二年改屬衛輝府,五年以胙城縣省入】

讀史方輿紀要

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九
河南四
衛輝府
胙城縣府東三十五里。東北至直隸滑縣九十里,古胙伯國,周公支子封此。春秋時,為南燕國。戰國屬魏。漢置南燕縣,屬東郡。東漢為燕縣。晉省。石勒復置燕縣,兼置東燕郡。其後慕容德據之,改為東燕縣。後魏因之,仍屬東郡。隋開皇十八年,始曰胙城,屬滑州。唐、宋因之。金屬開封府,又改屬衛州。貞中,移衛州治此。元還治汲縣,以縣屬焉。今縣城周五里有奇,編戶三十五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